不少人好奇為何今年的清明節是在兒童節?中央氣象局表示,清明節(民族掃墓節),這個國人民俗中的重要節日是以廿四節氣中的「清明」為準,亦即節氣清明落在哪一天,即以該日為清明節。
氣象局表示,由於節氣在國曆上的日期隨著陽曆年的長度(4年1閏)而有所變動,因此清明有可能會是在4月的4、5日或6日。
今(2016)年的節氣清明是在4月4日下午4時28分。
清明節日期變化如下:
西元1912(民國元年)-1943年,連續3年在4月5日、1年在4月6日;(逢閏年與閏年後 2年為4月5日)。
西元1944-1975,都在4月5日。
西元1976-2007,連續3年在4月5日、1年在4月4日;(逢閏年為4月4日)。
西元 2008-2039,連續2年在4月4日、2 年在4月5日;(逢閏年與閏年後1年為4月4日)。
西元 2040-2071,連續3年在4月4日、1年在4月5日;(逢閏年與閏年後2年為4月4日)。
西元2072-2099,都在4月4日。
2016/4/3 中時電子報 綜合報導 出版編輯:邱芷綾
今日節日之《清明節》
![]() |
(清明節/中時電子報製圖) |
今天是國曆四月四日,清明節
【節日由來】:
「清明」最初指的是節氣,在傳統的曆法中,把一年分成二十四個節氣,用來反映氣候變化和指導農業生產,而「清明」就是其中之一,換算成國曆,約在四月四日或五日。據傳,清明節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古有清明前一天為「寒食節」之說,相傳起於春秋時期晉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饑」一事,後逐漸清明寒食合二為一。唐代掃墓日期一般在寒食節,宋後移到清明。傳說中「寒食節」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來歷即是為紀念介子推「割股充饑」而不圖為報,最終 在此被大火燒山而亡,綿山也因此又稱「介山」。
【習俗活動】: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戶外活動,以鍛練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掃墓: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據記載,掃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以後的事。到唐朝才開始盛行。
盪鞦韆:這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 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蹴鞠: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清明不可不知】: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