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19 聯合晚報 記者陳麗婷/台北報導
好話具正面能量 近9成孩子感到快樂
好話具有正面能量,但國內父母親太少對孩子說好話。董氏基金會今天發表調查指出,近77%的孩子聽到好話會覺得開心,但卻有35.1%的國中小學生超過一周以上沒有聽到好話。孩子說好話的仿效對象主要是媽媽,國中生則以同儕為主;專家提醒師長要多鼓勵,並提醒孩子多說好話。
分析也發現,如果常說好話,感到快樂的比率占89.8%,感到不快樂的人僅占7.3%;不常說好話的人感到快樂比率則占69.4%,感到不快樂占21.2%。
董氏基金會今天發表台灣首度進行的「兒童青少年鼓勵語詞與情緒關係調查」,對象是2000多位國小三年級到國中學生。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調查顯示,受訪者認為所謂的好話,前三名依序為「讚美的」例如你做得很棒、「鼓勵的」例如加油喔、「會讓感覺好的」話。
董氏:35%國中小學生 逾1周沒聽到好話
雖然說好話會讓孩子覺得開心,但社會文化影響,國人比較不習慣說好話。葉雅馨說,調查發現,每天都會聽到好話的孩子僅占23.7%,超過一周以上沒聽到好話的竟然有35.1%,且有32%近三分之一的孩子,超過一周以上沒有聽到父母說鼓勵的話;一周以上沒有對別人說好話的也占了34.2%,習慣每天對人說好話僅占25.3%。
值得注意的是,孩子說好話的仿效對象主要是「媽媽」占24.8%,同學朋友占20.5%,爸爸只占8.9%,國中生則以「同學、朋友」最多。
葉雅馨說,姑且不論聽到的好話是奉承或真心,好話確實會讓人產生正面能量,甚至讓孩子感到有自信,不過,調查發現國內父母親鼓勵的話語較少,建議父母、老師應該採取正向鼓勵方法,並利用課堂間提醒孩子要多說好話,例如多問學生「你今天說好話了嗎?」,讓孩子從生活中慢慢學習懂得說好話。
爸媽說「你好棒」…9成孩子好「黑皮」
2016-04-20 聯合報 記者黃安琪/台北報導
您今天說好話了嗎?常說好話會更快樂。董氏基金會與電信業者合作,公布全台約兩千名九到十五歲學童好話調查,每天說好話的人,約五成七每天也會聽到一次好話,不常說的人,得到的好話回應不到一成。專家認為,常說好話會產生「善的循環」,從別人眼中理解自己,建構學童成長自信。
這份首度針對國內國小三年級到國中學童進行的「兒童青少年鼓勵語詞與情緒關係調查」發現,當孩子聽到好話,近九成會感到非常快樂。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學童認為的「好話」,前三名依序是「讚美語」(如你做得很棒)、「鼓勵語」(如加油喔),以及「會讓感覺好的言語」,尤其男生愛聽讚美、女生愛聽鼓勵、訴諸於情感的好話。
不過,葉雅馨卻表示,調查發現近三成三的學童,超過一周以上,沒從父母口中聽到好話,即使好話從爸媽口中說出,被鼓勵的情境多在課業/考試表現不好、心情不佳和覺得自己做不好時。換言之,社會整體說好話的習慣,仍屬特定負面情境,孩子才會受到讚美。
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董旭英說,許多人以為只有在消極、負面情境下,才需說出鼓勵的話,但生活中許多正面情境,如孩子表現好,完成任務時,也可多說正向話語,給予善的回饋,多說「很好」、「不錯喔!」、「你真是太棒了」等,建議多採正向取代負向語詞。
葉雅馨強調,學童說好話的仿效對象,最多來自媽媽,其次是同學和朋友,建議父母多說好話,孩子自然從父母身上學習,感到快樂,善的循環源源不絕。師長也多提醒學童,「你今天說好話了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