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1日 星期五

國中小補救教學 改用簡易教材

2013/01/09 【聯合報╱記者鄭語謙/台北報導】

教育部公布國小6年級英文補救教材,內容比一般課本簡單,單字量也只有三分之一,希望落後生別喪失學習動力。 圖/教育部提供
教育部推動補救教學成效不佳,根據統計,去年接受補救教學的12萬名學生,仍有8成3、近10萬人無法通過該年級學生應學得基本內容的測驗。為提升成效,教育部昨天推出簡易版的補救教學教材,以「減量」和「簡易」為原則,協助落後生趕上來。因應103年十二年國教上路,教育部要全面監控國中小學生學習能力。過去符合「雙弱勢」─經濟弱勢和學業弱勢學生才實施補救教學,但從這屆國二生開始,只要成績弱勢,就要接受補救教學。國小生補救國、英、數三主科,國中增加社會和自然科。

國教署國課組科長林祝里表示,補助教學實施對象為每學期成績在班上後35%的學生,先接受線上評量檢測,若沒通過,就必須接受總節數一年244 節,平均1天約1堂的補救教學,對象估計多為學習成就排名在最後5%的學生。

根據教育部統計,去年約有12萬國中小學生接受補助教學,占國中小生總數243萬人中的5%。但在補救生後續追蹤發現,其中僅17%在補救教學後通過該年級基本內容測驗。

林祝里表示,補救教學不是按照課綱,而是以減量與簡易為原則,讓程度已經嚴重落後、喪失學習動力的孩子,可以學會該年級必須學會的基本內容。教材包含練習題與學習單,教師不必再自備教材,學生也不必付費購買。

教育部國教署表示,補救教學採小班制進行,6至12人就能成班。學期中使用放學後第八節課,寒暑假也開課。師資包括現職老師、儲備教師和大專生,在職教師要接受8小時補救教學研習,非在職教師則要取得18小時研習證明,才能擔任補救教學師資。

國語、英語、數學三科各年級補救教學基本學習內容教材,公布在教育部網站,網址為
http://asap.moe.gov.tw/


標準降低 國小只要學108英文字

2013/01/09  【聯合報╱記者鄭語謙/台北報導】

國中小學生英語科學習能力「雙峰化」現象嚴重。教育部訂出國中、小英語補救教學基本教材,國小畢業生至少要學會(聽說讀寫)108個字詞,約是國小課綱要求單字量的6折,國中畢業生要學會448個字詞。

根據九年一貫英語課綱規定,國小畢業時應學會口語應用字詞300個字、書寫應用字詞180個字;國中畢業應學會1200個字詞。教育部頒訂的補救教學標準已將課綱要求標準降低。

教育部昨天公布補救教學教材內容,原則以減量、簡單為主。以英文科為例,國小三年級要學會26個英文字母大小寫,上課要聽得懂老師說:「Be quiet.(安靜)」、「Open your book.(打開書本)」、「Stand up.(起立)」等9句上課基本用語。小六要認得「student」(學生)、「teacher」(老師)等48個常用字詞。

口說部分,小三要會說「Good morning.(早安)」、小四會說「How are you?(你好嗎?)」、小五會說「May I go to the restroom?(我可以去上廁所嗎?) 」、小六則要會說「excuse me」(對不起)。

國教署國課祖科長林祝里表示,「108字是門檻,不是上限,」補救教材的單字量的確是少了許多,但如果再用一般課綱標準去要求學習落後的孩子,他們恐怕會喪失學習動力。補救教學的目的是讓孩子把工具學科如國語學好,之後能接上後續的學習。

補救教材的英文單字要求還做了口說與閱讀的區分,以常用語「Excuse me.」為例,在小六階段只要會說即可,國三才要求能認讀。林祝里表示,單字順序和學習標準經過專家學者討論,並經過數場公聽會決定,若有不妥,會再討論重新調整。



學者:補救教學宜混齡分班

2013/01/08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

全國有多少國中小學生須接受補救教學?據教育部去年9月檢測統計,數學科有16萬7000多人、國文科有11萬多人、英文科人數最少也有6萬4000多人。但學者批評,篩檢結果跟事實有很大距離。實踐大學應用外語系講座教授陳超明就發現,有國中生學了六年英文,卻連26個英文字母都認不全。

陳超明說,幫助學習落後的孩子,一個都不能少,不能用篩檢,應該全面普測,才不會有黑數。教育部國教署副署長黃子騰表示,由於不是普測而是由老師提出名單,他坦承檢測結果確實有落差,未來將進一步檢討,但也擔心全面普測,家長可能會跳腳。

陳超明去年12個曾在大台北地區,選了兩個國一班級進行全班英文普測,發現即使小學已學了六年英文,每班仍有一、兩個學生連26個字母都認不全。他表示,十個人十種程度,補救教學最好是混齡、依程度小班教學,例如讀到小六若連26個字母還不會,就該跟小三生一起補救。

他強調,補救教學一定要學生學會了,才進入下一階段,最有效的方式是一對一教學。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