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26 【聯合報╱本報記者鄭宏斌、張錦弘、王慧瑛】
十二年國教免學費應否排富,有兩派聲音。一派主張,排富後,每年省下六十億元,可用來補助弱勢、改善教學;也有立委主張修法增加教育總經費,「把餅做大」,不用排富。
最近出爐的教育部「人才培育白皮書」初稿主張應排富。教育部前部長、白皮書國教組召集人黃榮村指出,去年立法院修正「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每年教育總經費增加百分之一,約兩百多億元,原本希望專用於改善十二年國教的教育品質。
十二年國教光是「免學費」預算,每年就要兩百多億,「等於修法增加的經費,都被『免學費』花光了」,排擠到十二年國教核心項目。例如每年推動高中職優質、均質化預算,都不到免學費的四分之一;精進師資的預算,每年更只有一億多元。
新竹教育大學校長陳惠邦認為,教育改革關鍵在老師,把多數經費用在免學費,卻沒有思考師資素質問題,這樣不管多少年國教都不會成功;以往許多縣市負債提供免教科書費、免營養午餐費等,拖垮財政,卻沒人喊停,因為怕影響選票;國教大半經費用在免學費,將來會是個揮之不去的噩夢。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十二年國教辦公室執行長謝國清主張排富,因為目前申請就學貸款的學生,有九成八的家庭年所得在一百一十四萬元以下,以此為排富標準,已可照顧絕大多數弱勢生。
但國民黨立委蔣乃辛認為,每個人都有受教權,教育不應排富;主張排富的人是擔心教育經費不足。他正連署提案,擬將占政府預算百分之廿二點五的教育經費,再提高一個百分點,希望有充足經費推動十二年國教;黃榮村也贊成這項提案。
民進黨立委鄭麗君說,現在十二年國教推動高中優質化預算,近半數都用在硬體上,她已提案要求教育部五年內增加一百億元預算,用於優質化教學,教育部也已允諾。「排富精神是對的,但制度設計有問題。」民進黨立委林佳龍表示,假設一個中產階級家庭有兩個以上孩子,卻遭排富,負擔反而沉重;陳學聖也接到類似陳情,他認為對於特殊個案,排富設計應有彈性空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