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明年12年國教上路可免試升學,但國二生仍搶進補習班惡補。趙元彬攝 |
【楊惠琪╱台北報導】30歲以上的人都經歷過高中聯考,「一試定終身」是眾人夢魘;2001年改革大旗下的產物──國中基測,強調多元入學,但換湯不換藥還是要不停考試;一代人又一代人,終於等到標榜免試入學的12年國教明年上路。然而可免試升學的高市國2女生江頌薇,為應付新制,一周補習5天。江父嘆說:「女兒比我還忙。」30年前經歷高中聯考的江母說:「孩子比我當年苦。」
12年國教首屆學生江頌薇(左)國一就開始補習,每天要做功課到凌晨1時,讓媽媽江惠頌感到不捨。羅琦文攝 |
14歲的江頌薇,父親是英國人、母親是台灣人,她在英國出生後,1歲半就被母親江惠頌帶回台灣。在旗下擁有義大世界等多家事業的義联集團擔任發言人的江惠頌說:「我不放心國外教育方式,希望孩子在人格形塑的重要階段能接受儒家的道德、倫理觀念,同時能快樂、健康的成長,小學時的頌薇是開心的,一直到小學6年級下學期事情才發生了變化。」
2011年1月1日馬英九總統在元旦文告中宣布,2014年12年國教上路。馬總統釋出12年國教訊息時,江頌薇正準備小六下學期開學;江惠頌說,那時很多家長開始送孩子上補習班補學科或英聽,頌薇擔心落後也想跟著上,但她堅持小學應該快樂學習,不讓孩子去補習,但上國中後就擋不住了。
圖為基測試場外,陪考家長為孩子按摩紓解壓力。資料照片 |
會考試題比基測難
根據教育部規劃,明年將有7成5的國三生可透過免試升學,想讀明星高中的學生則可參加特色招生考試,爭取另外2成5的名額,但即使是免試,當申請人數超過招生名額時就得進行多個項目的超額比序,其中又以會考佔分比率最高達3成,且試題難度比基測高。
補習班家數增65% |
江惠頌說,為了準備全新的會考,頌薇從國中1年級起就到補習班補國文、數學、理化,一周5天,補完習回家還要寫功課,大約凌晨1時才能睡覺,清晨6時半又得起床準備上學。
江惠頌回憶,當年她準備高中聯考,國三才開始拼,每周補習2天,沒日沒夜的日子過了1年,「如今實施免試入學反而把孩子痛苦的時間拉長到3年,實在很殘忍。」當時考聯考的確有一試定終身的壓力,但總比現在時刻都要斤斤計較好。
對照教育部近13年的升學補習班家數統計,2000年實施高中聯考最後1年,當時全國升學補習班有365家,到去年底已大幅成長約6成5、達602家,但國中生人數卻從近93萬人減至84萬4千多人,減幅近1成。
12年國教除了把考試制度變複雜,免試入學超額比序還要看檢定證照、體適能、幹部經驗、競賽表現與服務學習等表現,江惠頌表示:「這根本不像升學,比較像公司在招募人力,我實在不解為什麼要讓15歲的孩子提前面對職場競爭。」
悔帶女兒返台求學
江頌薇的父親Chris Harniess原本是工程師,來台後改教英語,Chris說,他不清楚台灣的12年國教,但看到女兒辛苦成這樣,覺得不可思議。
Chris說,女兒現在比他還忙,原本每年暑假父女都會一起返英探親1個月,今年暑假因升學關係,探親時間只能縮短成半個月。江惠頌坦言:「很心疼孩子,也很後悔當初帶孩子回來的決定。」
「消滅不了補習班」
台灣師範大學名譽教授吳武典說:「免試入學比基測更複雜、更亂,只是整到考生和家長,也消滅不了補習班。」全國家長團體聯盟榮譽理事長謝國清說,教育部推動的免試入學還是要考試,當初聲稱用來檢測學習成果的國中會考,也被拿來當超額比序採計項目,12年國教到底對孩子做了什麼,江頌薇不只是個案,更是每個國二生的寫照。
聯考 |
實施期間:1958~2000年
制度重點:每年7月分別舉辦高中、高職、五專等3種全國性聯合考試,考試時間不一,合計3種考試報考人次達100萬人次,依考試分數高低分發錄取學校
聯考考生 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李家同 |
聯考最公平
教改改來改去,還是高中聯考最公平,對弱勢孩子有利,不用擔心沒錢補習或才藝不如人就考不上好學校,一試定終身沒什麼不好,當律師、法官,甚至是郵差不也都要考試。例如我讀完師大附中後考進台大電機系,若不是真有程度,進來絕對出問題。
聯考考生 《拒絕聯考的小子》作者 吳祥輝 |
會讀書是寶
從小學起班上就分兩種人,一種是會讀書的人,另一種是不會的人,師長眼裡,前者是寶,後者是空氣。高中聯考我考上建中,為抗議因聯考變得唯利是圖的教育環境,高三時我拒參加大學聯考。12年國教讓學生延後3年接受高度競爭,也多3年時間發掘未來。
政策實施期間教育部長 教育部前部長、佛光大學校長 楊朝祥 |
易埋沒專長
早年高中職學校少、學生多,才設計出以考試為主的聯招方式,優點是純粹以考試成績為入學標準,具有絕對的公平性,但缺點是一試定終身、埋沒了擁有特殊專長學生的多元能力。早期的聯考是在追求公平性,現在的多元入學是追求適性揚才,兩者不能相提並論。
基測 |
實施期間:2001~今年
制度重點:
.除去年和今年只有1次基測外,之前每年均考2次基測,分別於5、7月舉行,總計2次考試全國有40多萬人次參與
.第1次基測成績供申請、甄選入學使用,申請入學以基測成績做為入學門檻,若有競賽得獎紀錄可加分,甄選入學則為想就讀音樂等才藝專班考生的入學管道
.第2次基測成績供登記分發使用
基測考生 台大政治系4年級 謝佳榮 |
免試會更累
我從國一就開始補習,國中3年,除了睡覺外,其他時間幾乎都耗在念書、考試上,周六、日還得溫習或上課。雖然考試壓力未因實施基測減輕,但至少我知道好好念書就可考上好高中,不像免試入學,超額比序愈比愈多,考生壓力反增,真的很可憐。
基測考生 北巿松山高中3年級視障生 王培根 |
生活剩K書
因為視障,國中時就得多花時間準備功課,但真正感受到升學壓力則在國三,醒的時候幾乎都在念書,每周有5天要補習,生活被上課、補習、考試佔滿,但至少不必因考試政策不確定而擔心,不確定也是一種壓力,很慶幸自己不必經歷12年國教。
政策上路時的教育部長 教育部前部長、中研院院士 曾志朗 |
走回升學路
為打破聯考以分數論高下情況,教育部推出基測,原本只是想把檢測成果做為升高中職的參考依據,因外界擔心公平性,讓基測又走回做為升學標準的老路,但至少讓考生從一試定終身,變成有兩次機會。推免試入學,不能說是對基測的否定,畢竟教改要漸進。
免試入學 |
實施期間:明年起
制度重點:
.約27萬名國三生中有7成5免試升高中職,但若申請同所高中職的人數超過該校招生名額,就要進行超額比序,超額比序的項目由全國15個招生區自訂,主要比序項目包括國中教育會考成績、志願序、體適能、擔任志工服務等
.約2成5國中生透過特色招生考試升學,要進明星高中大多需循此管道
免試考生 北巿景興國中2年級 顏毓寬 |
課餘學烹飪
免試入學少了基測成績決定一切的壓力,現在課餘我可以研究烹飪、打電動,雖然還是要補習,但心理上變得比較輕鬆。目前我在校排名前20%,老師雖然仍重視考試成績,但不像之前未達標準就要被打手心。我還是想念北巿前段高中,但不會逼自己非建中不可。
免試考生 嘉義巿嘉華高中國中部2年級 許宥瑩 |
考差仍體罰
雖然明年可免試升學,但學校的考試壓力還是很大,每學期有5次大考,且老師要求每個人的平均分數要達85分,有些同學還簽了切結書,同意分數未達標準就由老師打手心,現在只能拚命讀書,每周留校2天補英文,希望能考到好成績。
政策上路時的教育部長 教育部長 蔣偉寧 |
學習更多元
每個孩子的成就、成長不同,用基測這把簡單的尺,衡量每個學生表現,是不恰當的。推動以免試入學為主軸的12年國教是希望除了重視學科能力,也能看到孩子其他能力的展現,不要天天為了下個考試在上課,藉此緩解考生學習壓力,也讓學生學習多元一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