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教育會考與國中基測有何不同?主要的,國中基測是按成績排序做為入學依據,且是唯一的依據。如表最右邊1欄(紅色區塊)所示,成績前10%進入排名第1級的明星高中,前20%進入排名第2級的明星高中,以此類推,一目瞭然,明星高中也就這樣產生。 而明年新的12年國教入學規則,在全體入學名額中,免試入學占75%(黃色區域),特色招生占25%(藍色區域)。若就「明星高中1」這一列來看,明星高中1釋出25%的免試入學名額,另75%名額仍保留給特色招生。所以如表所示,黃色區域第20名的學生,若在基測制度下,將有機會擠上明星高中1,但因明星高中1只釋出25%的免試入學名額,所以他就只能屈就「高中4」了。所以才會有「高分低就」疑慮發生。
其實,2次考試不可放在一起比較,這是兩回事。因為明星高中的免試入學名額較少(與基測比較),若第20名學生不滿意「高中4」的學校,他仍可放棄名額,參加特色招生拚上明星高中,並不會對他造成不公平。兩種入學制度,只要大家起跑點是公平的,也就沒有什麼好怨言的。
反觀,檢視一下新的12年國教制度(如表),第6名至20名學生若在舊基測制度下原本是可考上「明星高中1」的學生,若覺得就近入學或適性入學明星高中2、3、4也很OK,那麼前4強的學校也將擁有第一流的學生。所以明星高中所釋出25%的免試入學名額,剛好造就75%的一流學生分散至其他3所學校中。所以,明年起大家對明星高中的排名印象就要與時俱進了,明星高中「前4強都是第1名」,未來才不會有看走眼的情形發生。另外,若有人再次想放棄特色招生名額,一直等到第2次免試入學來「低分高就」撿便宜,但那機會成本風險也太高了,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