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7日 星期二

好吃麵包的迷思

胖達人連環爆 解開「好吃麵包之謎」

2013.08.27 【聯合晚報╱記者曾宛琳、曾桂香/台北報導】


貴的麵包是不是就比較健康?好吃的麵包可能隱藏了哪些陷阱?胖達人事件後,消費者有必要清楚了解。報系資料照片
 
被踢爆以眾多人工香精、添加物做出昂貴「天然」麵包的「胖達人」麵包店,在休業三天後,今早開始開放消費者退費,雖然業者欲以打折挽回消費者,但胖達人全台各分店退費的人比買麵包的多。台灣人愈來愈愛吃麵包,但胖達人事件促使消費者不能不正視:「吃的究竟是天然的、還是人工加味的麵包?」今天的「聯晚之眼」特別企畫「好吃麵包的迷思」專題,除了幫消費者解開香噴噴麵包的真面目,也要提醒消費者省思,如何找回麵包魂的真實原始味道。

今天胖達人全台分店一開店,業者深深的鞠躬致歉,但擋不住上門要求退費的消費者,以往爭相上門試吃搶購的人潮明顯減少。而香港也著手調查胖達人是否有廣告不實等問題。

英國牛津大學化學博士陳耀寬觀察,現在台灣市面上銷售的很多麵包,一個麵包就動輒加上十幾種的化學添加劑。本報查訪烘焙原料店及麵包業者發現,市售各式的麵包添加物多不勝數,甚至不乏「雞尾酒式配方」,也就是一種添加物裡可能加有酵母、益麵劑、改良劑、膨鬆劑、穩定劑、防腐劑等,有的吐司甚至還會再加上漂白劑。雖說,這些添加物多半是合法的,但是業者幾乎都不會標示,甚至就如胖達人般大肆宣傳是「天然」的。

包括主婦聯盟及麵包達人都提醒,「一家烤麵包萬家香」且香味久久不散的,幾乎都是添加人工香精或人工奶油,前者可能使人過敏,後者則可能危害心血管健康等。而為了使麵包鬆軟而添加的膨鬆劑吃多可能傷腸胃;如含鋁,可能傷腦傷腎。人工色素還被認為與過敏、過動症和部分癌症有關。

挑選麵包 誰把「舌頭」變笨了!

2013.08.27  【聯合晚報╱記者曾桂香、曾宛琳/台北報導】
 
提供「試吃」,是目前許多麵包店的銷售戰略之一,而如何當一個聰明的消費者?就得靠視覺、嗅覺與味覺,挑選健康的麵包。報系資料照

名人與名店的迷思

這幾年台灣大街小巷冒出不少麵包店,從得獎麵包師、到一般名人推薦代言時尚店,甚至有歐洲、日本名店,不同口味的麵包,各有擁護者;原本台灣消費者就有較愛香味濃郁麵包的偏好,如今再加上名店、名人的支持,在台灣,怎麼樣才算是好吃的麵包,其實消費者有各種不同的想像。但吃進肚的麵包究竟是「天然健康派」或「好吃人工派」,可能多數人沒想過。

什麼是好吃的麵包?台灣消費者傾向認為,一定要有香味,餡料要豐富,最好不要太硬。為了賣相,很多麵包店,不敢賣淡而無味的麵包,因為在競爭激烈的麵包店產業中,只有像吳寶春這種冠軍師傅,才敢專賣台灣天然的桂圓等食材,不放任何人工果醬或果香,因為大部分人折服於大師的手工技術,並不會質疑他的手工麵包沒有香味,甚至還會頻頻讚道,「越嚼越香」。

可是大部分麵包店並非如此銷售天然麵包,因為從小吃慣的蔥花及紅豆麵包的台灣消費者,口味已經被養重了,英國牛津大學化學博士陳耀寬觀察,現在台灣市面上銷售的很多麵包,一個麵包就動輒加上十幾種的化學添加劑。

他解開了台灣消費者對麵包的迷思。他說,台灣店家為了強調口感和香味,以及讓麵包保存期限能拉長,有些業者多半有可能會添加食用色素、修飾澱粉、人工香精、防腐劑、人造奶油、抗氧化劑等,陳耀寬提醒消費者,在購買之前得要小心評估到底麵包吃進去的是健康,還是人工化學添加劑。

天然麵包 淡淡麥香

台中市糕餅公會榮譽理事長何澄祥也提醒費者,他說,天然麵包應該是散發淡淡的麥香,一個麵包若是添加自然果乾,超過鼻子15公分左右,就會聞不到果乾的香味,但若是添加人工香精,香味就會久久不散。

何澄祥強調,由於台灣有相關的食品安全法規,因此糕餅業者所使用的食用色素,都經過政府的合格檢驗,這些相關的食品添加劑不是不能加,而是應該要告知消費者才對,並非一味打著「天然」的口號,來搶現在龐大的養生市場,這是身為商人該有的基本良心和道義。
 
拒絕色香味誘惑 找回原始味覺

 香精比較/天然香精 vs.化工人工香精

 

 麵包流派/歐式麵包 日式麵包 台式麵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