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銀行家數過多,殺價競爭問題嚴重。 |
本國銀行家數過多,利潤微薄,有些小銀行為了搶生意,不考慮利潤狠殺價,一股腦兒就跳下來搶原本自己不擅長的業務,不看風險,也不求回報,直接給客戶更多的額度、更低的價錢,想先搶下市佔率再說,某位銀行高層言語間透露出擔憂。林巧雁、廖珮君╱採訪整理
某位銀行商業金融處負責人說,台灣的金融圈殺價競爭血流成河,殺價殺到很離譜,尤其是一些小銀行,為了想跟大銀行競爭,幾乎殺到沒有任何利潤,完全不顧風險。
拉生意不懂避險
這些中小型銀行或信合社改制的商銀,與其他商業銀行競爭,他們只是一窩峰展開新業務,不會去看報酬回報,為了爭到生意,額度硬要給客戶更多,價格也低到嚇人。
他們看到皮毛以為自己也可以做,但就外匯市場而言,風險是很高的,並不是外界想像只是賣賣產品這麼容易。
舉例來說,外匯市場的選擇權商品,以前多是外商銀行的強項,現在你能想像連一些知名度不高的二、三線銀行也跑出來參與。很危險的是他們不知道產業風險,也不懂得避險,照樣拉生意,認為只要用較低的價格,就可以搶走企業客戶。
政府應該再度慎重考慮金融改革,過去一次金改與二次金改在執行上產生一些弊端、不如人意,但不能因為這樣就不改革。台灣的金融業家數太多,思考整併的方向仍是好事。
【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邱淑貞回覆】不當競爭 可向金管會檢舉
依現行規定,銀行業承作衍生性金融商品,須符合一定的財務、逾放等條件,而一些小銀行額度控管是依照淨值和交易能力來設定。金管會不希望有不當惡意競爭,這不當競爭不僅限放款,其他交易行為都有風險存在。若有不當惡意競爭,可以向金管會檢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