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吸引更多博士生就讀,台大今年首度在10月舉辦博士班甄試入學,在原有考試日期外另闢招生管道。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昨天在一場演講指出,台灣過於重視學歷,導致博士生過剩,不需要再製造博士,對於台大加招博士生的策略,嚴長壽:「讓我很感冒!」
大同大學與「30雜誌」昨天共同舉辦「台灣高等教育創新論壇暨碩士學位雙軌制研討會」,邀請嚴長壽以「教育應該不一樣」為題演講。嚴長壽指出,教育部的教學評鑑,讓具有實務經驗的教師,相繼投入研究工作,讓缺乏實務經驗的教師接手教學工作,最後教出來的學生都缺乏實務經驗,讓教育彷彿是「一艘大船撞向冰山」。
嚴長壽說,學校教育缺乏品格教養,包括教學生做人態度、藝術美學與公民素養,看到現在電視名嘴、立委問政的社會亂象,擔心潛移默化學生,以為有特權,就可以無理跋扈、不用謙卑待人。
嚴長壽說,很多父母一看到孩子吵鬧,就塞iPad、智慧型手機給他玩遊戲,「箝制孩子的創意」。
嚴長壽舉例,很多學生是透過網路資料來認識花卉,但事實上,應該是父母牽孩子的手去花園,從含苞待放、枝繁葉茂各種角度觀察,「只看電視、玩3C產品,想像力都狹隘化」。
為增加碩士生就業力,教育部指定大同、元智、中原、逢甲4所大學,這學期開始實施「碩士雙軌學程」,讓碩士生自己選擇「學術研究」或「實務應用」課程。
昨天研討會也請到教育部次長陳德華、大同校長何明果、元智教務長張百棧、逢甲工學院長黃錦隆、中原教務長顧志遠進行對談,分享推動至今的現況、配套措施以及未來願景。
陳德華指出,20年前約每20人有一人念碩士,今日已增加成每4人就有一人是碩士生,而多數人畢業後不一定從事研究,而是投入職場,因此推動課程分流,及早培養市場所需人才。
台大博士班1年2招 嚴長壽「很感冒」
2013-11-23 中國時報 胡清暉/台北報導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胡清暉攝) |
國內博士班的缺額逐年增加,台大今年改採1年2次招生,上個月首度舉辦博士班甄試入學,預計招收212個名額,卻只有134人報名,最後錄取74人,缺額高達6成5。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昨天質疑,台灣不需要這麼多博士,台大招不滿再重招,「讓我很感冒」。
嚴長壽昨天出席「打造高教多元價值─碩士雙軌學程」論壇,並以「教育應該不一樣」為題,發表演講。
嚴:浪費教育資源
嚴長壽指出,廣設大學、碩博士班雖然短暫創造一時的機會,但如今已成為災難,不但衝擊台灣過去紮實的技職教育,也讓很多大學老師面臨少子化可能失業的窘況,同時,目前在念博士班的學生,未來很難在大學找到教職,「每個人都變成受害者」。
由於出路受限,台灣各大學博士班招生缺額逐年增加,以台大為例,今年初招收的102學年度博士班名額約1000人,結果不到600人報到,註冊率降到5成8,創歷年新低,因此,台大已決定從103學年度的博士班招生改為每年2次。
嚴長壽質疑,台大做為頂尖大學,應該為台灣的產業政策指引未來方向,否則培育過多的博士,只是浪費教育資源。
台大強調寧缺勿濫
台大教務長莊榮輝回應,目前博士畢業要找教職不容易,而且國內大學能提供給博士班的獎學金不高,因此,招不滿是普遍現象。但他強調,台大新增博士班甄試,是為了提供更多元的管道,不是為了招滿,台大會堅持招收優秀學生,寧缺勿濫。
新增甄試 招到3成5
至於今年台大博士班甄試只招到3成5,莊榮輝說明,可能是因為首次舉辦,知道的同學不多,而且文、理、社科等學院沒有參加。
此外,嚴長壽形容,「上一代的我們一無所有,卻充滿希望」,這一代的年輕人生長在安定的環境,卻面臨資源耗盡、負債變高、國家競爭力下滑的困境,他呼籲,問題是我們這代造成的,上一代的年長者應要幫忙解決,給學子一個新的「黃金年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