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2日 星期日

溝通、表達、環保 學校沒教,卻最重要

2013/12/22  【聯合報╱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

台灣學生從小忙著補習、學才藝,但有些該學的卻從沒學過。多位學生昨天向教育部長蔣偉寧指出,台灣學生溝通、表達能力不足,也不太了解自己的興趣,且應加強環保意識。蔣偉寧承諾會檢視這些能力是否都列入課綱,也強調12年國教將加強培養學生溝通等多元能力。教育部「部長與學生相約」座談會每季舉辦一次,昨天參加座談的學生包括體育競賽獲獎學生、大甲高工創造發明社學生及「笑擁青年聯盟」成員等。

今年總統教育獎得主范榮玉,在韓國首爾第3屆聽障亞運中拿到女子單打金牌,現在是台師大體育系學生,她向教育部長建言,表達及溝通能力很重要,應從小培養;不少選手比賽得獎時被問到感想及未來目標拿到麥克風支支吾吾,說不出來,很可惜

「笑擁青年聯盟」成員周晉緯原本讀交大生物科技系,因參加笑盟去年跨年撿垃圾活動,才知道自己對人群互動有興趣,因此重考,現就讀中正大學財務金融系1年級。他表示,很多同學不知道興趣及專長在那裡,如要提升整體學生競爭力,教育部應協助學生找到興趣。

蔣偉寧說,協助學生找到興趣、適性揚才,是12年國教重點,教育部會努力;培養學生多元軟實力,例如語言、溝通等能力也是教育部要做的,國小起即可透過活動及跟同學合作專題,培養團體合作、溝通及自我表達等能力。

交大奈米科學及工程學士學位學程學生許貴任表示,中小學有整潔秩序比賽,大家會很注意清潔及環保,最近日月光排廢水汙染事件讓他覺得,大學也應該加入環保相關課程,讓學生能夠重視環保議題。

蔣偉寧指出,到大學才教環保已經來不及,從國小就要開始,教育部會檢視環境教育議題是否落實融入課綱之中。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