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是十二年國教第一年,因為採先免試後特招,中南部出現特色招生「進京趕考」聲浪,已有中南部補習班和私校,鼓吹學生採取這種「零風險」選擇。例如第一次免試錄取台中一中、南一中、雄中或私校,選擇不報到,北上參加基北區特色招生。若考上建中算賺到,即使沒考上再參加二次免試,依舊可用優秀會考成績錄取一次免試錄取的學校。
特招獨立招生 成制度漏洞
過去國中基測選填志願,學生必須先選擇招生區,一旦決定後就不得更改,外縣市學生若想挑戰基北區明星高中,只能擇一招生區報考,萬一失敗只能認栽,無法回原招生區就近入學。這現象在明年將改變,按照十二年國教規畫,特招獨立招生,不會和免試名額連動,讓制度出現漏洞。
舉例來說,A生透過第一次免試錄取武陵高中,選擇不報到後,因為免試名額不能與特招合併,錄取名額等於空下來,只能回流第二次免試。A生不到報到後,可參加基北區特招,萬一沒考上想念的建中或附中,還是可回到原招生區參加第二次免試,因為之前會考成績優異,武陵高中依舊是他的囊中物。
估上千人進京趕考
嘉義補教老師林岳分析,十二年國教規畫,讓頂尖考生有多一次爭取基北區明星高中的機會。他舉例,基北區特招建中有763個名額、北一女有663個名額,保守估計基北區以外考生至少有上千人會進京趕考,基北區特招競爭之激烈可想而知。有補校老師還分析,基北區只考三科,對國英數強的學生將更加有利。
對於出現進京趕考的說法,台北市教育局副局長馮清皇、桃園縣教育局長吳林輝都表示,照遊戲規則是可行的,這也是「先免試後特招」的最大隱憂。馮清皇說,因為二次免試與一次免試,使用相同成績,理論上,一次免試錄取前段高中的考生,二次免試依然有絕對優勢。
吳林輝表示,中南部進京趕考的學生一定有,過去桃園區就有學生寧願通車到北市讀建中,只能透過國中加強輔導,鼓勵學生武陵高中也不錯,扭轉非建中不念的心態。
補教業者分析,南部私校鼓勵學生北上考特招,一旦錄取建中、北一女,就能在校門口貼紅布條宣傳,萬一失利,私校仍願意敞開雙臂,歡迎成績頂尖學生回原校就讀高中部,對私校穩賺不賠。
特招報名爆3倍 基北嚴陣以待
2013/12/19 【聯合晚報╱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
明年是十二年國教第一年,因為採先免試後特招,中南部出現特色招生「進京趕考」聲浪。 報系資料照 |
中南部出現特色招生「進京趕考」傳聞,基北區早有所聞,並提早因應,明年特招預算與報考人數,預估是招生名額的三倍,就是擔心「進京趕考」效應發酵,可能讓報名人數爆量,造成行政體系來不及因應。
基北區明年特色招生有5778個名額,雖然教育部尚未核定,但基北區推估報名人數至少有1萬4000人,甚至多編列預算,以1萬8000人報名因應,避免明年報名人數爆量,造成特招試務經費不足。
台北市教育局副局長馮清皇表示,明年是第一次舉辦特色招生,沒有過去經驗可以參考,討論預算與評估報名人數時,以最大的容量評估,避免出現意外狀況。
基北區規畫,特招的行政費用達700萬元,初步決定報名特招的考生,每人要繳交500元報名費,至少要1萬4000人報名才能損益平衡。基北區估計,明年特招報名人數很可能超過這個數字。特招命題費用估計至少上千萬元,中央與地方已經達成共識,將由中央埋單。
全家盟:費用不應全民埋單
全家盟十二年國教民間辦公室執行長謝國清認為,特色招生並非必要性考試,是少數學生選擇性的考試,由全民埋單不公平。尤其某些高中與縣市不願配合政策,讓特招名比率偏高,特招費用應該由這些高中或縣市來負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