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日 星期四

門檻提高 家長憂1成國中生難畢業

2014/01/02 【聯合報╱記者簡慧珍、張錦弘/連線報導】

國中畢業門檻變嚴,很多人可能畢不了業。教育部新修法規定,從今年讀國二的學生開始,國中7大學習領域須有4大領域及格,才能領畢業證書。彰化縣的國中及家長擔心,未來可能有1成國中生無法畢業。

但教育部表示,學校只要落實補教教學,無法畢業的國中生雖會比以往多一點,但不太可能有1成這麼多。

教育部國教署國中小組長邱乾國指出,以往國中生畢業門檻由各縣市自訂,大多只要求任3個領域成績及格,為確保學生基本學力,教育部前年修改「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規定從目前的國二生開始,要任4個領域成績及格,才能領到畢業證書。但即使只領到修業證書,仍可照樣升學。

邱乾國說,教育部希望各校建立學習預警制,發現學生成績太差,立即補救教學、學會後再補考,要畢業不難。

國中7大學習領域包括語文、數學、自然與生活科技、社會、健康與體育、藝術與人文、綜合活動。語文領掝包括國、英兩科,自然領域包括物理、化學、生物3科。學生過去即使學科都不及格,只要健體、藝文、綜合活動及格就可畢業,未來畢業的確比現在難。

「辦教育,越辦越回去。」彰化縣各級學校家長協會理事長薛明演說,12年國教一直強調簡化測驗、不重視考試分數,如今改成各科目綁在一起成為領域來計分,學生不易發展專才,「吳寶春若現在讀國中,很可能拿不到畢業證書。」

彰化縣各級家長會聯合會理事長楊少萍說,國中畢業證書是最基本的學歷證明,孩子若拿不到,信心將被擊垮,教育部應先做好補救措施再實施。

彰化市家長陳文雄指出,早期沒拿到畢業證書,大多因操行成績不及格,如今卻可能因學科成績畢不了業,12年國教說要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是講假的嗎?」




確保基本功 總不能只會寫名字
2014/01/02 【聯合報╱記者張錦弘、簡慧珍/連線報導】

教育部國教署國中小組長邱乾國指出,以往各縣市自訂畢業門檻,比較寬鬆,導致有國中畢業時連英文字母都寫不全,甚至國字也只會寫自己的名字。12年國教雖要減輕學生升學壓力,但也要確保學生的基本能力,這對學生發展絕對有益無害。

彰化國中生近年無法畢業比率約1.5%,但不少學校及家長估算,明年提高畢業門檻後,有10 %畢不了業;但北市國中估算頂多3—5%無法畢業。

台北市中正國中校長余國珍表示,提升學生基本學力很重要,北市教育局早已要求每學期結束時,國、英、數、社會、自然科不及格的學生要補考,補考沒過、強制補救教學,畢不了業的學生不會太多。

余國珍以中正國中為例,以往每年8、9百人畢業,只有3、5個拿不到畢業證書;改成新制,估計頂多增為10個,約1%學生拿不到畢業證書。但弱勢生較多的偏鄉學校,可能比較多,教育部應補助學校落實補救教學。

彰化縣政府教育處長張基郁表示,未來將加強補救教學、及非紙筆測驗的多元評量,搶救「憨慢讀冊」的孩子,幫他們拿到畢業證書。

不過,彰化縣花壇國中校長許文宗說,雖然教育部舉辦強制補救教學,又把段考分數占總成績比率從75%降到50%,提高平常考核占分比重,但未必能拉起學習落後學生的各領域平均分數。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