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1日 星期六

4A生填滿30個志願 全落空

2014.06.21【聯合報╱記者廖珮妤、陳雨鑫、鄭惠仁、楊欣潔/連線報導】



第一次免試入學結果昨天放榜,因不熟悉志願序計分制度,有學生高分落榜,或分數不錯填滿卅個志願全未錄取,查榜後和母親抱頭痛哭。

北市大安區黃姓女國中生會考四A++、一A+、作文六級分,黃母表示女兒應該可上北一女,所以按過去基測PR值排序填完卅個志願,昨天看到「未錄取」三個字,母女錯愕、大哭,不知所措。

「我今天一定會上街遊行。」黃母說,志願序扣分實在太可怕,女兒已報名特招衝刺班,教育部的政策是圖利補習班,一定要上街怒吼。

景興國中學生扶姓考生考二A+、二A、一B++、作文五級分,成績中等,填十九個志願也落榜。扶母表示,兒子上社區高中應該不算高攀,卻被志願序計分制度打敗。

另名洪姓女學生四A++、一A、作文六級分,僅錄取社區高中。洪母說,看到放榜結果很傻眼,「孩子苦讀三年,竟比不過志願序積分。」

台大醫院一名醫師的女兒,學校第一名成績畢業,會考五A++,五科一共才錯四題,作文五級分,填志願時擔心北一女、師大附中上不了,就中規中矩由中山女高、松山高中開始填,一共填了八個志願,結果是「未獲錄取」。

升學制度消滅了明星高中,現在連好學生也被消滅」,該醫師說,政府曾說現在高中的錄取率是百分之九十二,但其實剩下百分之八落榜的是成績優異的學生。

志願序新制還出現同分分發結果大不同現象,北北基同校黃姓、林姓考生同樣考五A++、五級分,黃上師大附中,林掉到第五志願。

新北市永和國中許同學考四A++、一A、作文五級分的好成績,依去年PR值推估有機會上前三志願,但不敢與志願序過不去,把第二志願填在第一順位,沒想到竟然「未錄取」。

許父說,孩子看了榜單很震撼,不斷責怪學校、家長沒幫他填好,一整天都不跟家人說話,他說「政府害人」讓用功三年的孩子高分落榜。

台南市會考配分全國最低,陳姓考生會考題數全部答對,成績優於五A++,但敗在其他比序項目,連第三志願也沒上。

李姓大學副教授表示,比序項目的設計,變成取決於競賽,鄰居多位家長都花錢請人為兒子做研究題目,參加科展得獎,藉此在比序項目拿高分。

景文高中國中部主任卓意翔表示,許多高分落榜者都受比序「遊戲規則」所害,教育部要面對問題,不要再鴕鳥了。




哀鴻遍野「填錯一個 就掉到外太空」

2014.06.21【聯合報╱都會地方中心記者/連線報導】

「填錯一個志願,就掉到外太空去了!」第一次免試入學昨放榜,各區對免試入學制度的怨聲四起;志願序新制攪局,讓高分「低填」或「低就」的哀歎聲此起彼落。

北市教育局長林奕華表示,基北區超過六成學生錄取第一志願,但有三千七百零三人落榜。這些落榜生多半因志願填不夠多,其中二○七人只填一個志願

中南部各有明星高中公布最低錄取成績,基北區文風不動。北北基三市昨對國、高中下達「封口令」,甚至要求教務主任切結禁止透露錄取成績,引來家長、民代批評。

林奕華說,免試入學不只看會考分數,還有多元表現等積分,因此不會公布錄取門檻,「這條紅線不能跨過」。

多名校長表示,錄取成績資訊不明確,學生志願填得保守;有老師說,同樣五A++、作文五級分,有人上師大附中,有人落榜,「這算什麼適性揚才?就是荒謬!」

老師舉例,五A學生會考積分卅分,若將某校填在第廿一志願,志願積分僅得十八分。另一名五B生即使會考積分僅廿分,將同一校填在第一順位,志願積分可得卅分,學科成績較低者可透過志願序「翻身」,錄取排名前面的學校,「合理嗎?」

教育部宣布明年免試名額須達一半以上,但建中、北一女都說,教育部要先公布明確的招生辦法,學校才能決定招生名額

中投區和台南區第一志願錄取率分居全國倒數一、二名。台南比序項目多、會考配分偏低,學生家長張簡說,若競賽、體適能等拿不到高分,好成績也上不了前兩志願。

高雄區考生也因志願序新制飽受挫折。蔡姓考生會考成績排名前百分之六至七,前兩個志願都沒上,掉到偏鄉高中。另有考生考了五個A,結果落榜,家長抱怨,「選填志願就像蒙眼打靶!」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