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24【聯合報╱都會地方中心記者/連線報導】
十二年國教第一次免試入學昨天報到,各區明星學校報到率高,報到率多達九成以上,公私立高職、一般社區高中報到率也高,但指標型社區型高中報到率僅五成左右,全台呈「U」型化,北部情況尤其明顯。
北一女全報到 建中只一人沒報到
北一女錄取二百廿三人,全數報到;建國中學錄取二百七十七人,只有一人未報到,報到率百分之九十九點六。
基北區一般社區高中如萬芳、華江報到率也高,都將近八成。反而多所指標型社區高中如松山、麗山、和平,僅有一半新生報到。
中投二線公立高中 在六成五上下
「U」型化也在中、南部出現。中投區的台中女中報到率百分百,台中一中兩人未報到,報到率百分之九十九點二五;明道中學、葳格高中等私校報到率也亮眼,八到九成。但二線公立高中在六成五上下。
中投區的南投縣第一志願國立中興高中最特別,報到率僅五成五。許多沒有去報到的五A新生說,他們要去拚特招。
雄中、雄女報到率都超過九成八,小港、岡山等一般高中也有八、九成報到率;屬「第二志願」等級的鳳山高中報到率反僅四成七,讓學校大嘆無奈。
台北市景文高中國中部主任卓意翔分析「U」型化現象表示,錄取明星學校的學生不輕易放棄名額,報到率較高;考上私立高職、一般社區高中的學生,成績多在三A一B以下,卡不到好位置,報到率也高。
指標型社區高中 落在U型底部
卓意翔說,指標型社區高中報到率僅五成,位在U字型底部。他指出,會考分數級距詳細公布後,前百分之二學生有機會念前三志願,前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八學生的會考成績都是五A,「被迫」搶四A一B學生的位子。
五A的孩子 幾乎都要去拚特招
他表示,這些五A的孩子擠進指標型社區高中,大多數將錄取資格視為「備胎」,目標仍是拚特招、考明星學校。即使特招考不上,一免放棄的名額回流到二免,缺額還是在。
萬芳高中教務主任許麗吉說,就近讀萬芳的大安、文山區國中生較往年增加不少,舉景興國中為例,過去不到十人讀萬芳,今年有卅多人報到。她說,社區高中主動服務學生、有家長會力挺、建立特色,才能吸引學生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