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5日 星期二

民意論壇 - 特招有2種 不是只有國英數

2014.07.15【聯合報╱廖俊仁/高工教務主任(新竹市)】

隨著分發入學特色招生考試結束,特色招生又成為焦點。不過,社會大眾對於特色招生的瞭解只有一半,而且集中在「分發入學特色招生」,凸顯社會大眾,特別是社會優勢群體「重普通、輕技職」的事實,更是十二年國教的困境所在

其實特色招生包括分發入學與甄選入學兩種。分發入學就是大家熟知的以測驗國、英、數為主,依測驗成績高低分發學生入學的機制,坦白說不論考試內容、考試方式,乃至學生入學依據,都再傳統不過,根本說不上特色;不過,因為參與的都是傳統的明星高中,再加上入學的判準依據最傳統、最符合家長的經驗法則,因此也受到社會大眾最多的關注。

至於甄選入學則是以測驗術科為主,會考成績只是錄取與否的門檻,因為參與的多數是職業類科學校,致使整體社會、媒體對甄選入學特色招生瞭解與關注都明顯不足。

筆者有幸參與一○三學年職業類科甄選入學特色招生,計有全台高中職卅二校參加,錄取名額二六六七人,報名達一一八○○人。以筆者任職學校為例,招生名額有板金科廿名,但報名多達二七二人,實際到考人數二五二人,測驗的科目為素描。

經評審結果,通過會考五B且術科合格之考生有一四二名,經比序排定合格考生撕榜序,最後正取廿名,備取六十六名。正式報到後,只有八人放棄,其中四人係因錄取本校其他科而放棄,備取學生中也有一人錄取本校其他科,因此備取至第九名即錄取額滿。

過程中,不少備取家長在孩子辦完報到手續後,當場熱淚滿面。筆者相信,這些孩子的國、英、數能力,也許沒有分發入學特色招生的學生好;但這些孩子對技職教育的認同,以及對自我興趣、性向的瞭解與堅持,本校一定會盡最大力量協助這些孩子成就自己。

綜言之,推動特色招生不該只是在國、英、數的測驗成績裡頭打轉,職業類科甄選入學特色招生依據各校特色,以術科測驗提供興趣、性向適合的學生入學機會,才能真正落實適性揚才的理想。懇請社會大眾能正視,職業類科甄選入學特色招生對落實多元、適性所努力與貢獻。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