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3日 星期日

抗戰勝利70周年專題【七之三】時不我予 3/3/陸尋訪老兵 志願者傻子精神

2015-05-03 聯合報 記者陳言喬/北京、上海報導

經過各方的呼籲與奔走,照顧抗戰老兵已從民間組織到學界、企業界、媒體、藝人,甚至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

二○一三年,全國人大代表、香港實業家王敏剛向大陸民政部遞交「關於優撫抗戰老兵的提案」,政府應加強對原國民黨抗戰老兵的關愛。

今年兩會期間,山東團的全國人大代表劉曉靜建議,政府要對在世的國民黨抗戰老兵全面普查、建檔,並照顧他們的健康和生活。她提案要求,國家要肯定原國民黨抗戰老兵的歷史作用,給予他們一定的政治認可和待遇,在新聞報導中,也應增加他們的報導。

她要求,政府應組織醫療隊伍定期為老兵檢查身體;協助解決原國民黨抗戰老兵的養老問題,建立專門的老兵養老機構。政府檔案部門加速徵集、整理對老兵的口述歷史調查;並對國民黨抗戰遺址保護修葺復原;協助老兵追本溯源、尋根尋友。

在民間組織部分,陸續加入找尋老兵、關愛老兵者愈來愈多。早期的「深圳胖哥」李明輝自己租房住,但以炒股賺的八十萬人民幣捐助雲南、廣西等地三百多名抗日老兵。

被稱為「李團長」的李建華,一度被人懷疑是騙子、被人罵是傻子,默默持續多年的「關注滇西黔籍抗戰老兵」滇西行活動,終於獲得許多企業家的贊助。

現在包括企業家成立的「龍越基金會」、「無冕愛心網」和各省市多個關愛老兵網站,逢年過節就組織團隊前往探視老兵,還有柯藍、陳坤、謝娜等大陸藝人,每年捐贈救助金、大禮包(衣物、棉被)給老兵。他們是代替政府,在做這項與時間賽跑的工作。

也是志願者的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業務主任王一峰呼籲,大陸政府給老兵經濟補償已無濟於事,給他們一枚國家紀念章,讓他們可以世代相傳、教育後輩,更有意義,否則誰還願意衝鋒陷陣、犧牲自我?

北京關愛老兵志願者薛剛表示,大陸文革期間很多資料都毀了,台灣國防部有完整的兵冊紀錄,兩岸政府可共同做好老兵身分甄別工作,成立一個鑑別機構,並建立全球現存抗戰老兵資料庫,這是共同的記憶也是共同的榮譽。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