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國中會考爆出英聽提早收卷爭議,迄今尚未落幕,讓不少考生心情依舊懸在半空中。本報資料照片 |
上星期天發生國中會考英聽提前收卷烏龍,教育部兩天後快速公布補救措施,只有八十五人需補救,想不到隔一天台南爆出新案,昨天再有新的個案爆出來,要補救人數再增。原想盡快止血,但每日一爆,家長怒火不但滅不了,還愈燒愈旺,政府的公信力恐受挑戰。
今年考生有廿八萬多人,最早回報提前收卷考場七十九個,後增為九十個,考生有三千六百多個,教育部第一階段清查發現只有八十五人要補救,受害考生比預期少,教育部鬆了一口氣。
但沒想到,第二階段的申訴及要清查個案比第一階段多,地方每天一爆,甚至引發考生及家長抗議「監考人員刻意隱匿」。未來還有一些申訴案恐要專案處理,考生家長能否信服,還是未知數。
站在教育部的立場,發生會考提早收卷爭議,不快速決定補救方式,鐵定被罵,但第一階段補救措施出現一、兩題沒寫者該題可拿到三分之一分數,當時僅十五人,教育部以「外加」的方式增額錄取;但若接下來全面清查之後人數大增,難道還要「外掛」嗎?未全面清查完就公布補救措施,是否太冒險?
站在管理學角度,上策是避免危機發生,中策則是危機若不可免,危機處理就更重要。教育部在這堂國中英聽會考烏龍收卷的危機處理課,就算沒死當,也是不合格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