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04年會考寫作測驗級分分配 |
今年國中會考作文題目「捨不得」,閱卷委員、淡江中文系榮譽教授曾昭旭分析,許多考生描述祖父母過世時心中的難過,但他質疑,台灣平均壽命已80歲,年僅15歲的國中生怎麼會有這麼多爺爺奶奶死了呢?有些內容看起來是虛構,「消費爺爺奶奶」的文章難拿高分。
台師大心測中心副主任曾芬蘭指出,今年國文作文有28萬1171人到考,拿到滿級分6級分不容易,只有3585人,占1.28%,比去年1.67%減少,至於0級分則有4104人。
曾昭旭指出,今年題目是完全開放的,沒有主詞,也沒有針對主題限定詞語,考生要傳達想法,必須自己去立意、取材,不易離題,但難拿高分。
曾昭旭指出,考生取材最多的是捨不得國中畢業,其次是捨不得爺爺、奶奶過世,以今年台師大心測中心公布的10篇範例文章中,其中有2篇寫家人過世。他強調,只要有別出心裁的想法,就容易寫出不同取材,例如,捨不得彩虹、長髮,甚至冰箱。
曾昭旭提到,有考生手機掉了,原本捨不得人工智慧帶給他的歡愉,捨不得遁入聲光構築的世外桃源的快樂,卻因為讀了《莊子》,體悟到「捨得」、「無待」的道理。
曾昭旭強調,作文要寫得好,不能夠只靠制式訓練,除了多讀多寫,還必須要有多一點的生活體驗與懂得思考。
他提醒,藉由作文補習班訓練寫出的文章,文字寫得再多,最多只能達到4級分,要達到5、6級分,一定要增廣自己的生活經驗,深入的思考及反省,才能寫出精彩的文章。
台師大心測中心已在網站公布10篇六級分佳作,網址:http://cap.ntnu.edu.tw/index2.html。
遺失手機引出莊子 文思超凡
2015年06月06日 中國時報 張潼、徐養齡/綜合報導
![]() |
胡皓羽的作文獲選為會考範本之一。(徐養齡攝) |
今年會考寫作測驗題目「捨不得」,獲心測中心公布的範文中,師大附中國中部、台北市明湖國中2名學生分別以「遺失手機」、「我捨不得別人的捨不得」為主題;新竹市培英國中胡皓羽優雅的詞句及豐富的情感獲選。
拿下作文6級分的明湖國中韋晢,也是該校唯一5A++的學生。他說,自己以前練過演說,所以平常都會練習寫不同方向的作文,考試時如果有契合的題目,就可以把文章中所引用的故事、佳句、段落拿出來用。
韋晢也說,此次題目「捨不得」,自己就是先闡述別人可能出現的捨不得,再進一步解釋自己為什麼捨不得看到別人捨不得,最後再寫對捨不得的看法。
至於師大附中國中部學生在作文中,以遺失手機為主題,引用莊子《逍遙遊》,闡述自己從捨不得的解脫,進而「捨得」,被閱卷老師評為「事理交融」。不過,該生十分低調,不願受訪。
培英國中胡皓羽愛書成癡,不玩手機、電腦遊戲,這次不僅考5A++,作文也拿下6級分。「人生的價值,並不在於能從阡陌天地採擷多少膏澤英華,而在於獲得之後,能夠付出多少。」胡皓羽在文中說明他與母親賭氣後的領悟,勾勒出多層次的不捨情緒。
胡皓羽謙虛地說,寫作沒有訣竅,只能靠多讀、多寫,他考前每周找題目練習寫2篇作文,由國文老師王聖齡批改,參賽時才能好整以暇,不會手忙腳亂。
今年會考最優作文《捨不得》
2015年06月06日 中國時報 編輯部
在茫茫的大千世界裡,總有幾件事物會縈繞心頭,會占據生命中重要的位置,而一旦面臨了失去,那,將令人多麼捨不得,多麼痛苦。我所捨不得的,是我的手機。
曾經,它是我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那高科技的產物總帶給我許多美好的時光,面對枯燥乏味的書本,只要輕輕一觸,聲光刺激便源源不絕地從虛擬湧向現實中的我;參加無趣兄長的典禮,只要緩緩一滑,山水人情便接二連三地從萬里外呈現到我眼前。食衣住行、育樂醫療,總在我掌中乾坤裡各放異彩,這時代的先驅,儼然成為我度過漫漫長日的唯一伙伴。
然而,那一天,當我踏破鐵鞋也覓不到我那支手機時,噩耗宛如春雷般晴天霹靂地打響了悲哀的黃鐘,腦海裡一片混亂,僅剩驚人的嗡嗡鳴聲尚存些微規律可尋。此後幾週之內,我似行屍走肉般,體會不到外界的消息與脈動,心裡只不斷告訴自己:「我捨不得……」捨不得那人工智慧帶給我的歡愉;捨不得那電子機械帶給我的乾坤;捨不得遁入聲光構築的世外桃源的快樂;捨不得徜徉虛幻為一切的伊甸仙境的舒暢……,那時,我真的捨不得!
直到偶然翻開莊子一書,才發現遺失原來不是生命的盡頭。書中提及要「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這樣,才能真正擺脫外界的束縛,才是真正達到「無待」的最高境界。
忽然,我瞭解了。原來遺失了手機,反而獲得了更多。我拋開了久久困我的囹圄,粉碎了旦夕阻我的羈絆,迎向實際的世界。我不再感到不捨,反而深覺慶幸:我終於能夠打開雙眼觀察路邊的花草樹木;張開雙耳聆聽眾人談話的清音,我的五官重新甦醒過來,我的人生,更加幸福!
於是我體會到,人就像一株大樹,有許多枝幹可以承載事物。掛上越多不必要的雜物,樹就生長得越差;拋開越多枝微末節的小事,樹才能自由地茁壯。所以,我徹底忘卻了電子的誘惑,任自己的心靈自在發揮,我不再捨不得,反而脫胎換骨,享受彩色的嶄新人生。
所謂「有捨才有得,不捨怎能得」,確實是亙古不易的道理。雖然那次捨得十分意外,我所得到的,卻是面對未來大千世界的一份曠達胸襟。(台師大心測中心提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