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2日 星期四

堅拒校方審稿 建中青年「獨立」了

2015-10-22 聯合報 記者吳思萍、邱奕寧/台北報導

建中青年社學生希望「建中青年」是高中生想看的雜誌,先前勇闖冰島採訪Free the Nipple議題。 圖/建青社提供

建國中學「建中青年」上期專訪台北市長柯文哲,出刊前校方要求先過目,這期報導「Free the Nipple(解放乳頭)」議題,校方又要求「先看一下」。建中青年社堅拒,發表聲明「獨立」發行,不再是校刊,發行人改成建中青年社,不再是校長。

建中學務主任白萬應表示,建中青年報導「解放乳頭」議題,很多人打電話詢問學校,才會與學生溝通,出刊前讓校方看一下內容,並非限制言論自由,校方會持續溝通。

建中青年一四一期專訪柯文哲,出刊前校方要求過目。這期刊物即將發行,學校又要求先看,社員決定抗拒,前天在臉書發表「致讀者與社會大眾」聲明,為落實編輯自主,建中青年未來要獨立發行,不再以校刊名義出版,拒絕校方審稿。

建中青年已發行六十多年,作家楊照、王文華及行政院前院長江宜樺都曾任編輯。指導老師朱宥勳說,學校原向每名學生收一百元「代收代辦費」發行建中青年,五年前就不再運用這筆經費,改在網路販賣刊物、號召校友小額募款或請學校附近店家贊助,實質上已獨立發行。

建中青年一四一、一四二期主編林冠廷表示,建中青年雖沒接受學校補助,但仍是校刊,發行人是校長。歷經此次風波,社員認為維持建青自由寫作精神比保有校刊名分重要,一四二期起獨立發行,用獨立觀點製作高中生想看的雜誌。

建中青年社發表「獨立」聲明,吸引不少校友和網友關注,有校友大讚「帥氣」,還有人提及建青一九七九年寫藏頭詩「北一女的新書包沒水準」,校方在出刊後緊急回收全面「撕掉一頁」的往事。

白萬應指出,過去不少人都是衝著建中青年是校刊才購買,若學生堅持「獨立」,要向外界說明清楚,不能再以校刊名義對外募款;若是有民眾將錢寄到學校,學校也會退回,不再受理。

 

夯時事、賣文創 校刊轉型「高中生的雜誌」

2015-10-22 聯合報 記者邱奕寧、吳思萍、喻文玟、鄭惠仁/連線報導

高中校刊走向「民營化」,校方不再強制學生購買,為提升銷售量,學生還上網開賣或與廣播電台合作訪問明星;一切的努力,全是要讓校刊不再是校刊,而是「高中生的雜誌」。

校刊是許多人的共同回憶,近幾年部分學校不再強制規定學生買校刊或刪減校刊社經費。有六十多年歷史的「建中青年」、「附中青年」為了籌募資金,都在網路開店,校刊讀者不只是在校學生,還有畢業學長和社會人士。

建中青年 打網路傳媒戰

建中青年社主編林冠廷說,傳統校刊已走入歷史,建中青年將透過社區軟體行銷,在粉絲團網頁分享獨立採寫的文章與時事評論,再加入「老建青」回顧,分享學長姊的創意,加入網路傳媒戰局。

附青上網賣 還賣文創品

附中青年社長黃梓恩說,以往校刊近兩百頁,為壓縮成本部分黑白印刷,加上多為校內議題,不會有校外士想看。為了生存,現在校刊「瘦身」到一百頁,全彩印刷並放棄校內小事,加入鄭南榕精神、台灣電影史等議題,讓校刊更有可讀性。

附青去年還出版獨立刊物「payoff」,推出「通勤族必備音樂清單」、「一分鐘看上空解放」等能引起高中生共鳴的題目,上網賣了近六百本,社員笑稱「下一期的經費有著落了」。

除了賣校刊、賣獨立刊物,附青學生也賣文創,像「我恨數學襪」、「附中操束口袋」,都是校外人士「瘋搶」的創意商品,學生的夢想是做一本真正的雜誌。
惠文高中 取材緊扣時事
台中惠文高中「惠聲惠影」校刊十年前「獨立」發行,指導老師蔡淇華說,為刺激銷量,校刊封面人物由學生票選,帥氣、美麗或有十八般武藝,都可能躍上封面,提高學生的認同感。

校刊取材也緊扣「夯時事」,像電影「我的少女時代」當紅,專訪導演陳玉珊,還與廣播電台合作採訪明星;台中女中學生「脫裙」引發關注,「惠聲惠影」也有深入報導。

台南一中 編校刊也出書

台南一中學生除了編輯校刊,也愛出書,五年來已出了六本書,總統夫人周美青也是粉絲,今年初到南一中參訪,還請學生作者簽名。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