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5日 星期二

建中生種稻 心血麻雀呷了了

2016-04-05 聯合報 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

建中開設特色課程「永續的餐桌」,學生要捲起衣袖、打赤腳在校內種稻,體會農夫的辛苦。 圖/建中提供

擺脫只有升學率高的刻板印象,明星高中紛開特色課程,強調結合生活「做中學」,例如建中開設「永續的餐桌」,學生在校內種稻,從插秧、除蟲到收割、烹飪,全都自己來;收成還被麻雀吃了大半。

「永續的餐桌」讓選修的高二生從種稻過程,體會務農的辛苦,並進一步延伸到基改食品、世界饑荒等問題。

建中家政老師曾慶玲指出,這門課主要由家政老師規畫、跑班上課,要在校園角落的梯田學種稻。學生從鋸枕木、圍成梯田、鋪防水布,到覆土、整地、插秧、除蟲、收割,全都自己來,校方為此還請了專業志工來上課。

曾慶玲說,絕大多數師生都是第一次種田,「邊種邊學」。例如有人告訴她,插秧後要放大肚魚到水田內吃蚊子的幼蟲孑孓。但台北的水族館不賣大肚魚,她於是遠赴高雄撈了一百多隻,帶回放生。

學生還要訂出行動方案,驗收學習成果。曾慶玲舉例,學生種稻害蟲不斷,有學生設定「生物防治」的行動方案,發現把苦茶粉加水灑在土上、或噴辣椒水都有用。

最讓建中生驚訝的是,稻子結穗後,平時很少吃「大餐」的都市麻雀呼朋引伴,尤其愛吃「爆漿」的稻穗。由於插稻草人阻嚇不了,又不想在稻田上方覆網,學生乾脆放手讓麻雀吃個夠。

「麻雀吃剩的,就是我們的。」曾慶玲說,建中生直到親手種稻,才知務農有多艱辛。收割時,稻穗都快被麻雀吃光了,更能體會「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