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2日 星期日

104年4.5萬人延畢 他發訊提醒老師當他

2016-06-12 聯合報 記者洪欣慈/台北報導



交大教授梁世佑日前在臉書貼文,指有學生為了考研究所、「技術性」延畢,特別傳訊「提醒」教授,希望教授「當」了他,引發熱議。大學延畢情況愈顯普遍,教育部統計,學士班延修人數逐年增加,一○四學年有四點五萬人不想畢業,延畢率達百分之十六點五,已是國家人力資源問題,值得相關單位正視。

台大應力所教授王立昇說,以前他念大學時,九成以上學生都準時畢業;但現在的台大,每年延畢生幾乎占三分之一。

王立昇觀察說,上一世代經濟正起飛,大家那時都想趕快畢業、卡位找好工作,造就這一代家境較優渥的環境,學生無出社會壓力,可有更多時間去多元嘗試,例如不少學生在大學期間當出國交換生、打工遊學。

教育部則說,大學生輔系、雙主修風氣漸盛,每學期有一萬多人次,部分學生因此延長修業年限。另有些學生是因成績不理想或「技術性」延畢。

政大社科院余姓畢業生曾延畢一年,她觀察,很多延畢同學除了不希望課排太密集,有時間嘗試不同領域課程外,也坦言雖然科系看起來出路多,但反而容易摸不清方向,「不如緩一緩,更認識自己後再決定。」

王立昇說,教育不需要逼學生進入社會,但要輔導學生盡早找到性向,若學生愈來愈晚進入職場,社會勞動力將減少,是整體國家人力資源問題。

王立昇擔憂,學生多元嘗試的背後,凸顯台灣教育在大學前沒有讓學生適性探索的機會。此外,以前大學生只有二到三成,多數是技職體系學生,出路明確,但現在滿街大學生,很多學生四年讀完,還是覺得沒學到一技之長,對未來難免慌張,擔心缺乏職場競爭力。

梁世佑認為,學生有時不願離開校園,是對未來有太多擔心,擔心找不到工作、考不上研究所,想要更多時間準備,但這樣的心態預設了困境,反而綁住自己的腳步。

政大法學院副教授劉宏恩則說,延畢本身不是大問題,很多學生考上大學後才摸索性向,多花時間修輔系、雙主修或多修課、轉考不同科系研究所,緩緩腳步思考未來,不是壞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