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0日 星期三

107年學測衝刺八/公民與社會 課本為主、時事為輔

2018-01-10 聯合報 本報記者張錦弘

大學學測考生。本報資料照/記者陳俊吉攝影


學測公民與社會早期偏重時事題,但高中老師表示,近年來時事題已減到占1/3,考前應回歸課本核心知識,再搭配熱門時事複習相觀念概念,包括勞基法修法、南北韓恢復對話、兩岸關係、同婚釋憲、罷免黃國昌、公投法修法等都可能入題。

南一中公民老師廖翠雰指出,學測
社會科共72題,公民與社會占24題,近年考題平均分布在4冊,難易度也趨穩,中間偏易,但生活與時事題漸少,去年時事題僅8題,可能與大考中心增加題庫題有關;圖表題也從前年6題減為去年3題。

文華高中公民老師李佳浤則指出,12年國教新課綱明年上路,強調「素養能力」,課程更符合生活應用,不再以知識背誦為主體,出題更強調閱讀理解、生活應用、減少死背題。

李佳浤建議考生,考前衝刺應回歸課本核心知識的理解,例如第二冊政治學,務必了解政府體制建立的背景及總統、內閣制等各類政治制度特徵;第四冊經濟學,重點應放在GDP(國內生產毛額)等基本觀念應用,而不在計算;第三冊法律著重法律的運用、區別及立法精神。

兩位老師列舉
公民科常考重點,第一冊包括鏡中自我、兩個我等自我形成理論、性別、人權、媒體識讀等都很常考;第二冊的國家與政府體制、選舉與公投、兩岸關係也是熱門考點。

第三冊則是民法、刑法、行政法規、釋憲等權利救濟,公平交易法、消保法近年也很常考;第四冊的GDP、GNP的應用,幾乎年年考,機會成本、生產可能曲線、市場供需、國際貿易、永續發展也常考。

兩位老師都請考生不用過度擔憂時事題,即使以時事命題,重點不在時事內容,而是課本相關知識。李佳浤舉例,勞基法修法除可連結第三冊勞動三權、法律修訂等內容,一例一休政策也可能與第四冊政府管制的概念連結;罷免黃國昌案,則可能考第二冊罷免與彈劾的區別,全案隱藏的同志婚姻及釋憲議題,則是第一、三冊內容。(系列八)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