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學測考生與啦啦隊。本報資料照/記者林俊良攝影 |
大學學測倒數兩周,員林高中歷史老師王偲宇表示,此時考生應將四冊歷史課本的章節重點快速複習一遍、熟讀過往整理的筆記重點,並將先前歷屆試題與模擬考題錯誤之處再次練習,確實弄懂題型觀念。
王偲宇指出,考生盡量每天做20到30試題練習,保持印象與手感、不要去做太偏重瑣細記憶類或過於艱深的試題。
補教歷史老師吳品儀也說,這幾年大學學測的歷史題目都相當「活」,大量情境題取代填空題,考生千萬不要用填空題的方式來「背」歷史,而是要用邏輯、情境來理解歷史。
吳品儀指出,中國史要理解每個朝代的政治經濟特色,西洋史則要了解每個事件的前因後果、歷史脈絡。面對考題,考生要先了解事件的前因後果、再找到時間的定位點。
王偲宇預估各冊比重,認為第一冊台灣史會有6到7題,第二冊中國古代史會有7到8題,第三冊中國現代史、世界古代史會有5到6題,第四冊世界現代史會有6到7題。
時事題方面,王偲宇認為新南向政策、中國一帶一路、英國脫歐、朝鮮問題、美國對外政策、中東民族宗教難民等議題是重點。吳品儀則認為,考生須特別注意美國總統川普和北韓,尤其川普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學生必須了解此一事件的歷史脈絡。
王偲宇指出,近年學測強調素養閱讀型試題,考生必須適應、並從文本當中找尋適合答案。此外,考題應會有與地理或公民合科的整合型題組試題,地理可注意一帶一路的東南亞、西亞、中亞的歷史發展,公民可注意台灣原住民與社會運動,以及歐美政治發展等。
分析試題,他指出,三科共72題,但並非全對才有滿級分,錯8到10題以內仍可拿到滿級分,考生不需要有必須全對的壓力。其中歷史約4到6題較難,要詳閱思考再作答,並避免其他中等、簡易題目的粗心大意。(系列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