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佳惠、陳怡妏╱綜合報導】美國心臟學會昨公布心肺復甦術(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簡稱CPR)新版本,由現行先做呼吸道暢通,改成先壓胸三十下,以利快速壓擊心臟,讓含氧血流可帶到各器官。衛生署與急診醫學會昨均表示,將跟進此指引,最快明年初上路。
外電報導,美國心臟學會昨宣布更改心肺復甦術步驟,舊版本與新版本剛開始都是先呼叫患者有無反應、再召救護車,急救三步驟則順序有異,舊版本依序是先為被急救者做呼吸道暢通、吹兩口氣再壓胸三十下,新版本則改為先壓胸三十下或一分鐘內壓胸一百下以上、而後是維持呼吸道暢、再吹兩口氣。
可確保氧氣帶到器官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醫學院急診室醫生塞瑞說,新版心肺復甦術先壓胸,可確保被急救者體內血液循環,「快速重擊心臟效果就像人工心臟,含氧血可將氧氣帶到器官,直到救護車來。」
衛生署醫事處處長石崇良昨指將在近日邀請消防、醫學會等單位開會,跟進美國心臟學會所公布新版心肺復甦術指引,現行教學用教材、宣傳品也會更新,最快明年初上路。
急診醫學會榮譽理事陳維恭說,心肺復甦術隨臨床應用不斷修正,先壓胸做法,是讓心臟把血打出去,避免被急救者腦死與器官損害。美國新版本示範影片已上網http://www.youtube.com/americanheartassoc。
CPR新舊版本對照表
註1:A代表Airway(呼吸道)、B 代表Breathing(呼吸)、C 代表Circulation(循環)
註2:新舊版步驟一、二相同
資料來源:衛生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