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3日 星期二

力挺國教/多元學習 他樂意獨子當實驗鼠

2013/04/22  【聯合報╱本報記者鄭朝陽】

四十八歲的建築師李文良,五年前決定退休,不再建造房子,轉為「改造教育」,當教育教工。他的獨子已經上國中,也是人稱十二年國教的首批「白老鼠」。李文良懷抱實驗精神,一邊力挺十二年國教政策,同時也從中找問題,讓政策提前「避災」、降低實驗成本,爭取更多家長認同。

「十二年國教非推不可!」李文良堅定的態度,這是來自於他對台灣和對下一代的期望,因為十二年國教的核心價值「適性輔導、多元發展」,才是他最在乎的。

李文良表示,從音樂、烘焙到時裝設計、智慧型手機,台灣人在國際表現亮眼,靠的就是創意;如果國中教育一直停在傳統填鴨式教學,教出來只會背答案的孩子,台灣的國際競爭力會被世界拋在後面。

十二年國教能讓大部分的孩子,由考試鬆綁,多元學習、學會解決問題。他和許多挺十二年國教的家長看法是:目前的紛擾是少數「追求頂尖」的家長和學校,想由「特色招生」學科考試的小門中,再鑽進明星學校,衍生出各項計較,例如考不考「類PISA」。但社會不能因噎廢食,看見特招或比序的混亂,全盤否定十二年國教。

李文良觀察教育現場的變化,對明年上場的「十二年國教」,教師大半是「一動不如一靜」的心情,反正課綱及配套都還沒到位,「政策變來變去,等拍板再說。」

對政策一知半解,最緊張的是家長,但會站出來關心的僅是極少數。李文良在新北市家長協會擔任教育議題總召集人,猛K十二年國教資料,一頭栽進政策分析。

李文良越深入,看到的問題越多。像免試入學管道的「比序」,每一項志願序就差三分,一不小心就會讓表現好的學生「吊車尾」,比只占三成比重的「會考」,各種比序更要茲事體大,卻很少家長去討論。

最近國中模擬會考結果出爐,「精熟度」占百分之十三至十五。這代表近百分之十五、約一萬名考生的成績相同,但前幾名的高中名額合計頂多上千人,「這些同分的學生該怎麼辦?」李文良說,最後可能得回頭比PR值,等於走回比基測成績的老路,印證他最早的擔心。

李文良說,十二年國教推動過程粗糙,越支持就越要站在對立面挑問題。「改變的這一刻等很久了。過程很艱難,但總要跨出第一步。」李文良為家長加油打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