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09 中國時報
日前教育部長蔣偉寧在立院答詢指出,十二年國教是他的「期末考」,「不排富、不延期」是他的堅持。若無法明年八月順利上路,就應該「由更好的人來做」。
教育部目前推動的十二年國教,是爭議性極大的政策。不久前行政院長江宜樺接受媒體專訪時,很明確地表示:「未來一個半月是關鍵時刻,如果問題太大,會再審慎思考」。江揆的說法顯然是希望教育部能夠博採眾議,在未來一個半月內,審慎評估目前擬訂的十二年國教計畫。蔣部長對立委的回答表示:他是「吃了秤砣,鐵了心」,準備拿自己的烏紗帽當賭注,堅持到底,推動教育部既定的計畫。
「教育改革」運動啟動之初,教改人士所提出的《教改諮議報告書》中有一項理性建議:「成立國家教育研究院」,對任何教育政策,先做深入的研究,再正式付諸實施。拖到二○一一年三月,「國家教育研究院」總算開始掛牌作業。這個教育部的「智庫」雖然養了不少研究人員,自己卻不做政策研究,反倒專門在「發包研究計畫」。遇到問題,就找一些跟教育部「關係良好」的教授承包計畫,不斷蒐集「數據資料」,卻永遠說不清楚:教育部的政策到底是什麼。
遠的不談,就拿蔣部長堅持的「不排富」來說,很多人搞不懂:「免學費」既然是教育部的既定政策,為什麼還要委託「專家學者」來擬訂「人才培育白皮書」?白皮書初稿公布,其內容強調:十二年國教一年需額外支出二八○億左右的經費,原先兩百多億的教育預算「恐怕沒有充分資源足以支持其他配套措施」。因此專家建議,教育部應修法,「再增加一百億左右的預算」,否則應研議免學費排富。
這時大家才發現:原來教育部打「專家學者牌」,研議「免學費排富」,旨在向行政院要求增加預算!日前,江揆還煞有介事地對記者表示:免學費政策若要調整為「排富」,「中央、地方都要先協調好,並對外說明財政的困難」,真是有夠天真!
十二年國教明年就要上路,可是要到一○五年才公布十二年國教新課綱。依照教育部的規畫,目前只能先就高中數學及自然領域,包括物理、化學、生物、基礎地球科學共五科課綱進行「微調」,今年六月底發布;高職課綱也部分調整。到一○五年再發布各學習領域、學科、群科的課程綱要。據說十二年國教是要達到「適性揚才,因材施教」的目標。可是,這種「牛步化」的「配套措施」如何才能達到「適性揚才」的目標?教育部卻沒有任何交代。
教育部最在意的,是「免試入學、超額比序、特色招生」等入學方式。這也是學生家長最不放心的部分。行政院長江宜樺很坦誠地說,「這麼複雜的制度,連我都要問教育部長、次長、心測中心好多次才了解」、「我們花了太多時間在處理考試升學的問題,花太少的時間在處理課堂裡的教育問題」。國家教育研究院真的研究過如何「處理課堂裡的教育問題」嗎?大學教授出身的江揆,不妨再花點時間瞭解一下。
一九九四年教改兩個最響亮的口號是「廣設高中大學」、「消滅明星高中」。去年春節年假前一天,中研院發表《高等教育及科技政策建議書》,指出:近二十年前教育改革推動「廣設大學」,大學校院由五十八所增為一百四十八所,入學幾無淘汰機制,人才素質漸趨低落,如今更因少子化衝擊,預估十三年後將有四成大學倒閉。報告發表後,教育部一片沉默,沒有任何正面回應。
有識之士早已指出,在少子化潮流下,十二年國教的真正目的,是要讓私立高中有竄起的機會,成為新的「貴族明星高中」。如果這些學校的學生考上「前段知名大學」的人數持續增加,將能造成新的明星高中排行榜。屆時貧窮家庭的子女恐怕只能念「免考試、免學費」的公立高中,永遠念不起能夠幫助他考上頂尖大學的「私立明星高中」。這是十二年國教的真正目的嗎?
蔣部長以烏紗帽作賭注,「堅決推動十二年國教」。這話聽起來十分壯烈。將來整個教育體制如果徹底「翻盤」,教育部會不會再請那一批「專家學者」來發表「白皮書」或「建議書」呢?
日前教育部長蔣偉寧在立院答詢指出,十二年國教是他的「期末考」,「不排富、不延期」是他的堅持。若無法明年八月順利上路,就應該「由更好的人來做」。
教育部目前推動的十二年國教,是爭議性極大的政策。不久前行政院長江宜樺接受媒體專訪時,很明確地表示:「未來一個半月是關鍵時刻,如果問題太大,會再審慎思考」。江揆的說法顯然是希望教育部能夠博採眾議,在未來一個半月內,審慎評估目前擬訂的十二年國教計畫。蔣部長對立委的回答表示:他是「吃了秤砣,鐵了心」,準備拿自己的烏紗帽當賭注,堅持到底,推動教育部既定的計畫。
「教育改革」運動啟動之初,教改人士所提出的《教改諮議報告書》中有一項理性建議:「成立國家教育研究院」,對任何教育政策,先做深入的研究,再正式付諸實施。拖到二○一一年三月,「國家教育研究院」總算開始掛牌作業。這個教育部的「智庫」雖然養了不少研究人員,自己卻不做政策研究,反倒專門在「發包研究計畫」。遇到問題,就找一些跟教育部「關係良好」的教授承包計畫,不斷蒐集「數據資料」,卻永遠說不清楚:教育部的政策到底是什麼。
遠的不談,就拿蔣部長堅持的「不排富」來說,很多人搞不懂:「免學費」既然是教育部的既定政策,為什麼還要委託「專家學者」來擬訂「人才培育白皮書」?白皮書初稿公布,其內容強調:十二年國教一年需額外支出二八○億左右的經費,原先兩百多億的教育預算「恐怕沒有充分資源足以支持其他配套措施」。因此專家建議,教育部應修法,「再增加一百億左右的預算」,否則應研議免學費排富。
這時大家才發現:原來教育部打「專家學者牌」,研議「免學費排富」,旨在向行政院要求增加預算!日前,江揆還煞有介事地對記者表示:免學費政策若要調整為「排富」,「中央、地方都要先協調好,並對外說明財政的困難」,真是有夠天真!
十二年國教明年就要上路,可是要到一○五年才公布十二年國教新課綱。依照教育部的規畫,目前只能先就高中數學及自然領域,包括物理、化學、生物、基礎地球科學共五科課綱進行「微調」,今年六月底發布;高職課綱也部分調整。到一○五年再發布各學習領域、學科、群科的課程綱要。據說十二年國教是要達到「適性揚才,因材施教」的目標。可是,這種「牛步化」的「配套措施」如何才能達到「適性揚才」的目標?教育部卻沒有任何交代。
教育部最在意的,是「免試入學、超額比序、特色招生」等入學方式。這也是學生家長最不放心的部分。行政院長江宜樺很坦誠地說,「這麼複雜的制度,連我都要問教育部長、次長、心測中心好多次才了解」、「我們花了太多時間在處理考試升學的問題,花太少的時間在處理課堂裡的教育問題」。國家教育研究院真的研究過如何「處理課堂裡的教育問題」嗎?大學教授出身的江揆,不妨再花點時間瞭解一下。
一九九四年教改兩個最響亮的口號是「廣設高中大學」、「消滅明星高中」。去年春節年假前一天,中研院發表《高等教育及科技政策建議書》,指出:近二十年前教育改革推動「廣設大學」,大學校院由五十八所增為一百四十八所,入學幾無淘汰機制,人才素質漸趨低落,如今更因少子化衝擊,預估十三年後將有四成大學倒閉。報告發表後,教育部一片沉默,沒有任何正面回應。
有識之士早已指出,在少子化潮流下,十二年國教的真正目的,是要讓私立高中有竄起的機會,成為新的「貴族明星高中」。如果這些學校的學生考上「前段知名大學」的人數持續增加,將能造成新的明星高中排行榜。屆時貧窮家庭的子女恐怕只能念「免考試、免學費」的公立高中,永遠念不起能夠幫助他考上頂尖大學的「私立明星高中」。這是十二年國教的真正目的嗎?
蔣部長以烏紗帽作賭注,「堅決推動十二年國教」。這話聽起來十分壯烈。將來整個教育體制如果徹底「翻盤」,教育部會不會再請那一批「專家學者」來發表「白皮書」或「建議書」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