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基金會昨邀請學者專家及民間團體代表,發表五都校園現況調查,發現國小體罰率最高的是台北市,國中以台南市排第一。 記者蘇健忠/攝影
|
法律明文禁止校園體罰,但人本教育基金會針對五都國中小的現況調查,發現台北市國小體罰率37.7%最高,國中則以台南市33.8%排第一,其他直轄市的體罰率也都破兩成;調查也發現,體罰以罰站最多,其次是「持續做某種特定動作」(交互蹲跳)、「持續某種姿勢一段時間」(半蹲),甚至是「老師直接打人、學生自己打自己或同學互打」。
調查也顯示,五都學生被老師用言語辱罵,已由去年4成多降到今年兩成多,但罵人內容,卻從「叫你坐好聽不懂」、「你再不……就給我試試看」的威嚇,變成「白癡」、「敗類」、「你爸媽很難搞」、「如果我像你這樣就去自殺」的人身攻擊。
針對人本調查,教育部國教署副署長黃子騰表示,體罰、不准下課、公布學生個人排名、髮禁、安全檢查等,教育部都明令禁止,教部會在統合視導中,對違規學校記點懲處;黃子騰說,雖然沒有禁止早自習考試、第八節課後輔導,但鼓勵學校把早自習用來晨讀,第八節課也鼓勵學生自由參加,讓校園教學正常化。
人本從去年9月至今年6月,調查五都各34所國中、34所國小,每市各抽訪408位國中生與408位小學生,針對體罰、目睹體罰、語言暴力、不准下課、早自習考試、公布排名、第八節輔導課、安全檢查、髮禁等9項進行調查,發現台南市在國中體罰率、國中目睹體罰率(以學生來計算)、國小不准下課率、國中小特別座懲罰、第八節上課率的比率最高。
調查結果發現,學生被老師體罰的原因,最多是因為「行為違反規定」,而體罰方式以罰站最多,其次是要學生交互蹲跳或半蹲,甚至也有「老師直接打人、學生自己打自己或要同學互打」。肉體處罰外,也有老師會罰學生「不准下課」、「坐特別座」、「言語羞辱」。
人本執行長馮喬蘭表示,體罰是升學主義與權威的結合,目前校園還存在「打了就會讀」的舊思維,12年國教還未上路,但已出現學習焦慮,台北市國小、台南市國中的體罰率偏高,推測也是與12年國教升學相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