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30日 星期一

民意論壇 - 看見3C學生:搶救學力大作戰

2014.06.30【聯合報╱王延煌/高中校長(南投市)】

十二年國教最讓人擔憂的不是菁英學生的一免高挫折感、指標型社區高中的低報到率、特招學生的高錄取率或二免志願序問題,而是「3C」學生與學校的發展困境。所謂3C學生,是指會考有三科以上待加強的學生;3C學校是指有三成以上學生未達基礎級的學校。

國中教育會考原來的設計目的是在做「學力檢測」,提供國中端進行補救教學的依據,並非成為升學分數採計的關鍵因素。對照會考表現,全國有三成以上,約九萬名考生的英文和數學成績是C,即是待加強;而許多偏鄉小型國中則是全校考生英文都拿C,3C、4C、5C者比比皆是。有國中主任告訴我,某校全部學生無人有一科達A級以上分數。顯見,弱勢地區國中生的學習能力並未因實施十二年國教有提升。以下提供幾點建議:

首先,應發揮國中教育會考的學習診斷功能。國中會考成績單提供了個別考生在各科能力表現的資訊,國中端或學生本人拿到成績單時,只剩十天就要畢業。此時忙著升學與畢業典禮,學校根本無從進行補救教學;學校若有心想做,恐怕學生也無力了!明年會考的辦理日期以及國中端的補救教學,要有更完善的規畫才可能解決這個問題。

其次,依照目前趨勢,補救教學的工作勢必落入高中職端。當年實施九年國教之後,國中端抱怨國小沒教好,如今這個角色換高中職,但要補救的缺口更深更大,困難度更高。去年教育部推動十二年國教五一八課程,每位高中職老師都已接受差異化教學、有效教學、多元評量、適性輔導等訓練,具備補救教學的基本能力。因此高中職校應立即分析新生學力結構,積極和國中端合作,利用暑假與新學期,盡速開辦補救教學或銜接課程。

最後,偏鄉國中的學力,從聯考、基測到會考階段,始終無法改善。前幾年的免試入學因有國中薦送和學生申請模式,讓偏鄉國中每年都有人獲得到國立高中職甚或明星學校就讀的機會,鼓舞了這些學生的學習熱情,學校的學生數也回流,如今又被打回原形,情勢反而更加嚴峻。期望教育部與地方教局處能正視這個問題,在明年的免試入學辦法中考量這些學校的需求。

當菁英階層籲求政府將升學制度回歸分數正義與志願序公平性時,我們是否又輪迴到過去分分計較的噩夢?我們是否漠視偏鄉學生高報到率背後的學力斷崖呢?政府努力拯救3C產業的同時,也請救救3C學生和學校!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