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4日 星期二

民意論壇 - 國教爭議/多元…創造更多競賽迷思

2014.06.24【聯合報╱丘羽晨/科技公司工程師(竹縣竹北)】

看到五科A至A++五十個志願竟全落榜的新聞,有點同情與心疼,想到自己小孩即將成為下一屆會考的當事者,不禁憂從中來。不是標榜適性揚才嗎?為何連會考成績這麼優秀,且是市長獎的得主,最後還是沒有學校可讀呢?那十二年國教的意義何在?細究其原因才了解,競賽成績、獎勵紀錄、幹部任期、體適能等,都列入了考量,而且比重不一。

教改當初為了打破成績的迷思,如今創造了更多競賽的迷思。難怪兒子的老師提到,只要有什麼比賽,學生都搶破頭,為的是爭取嘉獎或競賽排名。考試成績或許不該成為比較的依據,但是考試相對公平,而競賽項目,牽涉的層面較廣,起跑點不一樣,例如某些才藝,就需從小培養且需投入金錢與時間的,這些對弱勢家庭,又是一項為難與考驗。

且弱勢家庭成長的小孩,可能比較自卑,相對欠缺想爭取幹部的勇氣。種種的因素加總,難怪有人會擔心,教改是不是為有權勢但成績不盡理想的家庭量身打造的

教改才剛開始,諸多問題還有待時間檢驗,這麼多不平的聲音,不是沒有理由,家長不安的心,也不是三言兩語所能撫平的,願主導教改的官員們三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