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5日 星期三

北市教局轟教部 免試入學不尊重地方決議

2014-11-05 自由時報 〔記者謝佳君/台北報導〕

教育局副局長馮清皇說,無論量尺或標示,這些統計學上的工具本身就有問題,但教育部不聽建議,「只有嘴巴,沒有耳朵」。 (記者謝佳君攝)
怒批只有嘴巴沒耳朵

北市教育局與教育部為明年基北區高中職免試入學方案僵持不下,教育局繼日前抗議教育部黑手伸入地方,昨再砲轟「只有嘴巴,沒有耳朵」,早已提醒教育部提供的免試比序量尺與標示本身就有潛在矛盾,卻不接受建議。市長郝龍斌則表示,基北區三市的共識就是入學方案要公平、公開、透明,也希望教育部依法尊重地方決議。


標示加量尺 亂象難免

基北區因自創由會考量尺分數加總而得的「會考總積點」,並置於超額比序第四順次,屢屢被教育部「打臉」,指違反應將十量尺置於比序最後,違背會考設計能力鑑別的精神;並舉例,若用量尺計分,會出現2A++學生贏過5A++學生的亂象。

但北市教育局長林奕華表示,明年基北區大部分學生會經由免試入學,起初就建議增加標示劃分,以解決三等第四標示鑑別力不足的問題,但教育部決定在標示之外增加十量尺計分工具。林奕華強調,標示與量尺是不同的工具,不管誰前誰後都會出現教育部所謂的亂象;但基北區估計明年有近八萬名考生,經師大心測中心模擬,確定基北區一定需要使用到量尺。


題題計較? 教局鳴不公

教育局副局長馮清皇說明,教育部委託師大心測中心提供量尺分數,教育部認為可行後讓各考區選擇應用,儘管只有基北區會使用到量尺分數,卻被指是「題題計較」,「這不是個陷阱嗎?」「我順著你提供的工具,你卻解讀是題題計較,這公平嗎?」教育部也從未清楚說明三等第四標示及十量尺整個設計原理,直至考區運用了再拿特殊案例說明,非常不公平。




教部:新方案需合法合理

2014-11-05 自由時報〔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

對於台北市教育局批評「只有嘴巴,沒有耳朵」,教育部國教署署長吳清山表示,不是沒有聽基北區的說法,反而是基北區沒有將專業的意見聽進去;教育部有嘴巴也有耳朵,基北區的新方案仍要合法合理。
廣告

強調並非題題等值

對於北市所稱量尺放在前面,可使答對題數多者勝出,比較公平。吳清山駁斥指,各科題數不一,並非「題題等值」,基北區的說法並未讓家長及學生了解真相。

他也說,為解決基北區的問題,教育部密集和基北區開會、協商,部長吳思華也親自和三市的教育首長開會,盼能找到共識,「教育部有聽基北區說話」,量尺分數應是在「比無可比」時才引用。

他表示,依「多元入學招生辦法」,地方政府的免試入學方案仍要經過主管機關教育部的備查;若基北區未經備查即逕行公布,就是法定程序不完備,教育部在收到基北區新方案後仍會依合法、合理等原則,決定是否准予備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