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南京航空烈士陵區牌坊背面橫額上的「精忠報國」與立柱上的輓聯,為蔣中正所題,並經保存下來。 特派記者陳言喬/攝影 |
位在北京盧溝橋邊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是建館較早,也是國家級的抗戰紀念館,今年的展出將讓人「耳目一新」。
所謂的「耳目一新」是,展出的文物會從原有的九百多套增加到三千套,用更多的文物和圖片讓觀眾了解過去的歷史,而這些文物多半是國軍在正面戰場的資料。
紀念館一名負責人表示,這次主題展會以站在國際化角度下,突出中華民族打敗日本軍國主義的貢獻,描述當時中國抗戰正面戰場與敵後戰場關係,對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描述更客觀,會將正面戰場的廿二次大會戰描述出來,會是從中華民族角度看待問題。
他說,抗戰史沒有禁忌,過去國共兩黨在抗戰前十年殺得紅了眼,突然攜手抗戰,這種勇氣讓後人十分敬佩。國民黨在抗戰時期,打了很多次戰役,很多愛國官兵戰死在戰場上,後人不能忘記,這次一定會通過這個展覽,讓後人認識他們為國家的犧牲。
該負責人強調,大陸一定會表現這段歷史,這種期望也得到各界的尊重及理解,他們不會設置禁錮,也沒有不能突破的問題,歷史已經過去,沒有什麼不可講的。
他表示,台灣擔心大陸不能客觀描述這段歷史,其實是不必要的,從○五年到今年,他們不斷增加國民黨在正面戰場上的資料。至於說誰領導這場抗戰,不要被一些問題所困惑,如果說是單一的國民黨或共產黨領導,會妨害大家對這段歷史的正確認識。
他說,大陸一直說抗戰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但也不迴避國民政府是代表中國,大家從展覽文件會看到南京是首都、重慶是陪都,蔣介石是國民政府主席,包括中國戰區總司令的身分。
此外,年底還會開展一個二千四百平方公尺的台灣同胞五十年抗日的專展。呈現當年數萬台灣籍愛國青年到大陸參加抗戰,還有在台灣抗日的故事,如丘逢甲、李友邦、霧峰林家、蕭家步月樓戰役等。
這名負責人表示,他們徵集到的六、七百件珍貴文物大部分是台灣同胞無償捐助的。例如蘆洲李友邦回大陸組成抗日義勇隊,保存了六、七百份義勇隊的名籍資料,這六百多名台灣青年到日本上學轉到大陸,再參加義勇隊,有隊員的照片、簡歷、生活與家庭簡介。由於長久封存、潮濕受損沾黏,他們的工作人員正以專業的紙畫技術,一張一張剝離、修復原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