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0日 星期三

104年指考衝刺(八)/時事要注意 憲法人權新重點

2015-06-10 聯合報 本報記者張錦弘

公民與社會是指考最常考時事的科目,考前除了把6冊課本讀懂、讀熟,還要複習和課程相關的重要時事,包括國內外總統大選、食安及藥物安全風暴、長期照顧法三讀通過,及台中捷運施工意外引發的國家賠償,都可能入題。

內湖高中老師姜淑慎指出,公民不考非選題,加上指考不倒扣,比史、地好拿分,去年均標高達72分,只要用心準備,努力不會白費。

台南一中老師廖翠雰建議,應將高中3年的月考、小考及歷年考古題重新檢視,弄懂答錯的題目;將6冊課本重看一遍,其中憲法與人權議題是新的命題重點;跨冊與跨課的整合題及圖表與資料判讀題,也是重點。

廖翠雰分析,指考公民科近年字數增多,要整題看完再作答,不要只看最後一句;特別是題組,要仔細研讀選文敘述與題幹。

姜淑慎提醒,學測沒有考的高三選修2冊課本占分可能近半,包括社會階層、大法官釋憲、國家賠償、貨幣政策、物價和失業、政治意形態、民調與媒體關係等。

姜淑慎、廖翠雰都提醒考生,考前務必複習過去1年國內外重大時事,例如英國今年大選及明年我國和美國總統大選,可能考分辨內閣制、雙首長制及總統制等3國不同政體的異同。

至於食安問題,可能考法律及經濟學的概念,包括消費者保護法、資訊不對稱、外部效應等;而歐美及日本最近競相祭出QE(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大量印鈔票,造成貨幣貶值,姜淑慎說,考生要了解這有利出口及吸引觀光客。系列結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