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日 星期一

「怎麼生你這種小孩」 最傷孩子心

2015-06-01 聯合報 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



成長過程中,父母哪一句話傷你最深?人本教育基金會昨天公布「破壞性語言」排行調查,發現「我怎麼會生出你這種小孩?」和「你怎麼這麼笨!」這兩句最傷孩子的心。

人本教育基金會教育中心主任陳生慶表示,人本長期接觸小朋友,常聽到小孩提到被父母言語傷害的經驗,於是以網路調查小朋友覺得最受傷的話語,共收到2436筆投票上述這兩句話得票數都逾300票。

在「阻礙愛的傳達」破壞性語言中,「我怎麼會生出你這種小孩?」最傷人。10歲的小伊說,最怕爸媽說:「你讓我很失望」、「聽話,爸爸媽媽才會喜歡你」,每次聽到,都好像因為自己不夠好、傷害了爸媽,但爸媽的要求又不是她想做的。

在阻礙「學習思考」破壞性語言中,孩子最怕聽到「你怎麼這麼笨!」「你可以跟某某某多學學嗎?」排第五。28歲的Kevin至今仍記得小時爸媽總要他跟哥哥看齊,考好成績,讓他一直深感壓力,跟哥哥關係也很緊張。

陳生慶指出,調查過程中,許多爸媽坦承常一不小心就對孩子脫口而出這些破壞性語言,不少人還自圓其說:「我只是氣頭上說說」。但是從孩子當下的心情,到長大成人後的內心陰影來看,這些話都會影響孩子的人格發展,也無法達到讓孩子成長的目的。

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建議父母,將每句破壞性語言都改變成「需要幫忙嗎?」一旦如此,看待孩子的角度就會轉為「他只是需要幫忙」。

教養專家米媽指出,會使用傷害性語言對小孩的父母,往往成長於被傷害的環境,所以對造成小孩傷害無感。這些破壞性語言的共同點是,都注重外在價值,對小孩可能造成兩個後果:一是功利主義式尋求父母肯定,但也會將這些言語與行為模式,反映在平日待人處世上;另一則是反彈,跟父母保持距離。

米媽建議,父母要改善脫口而出的破壞性語言,首先須認知到這些話曾傷害自己、也會傷害小孩,以致造成自己和小孩都努力尋求外在肯定,補償薄弱的自我價值感。她強調,一定要讓小孩知道父母是無條件愛自己,否則孩子容易覺得父母只是愛外在價值。




10大破壞性語言 最傷孩子的心

2015年06月01日
中國時報 胡清暉/台北報導

人本基金會昨辦園遊會,分享如何幫孩子找回自信、建立「數學能力」,讓「支點計畫」成為弱勢孩子掌握未來的有力支點。每位參與的親子及師生都努力地闖關。(鄧博仁攝)

人本教育基金會昨天公布最阻礙「愛的傳達」、「學習思考」的十大破壞性語言,最傷人的第一名分別是「我怎麼會生出你這種小孩?」及「你怎麼這麼笨!」呼籲家長重視語言暴力的嚴重性,一句無心的話可能會造成孩子的心靈創傷。

人本教育基金會進行網路調查,共收到2436筆投票,透過這項問卷,希望協助爸媽們反思對孩子的話該怎麼說?不該怎麼說?調查指出,最阻礙「愛的傳達」的十大破壞性語言,第1至10名依序是「我怎麼會生出你這種小孩?」「你讓我很失望!」「你給我閉嘴!」「你就自己一個人留在這裡吧!」「聽話,爸爸媽媽才會喜歡你!」「你別想我會幫你!」「哭什麼哭!」「你為什麼就是要跟別人不一樣?」「你就不能小心一點嗎?」「快一點!我數到三!」


至於最阻礙「學習思考」的10大破壞性語言,依序是「你怎麼這麼笨?」「你很沒用耶!」「這種成績,你沒救了啦!」「這很簡單啊!為什麼你不會?」「你可以跟你弟(任何兄弟姐妹或同學)多學學嗎?」「你沒那個天分啦!」「我不是教過你了嗎?」「考這種分數,給你上那麼多課都白上了!」「被老師罰活該,誰叫你寫作業都不認真」「字寫得醜,人就長得醜喔!」

人本基金會數學想想國總監吳麗芬說,許多父母在受訪時坦承,有些破壞性語言經常一不小心就會對孩子脫口而出,很可能造成孩子的心靈創傷、親子間的疏離。

吳麗芬提到,不少家長曾對小孩子說「你沒天分啦!」或是「你怎麼這麼笨!」但天分往往是遺傳的,大人這樣的指責其實是「七傷拳」,傷了孩子,也批評了自己。

周媽媽說,孩子動作慢,她經常催促孩子「快一點!我數到三!」沒想到可能因此阻礙親子間「愛的傳達」。

人本基金會教育中心主任陳生慶建議,想要打造愛與思考的家庭生活,必須從戒除破壞性的語言開始,每一句傷人的話都可以替換成「親愛的,需要幫忙嗎?」如此一來,看待孩子的角度就會轉變成「他只是需要被幫忙」,會讓彼此都有更多相互理解、對話的機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