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30日 星期一

薪少太血汗 大學幼保系進冷宮

2015-11-30 聯合報 記者馮靖惠/台北報導

受少子化衝擊,大學幼保系不再熱門。圖為樹德科大兒家系學生到幼兒園實習畫面。 圖/樹德科大兒家系提供

在血汗幼兒園和少子化「雙重壓力」的惡性循環下,以往熱門的大學幼保系,漸不受青睞。近3年幼保相關科系招生人數大幅減少近千人,美和科大兒童服務系和崑山科大幼保系更分別於去年和今年停招。

據統計,四技二專統測幼保類報考人數從97年5273人減至今年2157人,衰退嚴重。教育部核定技專幼保相關科系招生名額也逐年遞減,去年4972人、今年4582人,明年只剩4195人。教育部官員表示,幼保系這幾年確實很難招,因出生人口少,就業市場有限。

美和科大學務長沈佳生表示,全盛期全校幼保系超過1000人,每班都招滿50人;到100學年後,每年以200人遞減。101學年順應幼托整合,幼保系改為兒童服務系,招生也沒好轉,「每班只剩10幾個學生,全校幼保系剩不到200人」。

正修科大幼保系主任辛宜津說,前兩年真的很慘,高職幼保科收掉很多,連帶一些科大幼保系招生不滿。例如一班以前可收到50人,現在精簡成40人。弘光科大幼保系主任黃志雄說,很多家長不讓孩子讀幼保幼教系,因為擔心以後沒工作。

幼保系招生直直落,另一原因是很多幼保系畢業學生不願從事血汗幼教工作。台灣幼教師平均薪資2萬多元至3萬多元,且工時長、工作量大,師資流失率高。

台北市立大學幼教系主任林佩蓉說,幼教師社會地位不被肯定,一周工作至少40小時,雜事做不完,學生不願進幼兒園工作,「9招10招還找不到老師」,現在學前階段的孩子沒人想教。幼教聯合總會總會長陳靜儀說,私幼招生不足,無法付更多薪資請老師,變成惡性循環。

台灣幼教師太「血汗」,加上新加坡幼教業以月薪5萬多元大舉跨海挖角,掀起赴星當華語幼教師熱潮。弘光科大幼保系主任黃志雄說,學生到新加坡的工作就是教華語,不像在台灣「包山包海」,也不用加班。

學者說,大陸10月底全面二胎化後,兒童產業市場很可觀。台灣的幼教素質比大陸進步20年,「園長也會被逐步挖去」。

學前教育「精緻化」 幼保生有哪些多元出路?

2015-11-30 聯合報 記者馮靖惠/台北報導

「少子化是危機也是轉機!」弘光科大幼保系主任黃志雄說,家長因生得少,更願意投資在孩子身上,學前教育轉型「精緻化」,大學課程開始與文教親子產業連結,或做早療特教、月子居家服務,幼保系畢業不再只有到幼兒園工作。有些吹熄燈號的高職因此復招,進修部也逐漸回流。

少子化,幼兒產業恐成夕陽產業?樹德科大兒童與家庭服務系主任李淑惠認為,「少子化不是無子化」,因生得少,家長挹注更多,也衍生很多市場,走向精緻化,像親子積木餐廳。幼保系課程差異化,有特色才能做出口碑。李淑惠舉例,系上增設家庭教育專業人員課程,學生畢業後可到婦幼館、兒童美術館工作。

大學幼教系聚焦3至6歲的教學課程,黃志雄說,幼保系則向下延伸到0至2歲的嬰幼兒照顧,向上到6至12歲的課後照顧和才藝。嬰幼兒照顧包含社區保母系統、坐月子中心、托嬰中心;課後照顧是音樂、繪畫等才藝課,或國語文、數學等課輔。

黃志雄指出,系上跟校內文化事業發展系合開兒童文化產業學程,畢業後可走繪本或親子餐廳等文創產業。

正修科大幼保系主任辛宜津說,該系設立全國唯一家庭社工組,盼造福弱勢兒少家庭;順應很夯的月子到宅服務,系上也訓練學生成為「月嫂」,照顧產婦和新生兒。

辛宜津說,現在坊間很多積木產業或百貨公司親子館的員工,發現做出興趣想到幼兒園工作,因政府規定將來入園協同教學,要有幼保、幼教學歷,因此回流讀書,二技進修部還增班。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