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4日 星期五

大學申請 明年擬試辦「臨界口試」

2015-12-04 自由時報 〔記者湯佳玲/台北報導〕


招聯會發言人、靜宜大學校長唐傳義指出,繁星入學有助於東部及離島地區的區域平衡。 (記者湯佳玲攝)

外界常質疑甄選申請入學不利偏鄉及弱勢學生,但大學招聯會昨公布統計指出,甄選制中的繁星入學,招收中低收入家庭學生的成效較佳且有助區域平衡,倒是考試入學招收的學生,學業表現及穩定性較低。

招聯會:繁星對區域平衡最有效

大學現有繁星推薦、個人申請與考試入學三招生管道,招聯會昨公布「一○○~一○三學年大學招生數據分析」,顯示繁星招收中低收入家庭學生達一.三九%,高於其他管道,也最有助東部及離島的區域平衡;這項分析打破了社會原以為考試入學較有利弱勢的看法。

以「入學穩定度」來看,歷年休學和退學比率都以繁星學生最低,個人申請學生其次,考試入學學生最差。至於「在學學業表現」,學業成績二分之一不及格比率,學業成績前五%和平均表現,也均以繁星學生表現最好。

頂尖大學裡的繁星生,休學率五.四%,較公私立大學的四.九%稍高,招聯會發言人、靜宜大學校長唐傳義正面看待指出,「他們可能在找下一個自己的夢想,休學非退學,不見得是壞事」。至於轉系最少的是個人申請的學生,顯示當初確實較是「挑自己想讀的」的適性選擇。

此外,目前三管道中,繁星推薦的第三類組醫科以及申請管道招生,通過資格初審仍須再二階口試者,一○二及一○三學年就有約十萬人。

唐傳義表示,鑒於學生常需花資源與時間在準備面試資料與圖片等,招聯會在討論將招生回到「專業初審」為主,擬試辦「逕行錄取」與「臨界口試」方案,如果初審已可看出才華能力,就可像研究所一樣「逕行錄取」,只有在正取與備取間、錄取邊緣的學生才須再口試,以免學生奔波,但也會思考如何減少只看紙本等可能弊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