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29 聯合報 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
![]() |
金車文教基金會總幹事曾清芸(右二)、台北張老師總幹事涂喜敏(右)呼籲家長教育孩子學會自我管理,避免手機成癮。記者張錦弘/攝影 |
張老師基金會台北分事務所總幹事涂喜敏分析,青少年使用手機的目的,以紓壓、人際關係為主,因此喜歡打電玩遊戲、上社群網站聊天或自拍。但一旦失控成癮,就很難拉回來。
是心理諮商師的涂喜敏提醒家長,手機成癮有幾個警訊,包括常半夜躲在棉被裡玩手機,不但失眠,也很傷眼,近視易加深;常上社群網站,有時會多出一些來路不明的朋友。
涂喜敏提出「限制、教育、啟發」等防治方法。
首先要和孩子明訂使用規範,愈小的孩子愈限制使用時間、不能上網吃到飽;父母更要當個「教練」,教育如何正確使用網路,不能自己也整天黏著手機;且要啟發孩子的學習欲望,投入運動等其他休閒活動。
亞洲大學網路成癮防治中心主任柯慧貞說,可從「人事時地物」等五大方向著手,注意孩子上網和誰互動、做什麼事、交換什麼東西,避免被犯罪集團或色情網站利用;且要約定使用時間,可用「做完功課上網1小時」等酬賞方式來限制;使用手機地點也要限制,避免孩子睡前手機放床頭、徹夜上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