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為學測學子與家長。 本報資料照/楊萬雲攝影 |
老師說這已是公開秘密 主要是買個名聲
中小學家長會亂象,老師看在眼裡。曾擔任家長會幹事的一名老師表示,雖然規定家長會長是選舉產生,但實際上是按「捐款金額」決定會長、副會長,不同學校有不同行情,「這幾乎是公開的秘密」。本應作為協助發展校務的家長會捐款,卻往往成為校長、會長的小金庫。
這名老師說,會長最多當兩年,但他看過「先生當完太太當,太太當完先生當,換來換去還是同一對夫婦。」
有家長會長透過家長會,包攬學校採購,或成為地方政治人物樁腳,學校活動經常出現特定政治人物,讓不少人搶著當家長會長,「明星高中的家長會長價碼在百萬元以上」,主要還是買個「名聲」,只要學校有活動,家長會長都可露臉,有些人就可以從中取得利益,但偏鄉學校就沒人要當。
捐款成了校長、會長的小金庫 學校辦活動有些人也能從中獲利
全國校長協會理事長翁慶才表示,因政府財政差,前學校經營「捉襟見肘」,必須有其他社會資源,協助學校特色發展或提供學生展現才能,最重要的社會資源就是家長會的資源。全國大概只有台北市的校長可以大聲地說「我不需要家長會的『金援』」,其餘20幾個縣市的學校,很多學生活動或是緊急的修繕,都需要家長會資源。
翁慶才指出,任何事情都有一體兩面,有利就有弊。如果家長會長真的有心協助學校教育發展,當然是學校的福氣,但如果家長會長有私心或其他意圖,學校真的會飽受災殃,「真的是兩個極端」。雖然現在有很多家長會自治條例,提供家長會組織和運作的機制,但強制力不足。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張旭政指出,家長會也是學校重要的夥伴,家長會健全正常的運作絕對是教育的一大助力。健全家長會運作,首要是去除「對價關係」,意即捐款歸捐款,會長職務還是要回歸民主機制。
張旭政指出,學校也要真正重視和家長會的溝通,而非把家長會當成預算外的「小金庫」。去除金錢關係,回到為教育而運作的正常機制,才能讓家長會發揮真正的功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