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8日 星期一

107年學測倒數 高中師建議多做自然科考古題

2018-01-08 聯合報 記者吳佩旻╱即時報導

學測將於1月26日、27日舉行,距今剩不到3周時間,高中教師建議考生準備自然科時,可勤做5年內學測考古題,並培養解析圖表的能力。報系資料照

今年大學學測於1月26日、27日舉行,距今剩不到3周的時間,考生如何準備自然科,才能最有效率?松山高中莊雪芬老師建議考生,可勤做5年內學測考古題;成功高中地科教師謝莉芬也表示,過往學測自然科常有將單元概念作成圖表,要求考生分析判讀的題型,建議考生不只是做題目,也要具備各單元及觀念的比較及統整能力,才不會一看到圖表手足無措被考倒。

莊雪芬表示,學測自然科測驗範圍包括物理、化學、生物與地球科學,總共68題,這屆考生的課綱與上屆沒有太大變異,建議考生可利用最後的衝刺時間,多做考古題,歷年常出現不少跨科題目,包括生物跨物理,或是物理跨化學等,建議考生可針對考古題的跨科題目多加熟悉,練習手感。

她分析,依據過往出題比率,基礎生物上冊的第一、二、三章,如細胞學、植物、動物等單元,大概會出10題,建議考生要讀到精熟,盡量不要有差錯,確保掌握基本分數,另外第四、五、六章大概會出7題,其他有28題是邏輯推理及綜合題組,這部分考生可以允許錯1、2題,級分數不會差太多,但若要拿高分的考生,在這部分就需要更細心,是決勝關鍵。

時事題部分,莊雪芬建議考生需留意空汙,以生物來說第六章為準備重點,包括人類與環境等概念都要很熟悉,平時已有看科普文章習慣的考生,她建議最後階段多做題目即可,不必讀太多不熟悉的文章或課外知識,避免基本觀念混淆。

她指出,每年題組題型約出2到3題,有些會涵蓋短文,考生通常會在此耗費很長時間,她建議考生可以先跳過再回頭做,以節省時間。她認為,生物科通常不會考太複雜,考生在拿到試卷後,建議先規劃好時間分配,才不會在最後階段手忙腳亂,導致錯失了應該拿的基本分。

補教老師劉旭也表示,生物學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基本知識為細胞學、植物學與動物學,範圍變廣且難度也高,務必將課本內容讀熟觀念弄清楚,尤其近幾年開始強調「實驗實作」的能力,因此每一個實驗都必須要詳細瞭解其中的步驟、器材和結果有什麼意義;第二部分為遺傳學、演化和生態,相對一類組的學生而言,遺傳學的部分為其罩門,時間上最好能夠在最後這兩週左右把遺傳學精讀,關於遺傳的方式、轉錄和轉譯過程都弄清楚。

成功高中地科教師謝莉芬則表示,地科出題不會特別著重在某些單元,因此考生對觀念要通徹了解。但她提醒,圖形
考題是近年趨勢,學生須有基本的判別能力,另外像是長文閱讀部分,考生也可在此多加強,歷年都會有長篇文章,但數量不會多,考生須掌握的是耐心解讀,並且從線索中去推敲。

另外過往學測常出現將單元概念作成圖表,要求考生分析判讀,因此不能只是會做題目,還要具備有各單元及觀念的比較及統整等能力,才不會一看到圖表題手足無措被考倒。例如天然災害如颱風等、地表及地球內部,以及大氣及海洋等變動,都比較常與時事題一起考出,她提醒考生,考題在之前就預備好,在準備時事題時,可朝向較早期發生或是平時就常出現的現象來準備。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