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3日 星期二

憂 楊泮池:台大學生沒自信

2013/08/10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游婉琪╱台北報導】

台大校長楊泮池本報資料照片

不景氣讓高學歷高失業,就連新任台灣大學校長楊泮池也憂心「台大學生沒自信」!楊泮池說,他看到不少台大碩博士生的眼神是茫然的,對未來就業感到一片茫然,學歷愈高愈擔心。台大學務長陳聰富進一步分析,越來越多畢業生找工作沒有目標、亂槍打鳥,妄想著一步登天,容易在不景氣的求職環境中受挫。

8月1日接任台大校長的楊泮池,日前在一場與媒體記者餐敘中,本報記者問他未來最想改變台大人什麼特質?楊泮池幾乎不假思索的說: 「沒自信。」這三個字從長期指導台灣最拔尖人才、台大醫科學生的楊泮池口中說出,著實讓人嚇一跳。

「問題出在畢業後的就業市場只看台灣。」楊泮池說,台灣整體經濟和就業市場太小,台大招收到最好的人才,一定要給他們「國際觀」,至少要培養出在華人地區有發展的人才。

台大學務長陳聰富坦承,台大包含機械系、資工系、化工系、法律系等科系,都有學生畢業後學用不一,有人去賣牛仔褲、有人走上音樂路,還有人乾脆把家教當正職。他認為,職業不分貴賤,但需要與專業結合,否則大學四年白白浪費。

陳聰富分析,台大生之所以沒自信,一部分原因他們進入台大以前,都是成績名列前茅的佼佼者,入學後卻發現,怎麼努力都拚不過其他人,自信心難免受損。台大新生剛入學時,臉上散發著「意氣風發」,以為考上台大後,就會有光明的未來等著他們。然而根據他觀察,多數台大生未來目標設得很高,實際作為卻不夠努力,久而久之開始懷疑自己的能耐,自信心也慢慢消失。

陳聰富直言,一個沒有目標的年輕人「非常危險」,台大人之所以能夠成為台大人,說穿了不過是「成績好」,不見得真的找到自己的興趣,念了四年後對未來一片茫然,只好繼續升上研究所,不只浪費教育資源,更浪費自己的人生。



名校光環無用 「還不如技職畢業的」

 2013/08/10 【聯合晚報╱記者游婉琪╱台北報導】

台大畢業典禮今年在台大綜合體育館舉行,同學們看到彼此出現在電視牆上,相互揮手道別。 本報資料照片

台大新任校長楊泮池一語道出台大生沒自信,尤其是學歷高的研究生。對此台大社會系博士班學生林衡凱說,與其說台大生對未來沒自信,不如說台大生對於未來感覺悲觀。他表示,過去在台大人眼中認為,畢業後每個月領三萬叫做「薪水少」,實際接觸過當前的職場才知道,三萬已經算是很不錯的起薪,但如果要拿三萬養家餬口,卻是根本不可能。

台大日文系畢業生李奕宣也認為,過去頂著名校光環找工作,或多或少都會比一般學校畢業的學生有實質上的加分,現在的就業市場對名校學生並不友善,反而是念技職體系的學生,當年考大學成績不比台大生優秀,畢業後因為學有一技之長,反而容易找到能發揮專業的工作。

學位越高 心中的矛盾與衝突越高 

教育投資不一定和就業行情呈正比,台大心輔中心諮商師林伯聰指出,過去曾有電子所博士班學生原本希望取得博士學歷,找工作時可以加分,結果卻比大學同學晚五年進入職場,起薪反而比較少。類似的案例導致學位越念越高的研究生,心中容易產生矛盾與衝突,對未來也更加容易感到不安。

另一方面,只想做舒適圈內的工作,也是台大人找不到工作的原因。台大學務長陳聰富說,他曾耳聞有理工科的學生畢業後,整天待在家裡,不出門找工作,理由是要思考從事什麼工作,才能確保生活有品質。

只想做舒適圈工作的心態 影響求職 

「生活品質至上」的求職心態,也間接造成醫界內、外、婦、兒科加急診,找不到新進醫師的「五大皆空」問題。台大公衛學院曾經針對醫學系學生進行科別選擇調查,意外發現,醫科學生選擇畢業後想從事科別考量的因素,第一名竟然是「生活品質」。

陳聰富說,幫助台大人重新找回自信,是新學期開始重要的任務,將整合原本學務處底下的職涯中心、心輔中心等資源,推出套裝「中繼課程計畫」,讓大二升大三的學生選修,進一步思考如何替未來生涯做準備。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