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6日 星期四

明年2月後 中小學生每周多運動150分鐘

2013/12/26  【聯合報╱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




台灣中小學生1/4體重過重,為避免下一代變「弱雞」,體育署修正「國民體育法」,規定未來中小學生除了體育課外,每周還要多運動150分鐘,體育署也建議修改12年國教課綱,將中小學體育課由每周2節增為3節。

體育署長何卓飛指出,「國民體育法」修正案已三讀通過,並公告實施。

明年2月開學後,全國300多萬名中小學及五專前三年級的學生都適用,平均每天要多運動30分鐘,學校可自行調配,每周累計150分鐘即可,可在晨間、下課、社團活動或彈性課程利用時間運動。

何卓飛說,體育署會極力爭取教育部修改課綱,比照日本、歐美等先進國家,將中小學體育課由每周2節增為3節,盼能在105學年起實施。

不過,教育部國教署長吳清山說,中小學很多學科都想增加上課時數,增加體育課,勢必排擠到其他課,國教署會納入討論,尚未定案。

何卓飛指出,台灣很多中小學生過重,小小年紀就已出現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除不當飲食,和太少運動有很大關係。

何卓飛說,歐美先進國家,國中小體育課平均每周3節課、至少3小時;反觀台灣,小學生每周上2節體育課、平均74.8分鐘,還不到歐美的一半,國中生體育課時數也只約歐美一半。

體育署因此修法,法定要求中小學生每周要多運動150分鐘,何卓飛說,未來會透過抽查學生、家長等方式,要求各校落實。

這150分鐘,要做什麼運動?何卓飛指出,原則上各校因地制宜,但體育署會請學者專家研商,擬出一些建議的活動,除了較常見的跳繩、課間操外,也會設計一些在座位上或教室內就可做的伸展操,遇下雨就可在室內活動。

此外,有鑑於多數國小老師沒有體育專長,體育署未來也會加強在職訓練,設計體育研習課程,幫老師增能、建立認證制度。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