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08 中國時報 文/康弘昌
PISA 2012結果報告日前出爐,台灣在閱讀素養的進步全球注目。PISA是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簡稱PISA)是由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主辦的跨國學生(約15歲)素養調查。台灣在國科會與教育部的支持下,從2006年開始參加PISA,今年應試樣本包含163所學校(包括國中、五專及高中職),實際參與評量學生樣本數為6037名。
國科會副主委牟中原表示,PISA自2000年實施以來,由於PISA創新而真實的評量設計、標準化的抽樣和計分程序、以及嚴謹的執行品質監控,讓評量結果的跨國和跨時間比較,普遍受到重視,各國教育改革多同時參酌PISA結果。今年是我國第3次參與PISA,測驗結果的統整分析,可提供我們關於我國學生素養變化的趨勢資訊。但我們不是為了PISA而準備考試,PISA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的教育。
PISA 2012 台灣學生閱讀素養呈現明顯的進步,從2009年的第23名(平均分數495)上升至第8名(平均分數523),顯示教育社群的積極投入可以造成正向的改變。國教署署長吳清山表示,閱讀是教育部長期推動的重點,包括閱讀磐石計畫、國中晨讀計畫,圖書館「圖書教師」等等。未來將持續的推動閱讀素養,不會因為12年國教特招不考類PISA題目而有影響,期望2015年的PISA測驗成績也更有進步。
台灣PISA 2012團隊計畫主持人、台南大學洪碧霞教授指出,台灣數學表現雖然優秀,但個別差異的幅度也越趨嚴重。表現最好的水準6與表現差的水準2及以下者,超過300份的差異超過7年教育的程度,也就是說,十年級的學生,甚至有些學生數學程度相差有7年的情形,該生數學程度可能只有國小三、四年級的程度。數學素養的表現在中間程度族群較有進步,但在低程度者族群,則呈現放棄學習的情形。此種程度相差7年的現象,與基測的結果也是正相關,對於12年國教所強調的補救教學,相關教師與學校將是一大挑戰。另外,情意與數學素養呈現高度相關,也就是學生要有自我信念,認為學習將可帶來進步,那麼其學習才能事半功倍。所以教師除了教學外,還要多多建立學生的自信心,學習才會有效。
● PISA 2012結果報告資訊可上台灣PISA國家研究中心網站查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