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0日 星期二

若與會考沒區別... 國教署:取消特招 也是種方式

2014.06.10【聯合報╱記者馮靖惠、林秀姿、林志函、修瑞瑩/連線報導】

十二年國教免試超額比序方式,引發家長、考生填志願焦慮。國教署表示,十二年國教入學制度已走到最後階段,「現在改,肯定天下大亂」,已邀各就學區啟動檢討機制,如特招跟會考沒區別,「取消特招,也是一種方式」,但最後仍尊重各校決定。

近期有不少基北區家長憂心不知如何填志願,呼籲廢除志願序、降低作文占分比重;也有教育團體建議先特招後免試。

「取消特招,也是一種方式」,國教署副署長黃子騰表示,如果特招和會考性質太相近,特招正當性就會被質疑。除非特招真的很有特色,能與會考有所區別,就有存在的價值

他表示,超額比序項目由各就學區制訂,基北區將作文比序排在會考標示前,才會出現這樣的狀況,未來是否調整排序,可再討論。

黃子騰說,先特後免過去也討論過,但經多次研議,最後仍定出「先一免後特招」的方案,如有新的因素加進來,才會以不影響整個體系為前提,重新檢視評估。

台南市教育產業工會昨天力挺教育部,認為目前的焦慮是因為大家仍存有傳統明星高中的思維,「少數綁架多數」,籲請教育部不能因此動搖。

基北區有考生與家長抱怨,針對作文比重及志願序,反進不了離家近的第一志願。台南市教育工會副理事長陳杉吉表示,這些都是少數的個案,這些學生的社經背景可能都較佳,有管道反映意見。

但事實上多數的學生在新制之下,都能以就近入學的方式,進入心目中的第一志願,不應該為了少數的爭議而抹殺十二年國教的制度。

包括基北、桃連、中投、彰化、雲林、嘉義、花蓮、台東等八個就學區,已於昨天中午截止填志願。

十二年國教專案辦公室主任陳大魁說,未填志願序者也能參加免試入學,但無法取得志願序的積分,各就學區免試入學集體報名將於明、後兩天舉行、統一由國中向高中職報名,預定下周五放榜。

基北區有六萬八五七六人完成填報;基北區免試入學承辦學校中正高中表示,極少數迷糊學生忘記截止時間來不及填志願,但超過九成的學生已就定位。

取消特招?各考區反應不一

2014.06.30【聯合報╱都會地方中心/連線報導】

教育部表示,若會考與特招區別性不大,取消特招也是種方式。對此,各考區反應不一,桃園縣教育局表示「一定配合」;新北高中校長江家珩表示,特色招生可為學術性向明顯的學生「留一條路」,在沒有更好的方案前,不應貿然取消。

桃園縣教育局長吳林輝表示,會考原本只有ABC三個等級,特招有其必要性,但後來加上標示也就是A++或B++等以後,已有鑑別度,特招的必要性大幅降低

新竹中學教務主任傅瑞琪表示,竹苗區五A的考生約有一千一百多人,透過第一階段的免試入學已能招到學生。實驗中學也決定明年將不辦理特招

新北市教育局副局長龔雅雯說,若不先檢討調整免試制度,貿然取消特招,恐怕引發考生和家長更大負擔。

建國中學教務主任朱正明說,特招如果取消,學生只剩會考或免試入學兩條路,可能高分低就;特招名額占建中招生名額四分之三,一旦取消,學術能力強的孩子權利恐遭剝奪,學校也開不了特殊課程

台中市教育局長吳榕峯說,會考取代特招,三等第四標示是不夠的。他曾建議採取先特招再免試,但教育部不採納,使得參加特招的學生比別人多兩到三個月的等待與準備,情何以堪。

雄女校長黃秀霞表示,現階段會考成績公布方式不夠公開透明,根本做不到完全免試,不如先辦特招,讓學術成績優秀學生先做選擇。

台南市教育局局長鄭邦鎮表示,停止特招是實施十二年國教的最高境界,雖然是他心中的期盼,但為避免對現行入學方式造成過大的衝擊,仍支持分年分階段實施,而非明年馬上停止特招。




新聞眼/基北區聲音 淹沒全台
2014.06.10【聯合報╱本報記者林秀姿】

昨天基北區交出免試入學志願序後,考生與家長無間地獄般的煎熬尚沒結束,很多還要續拚七月特招。但這是十二年國教的初衷嗎?

十二年國教的初衷是要鬆綁國中教學,讓台灣八成以上的國中生快樂學習,發展屬於自己的才能,不需陪伴兩成菁英學生考試拚升學。

基北區外,其他十四個就學區招生人數多於報考人數,學生大多可按志願升學,即使想進第一志願,也不若建中、北一女非得拚五A++、作文六級分才行。

許多就學區根本不用比作文分數。昨天聯合報頭版寫到一名桃園縣家長,擔心子女落榜,慌張地大罵官員,結果桃園超額比序根本不比作文。

這一荒唐案例,凸顯單一基北區的聲音不成比例地淹沒全台灣,少數人的焦慮擴大為全台焦慮。

基北區只訂三種比序:「志願序」、「多元學習」、「會考成績」,其中多元學習根本是無效比序,志願序又占分太重。

加上會考成績裡,基北區不但把作文納入比序,且優先於會考四標示,才會出現五科都拿A++,卻因作文只拿五級分,而與建北無緣。

這幾天沸沸揚揚討論的「作文比重太高」、「志願序占積分太多」等,都是基北區家長與考生的課題。這些規定卻都由基北區去年自訂,如今北市跳出來要求「改革」,一副事不關己,顯得正當性不足

另一方面,原本會考初衷是做為國中三年的學習評量檢測,不是升學手段,但教育部一再退讓,造成全台考生陷入一免、特招、二免的三重煎熬。

這些考試怪獸都由教育部一手製造,教育部有責任逐年引導,讓十二年國教這輛列車駛回原軌。

也請家長們冷靜,差一個志願不會決定孩子的人生,不是只有建北生才能上台大,如何掌握未來三年學習生活才是關鍵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