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0日 星期五

郭祥益/免試放榜了 該參加特招嗎?

2014.06.20【文/郭祥益(高雄市立中正高中(完全中學)主任輔導教師)】

本次志願選填各就學區一再的強調第一志願序的重要性,因為計分的比重已經與過去不同,目前家長最頭痛的是無法進入心目中理想的學校或質疑就近入學學校如未能保證進入,就失去12年國教的原意。

針對就近入學的概念而言,當然希望學生儘量能夠就近入學,但就近入學學校如果有越區或以過去排名志願選填考量,有可能佔據就近選填學校名額,就讀機會自然會變少而造成困擾。因此,公布的超額比序比率與累績人數就成為就近入學選填重要參考依據,慎選第一志願序也顯得格外的重要。

6月20日第一次的免試入學結果公布,如果已經符合個人生涯決定的高中類型(高中、高職職群、綜合高中),記得再一次參觀學校的校園、探詢學校特色、交通、學費、設備、師資、課程、社團、活動與獎助等,有助於提早認識學校,對學校產生認同感,提高就讀意願,目前經過優質高中職認證的學校都有一定的水準與特色,與過去的認知已不同。

如果懊惱無法進入心目中理想學校,可以再參加7月12、13日的特色招生考試,但必須要放棄第一次免試入學志願,一直到8月2日放榜,如果又不理想,則要以第一次免試入學的積分參加二次免試入學,但無法保證能進入原先第一次免試入學的志願學校。

在時間的等待與準備考試的煎熬下,務必考量個人的身心狀況與毅力,確定自己是否有決心能夠堅持到底參加特色招生考試。也可以比較一下第一次免試入學學校與設定的特色招生學校的差異,確認自己參加二次免試入學是否要調整,或直接就讀第一次免試入學學校。

高中特色招生是以學術傾向為主,亦即其生涯決定的結果是一樣的,都是高中為主。但高中的未來進入大學或技職院校的學系仍然會考量個人的興趣、性向、能力、學科成績等特質、認識大學、技職院校的校園生活與相關職業生涯資訊,做為選填志願的參考。由於特色招生班別與採計學科權值比重不同,其未來生涯發展應考量類似高中的分組與大學學群學系的選擇,在選填志願仍要統整分析比較。

特色招生選填志願時仍應考量特色班與學科比重對於未來選擇大學學群是否符合自己的興趣、性向,如數理科技班、英語研究、數理班等看重的學科不同,五專也有特色招生報名(7月25~28日),在國中階段雖然對於大學學群不是很清楚,可以參考漫步在大學網站對18學群的介紹,也可以參考國中畢業生適性入學宣導網站高中職科與學科介紹,透過興趣、性向、學科學習、生活經驗、職業、就業發展等研判適配,選擇適合的班別。切勿只為了進入某學校而忽略自己潛在能力、性向與興趣,造成就讀後學習與生涯的困擾!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