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3日 星期一

民意論壇 - 教改惹議/看見社區高中… 路過變Long Stay

2014.06.23【聯合報╱王延煌/高中校長(南投市)】

近來十二年國教所衍生的種種爭議,究其癥結仍然是多數智育高成就者追求少數的明星高中免試名額所致。在僧多粥少、超額比序繁複、寫作測驗關鍵性、級距粗略化等因素下,所謂的「高分低就」引燃家長怒火。

當初十二年國教的推動基礎是假設各地都有質量並重的優質高中職校可供學生安心就讀,另外為了鼓勵就近入學、適性升學,而有「志願序」分數的設計。但「菁英」學生及其家長顯然是不領情的,在傳統觀念裡,智育成績高,理應就讀這些明星高中,所謂的社區高中,不過是次要選擇罷了;而先高中後高職,更是不能翻轉的硬道理。這些社會傳統及人性因素,成為這次教改最重要的挑戰。就目前輿論與家長團體的聲音,未來之路崎嶇難行。

不過,身為社區高中校長,我想要為大多數的學校表達心聲。過去教育部推動均質化、優質化與繁星計畫,確實已大大提升社區高中職的競爭力,社區高中職的教師無不努力厚植學生的競爭力,這可從近年榜單與多元學習成果證明。為了十二年國教升學制度的改變,我們比明星高中更積極招生,不論是到校入班宣導、租用遊覽車邀請國中生到校參訪,我們付出許許多多的心力

當會考成績公布前後,我們組成宣導團到國中協助解讀分數的意義,教導正確的志願選填觀念與技巧,我們不自私,更不以強迫學生選讀社區高中職為主要目的,而是要學生與家長慎重思考「興趣、性向與能力」之所在,而非一窩蜂追逐明星光環。這些努力,在廿日榜單公布那天,看到成果,許多高分群學生將本校列為前三志願,但也憂心忡忡,這些學生只是「路過」,他們的心仍在拚特招,期能進入一中女中。

建中、北一女、一中、女中等各地的明星高中,是幾十年來國中畢業生的第一志願,他們培養無數菁英,為國家社會貢獻,這些學校的成就有目共睹,不會也不應被十二年國教所屏棄。但為數眾多的高中職校,這些數以萬計的教職員工更是撐起台灣教育基石的無名英雄。當媒體聚焦於五A狀元、建北現象時,請多給社區高中職更多的關懷,因為惟有讓社區學校擄獲家長的信心,十二年國教才有成功的一天。期待社會大眾能「看見社區高中」!

這兩天我和教務處的同仁一一打電話給榜單上的同學,希望六月廿三日來校報到。衷心期待他們能從「路過」轉變成「long stay」!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