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岸抗戰史,我方堅稱對日第一場勝利,是李宗仁指揮的台兒莊大捷,圖為我軍的機槍陣地;中共則稱是八路軍林彪指揮的平型關大捷。 新華社資料照片 |
![]() |
共軍平型關大捷 兩岸抗戰史,我方堅稱對日第一場勝利,是李宗仁指揮的台兒莊大捷,圖為獲勝後,八路軍部隊經過平型關。 新華社資料照片 |
![]() |
圖/聯合報提供 |
今年是紀念抗戰重要的一年,包括台灣官方(國史館),大陸學界(中國社科院、南京大學)、美國學界(胡佛研究院)都將出版抗戰史巨著,新史觀如何相互輝映這段血淚史備受期待。
抗戰史是兩岸交流的一個大紐帶,兩岸要交流,就不能迴避抗戰史,儘管兩岸對部分抗戰史觀有差異,但當年國共兩黨基本上是共同抗日的(尤其是抗戰初期)。
經過時間的推移以及史料的公開,大陸學者已不斷在修正。例如社科院的楊天石即肯定國民政府抗戰。他說,國民政府歷經三大危機(淞滬會戰失利,廣州武漢失守、汪精衛成立偽政權,日軍發動一號作戰打進貴州),能夠堅持下來很不容易。
陸曾否認有正面戰場
國史館長呂芳上說,自胡錦濤○五年九月肯定國民黨在正面戰場的貢獻後,大陸部分學者比以前公正得多,以前根本不承認有正面戰場。
「這是個進步,過去連提都不能提。」上海兩岸國共史研究會研究員阮鍾道說。
目前多數大陸學者已同意軍事上的正面戰場是國民黨領導,中共是敵後戰場的游擊戰。但政治上是由中共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所領導,兩黨在抗戰上各是軍事和政治的中流砥柱。
台忽略蘇聯初期援助
因為國共內戰,導致許多抗戰史蒙塵。就以國際同盟的援助來說,台灣過去刻意忽略蘇聯抗戰初期的軍事和戰略物資的援助,當時蘇聯派出飛行員協助抗戰,犧牲了二百卅七人。
陸不提美國的飛虎隊
大陸長久以來則是不提美國的飛虎隊,而美軍飛行員犧牲更多達二千一百九十七人。
但從各種跡象來看,兩岸都已看重這段歷史,馬總統日前首度說出蘇聯對中華民國的協助;大陸也開始宣傳美國在反法西斯陣營的貢獻,四月初即在桂林成立飛虎隊的遺址公園。
這些突破都經歷了許多曲折歷程。楊天石是親歷其境的一員。
他是最早到胡佛研究院抄寫蔣介石日記的大陸學者,他不斷發表蔣介石抗日的正面文章,顛覆大陸許多學者的舊思維,提升蔣介石在大陸的地位,但也被左派批判楊企圖為蔣平反,某中共黨史研究單位一度想撤除楊的百年潮雜誌主編。最近他又被某些人攻擊為「歷史虛無主義者」。
呂芳上說,「歷史是要爭長久的!愈來愈多的史料出來後,由學者先領先講出公道話,五至十年後,社會被影響;至於教科書要改,要十五年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