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7日 星期三

6成5國中生父母只關心成績 逾3成互動差

2015年06月17日 蘋果日報  (張勵德/台北報導)

家扶基金會今天公布「國中生管教態度調查」報告,受訪的1630位國中生,約3成左右與父母關係互動不佳,不太用心聆聽孩子學校的事務,也不常陪伴孩子、不在乎孩子心裡的感受。家扶指親子關係長期互動不佳,恐容易造成親子關係緊張與衝突,甚至進一步釀成兒虐家暴的遺憾。

調查指出,約3成7的父母很少稱讚孩子,3成2的父母會以責打方式管教孩子,甚至有2成國中生被父母處罰也不了解原因。另有2成家長對孩子高度管控,2成7的父母會管控孩子零用錢運用,2成1不尊重孩子的決定,甚至有1成8會擅自動孩子的物品。

進一步分析親子衝突原因,3成2國中生最常因為講話態度不佳、脾氣不好、懶散等個性問題與父母發生衝突,9成5的孩子不喜歡父母拿自己和別人比較。此外,約有6成的孩子表示父母會抽空陪伴,但6成5的受訪者認為父母只關心自己學業狀況,顯示父母親雖然對孩子的生活狀況有高度關注,但關注或討論的話題只集中在孩子的學業表現。

今年15歲、即將升高一的謝同學,從小就是一個鐵道迷,喜歡跟著同好一起去追火車、拍風景,但有一次和同好一起出遠門到花蓮追火車,卻忘記和媽媽報備,直到媽媽從臉書上發現他在花蓮打卡才知道,回來被媽媽斥責一頓。謝同學說:「其實我們出去玩都會注意安全,但媽媽總是會擔心,讓我很困擾,希望能有更大的自主空間,給我支持和鼓勵就好!」

另一位毛同學從小成績並不好,但她在餐飲方面相當有天分,在國中就讀技藝班就已考取丙級執照,上了高中毛同學想要讀美髮科,卻常被媽媽碎念,並總是拿考取碩士的二姊來跟她比較,讓毛同學相當困擾,還多次和媽媽大吵。「曾經在吵架過程中脫口而出『我頭腦不好又不是我的錯!』讓媽媽相當傷心,但只是希望媽媽能多給我一點支持,讓我能走出自己的路!」

家扶基金會執行長何素秋強調,孩子進入國中後,身心都轉變至青少年階段,獨立自主意識提升,往往使得親子衝突隨之增加。呼籲家長應該採取6分聆聽、3分討論、1分管教的「631」的溝通方式和國中孩子互動,跟著孩子一起升級,才能安度孩子的青春期風暴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