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1日 星期六

與3C保持安全距離 親子更親密

2016-06-11 聯合報 記者馮靖惠/專題報導




「媽媽,我要玩平板!」「你們也在滑手機啊!為什麼我不行?」這些常是現代父母最棘手又無奈的狀況。給了,能換得片刻清靜,卻又忍不住擔心:一給就要不回來?

但心理師王意中表示,3C產品不一定是破壞親子關係的魔鬼,重點是如何讓孩子和3C產品保持「安全車距」。

王意中說,有一天家裡出現「全家人同桌,卻人手一機」的畫面,大人做了壞榜樣,孩子只是有樣學樣。於是他帶頭「滅機」,讓手機在餐桌上絕跡,「當大人專注於吃飯和聊天的氛圍,孩子就自然改變。」

王意中說,3C不是「給不給」的問題,而是絕對不能讓孩子予取予求,父母必須堅守原則,讓孩子來說服你。

王意中建議,「設定合理的上網時間長度,每回以不超過25分鐘為原則」,並且召開「時間」討論會,讓孩子思考,自己需要花多少時間在3C上。如果約定時間到了,孩子還在討價還價,父母應該守住「第一次」的防線,說到做到、說收就收,別讓「例外」變成常態。

「讓孩子練習等待,」王意中說,這對於自律和情緒控管有益無害。父母可多引導孩子看自己使用3C產品的需求,且明確說出來,而非「我就是想要」。

教養專家米媽表示,當網路成癮的孩子,開始節制使用3C產品失敗後,容易感到挫敗,此時爸媽的支持與鼓勵很重要。「你已經做得很好,比先前更進步囉!」「你守約定了,真是一個對自己負責的好孩子」,多說鼓勵的話,讓孩子維持正向的行為。

「為什麼你們可以滑手機,我卻不行?」孩子犀利質疑,家長該怎回應?米媽說,孩子對於陪伴是很敏感的,建議父母先與孩子溝通,自己滑手機是為了工作聯繫必要,而父母也需檢視自己是否同樣網路成癮,別讓孩子覺得父母滑手機比陪伴他們重要。

走向戶外 讓孩子脫「癮」而出

2016-06-11 聯合報 記者馮靖惠/專題報導

「出門做放山雞,好過變飼料雞。」心理師王意中說,父母應該多帶孩子出去玩,出去玩時,大人、小孩的心思落在即將前往的地方,不知不覺地讓3C休眠,讓孩子脫「癮」而出。

父母選擇讓孩子接觸多大的「螢幕」,就開啟孩子日後多大的視野。王意中說,孩子應該多接觸大自然,滿足五感好奇,而不是常窩在有冷氣、充斥3C的室內空間裡,變成被網路束縛的「飼料雞」。

「人生要超越螢幕解析度。」王意中說,父母能為孩子做的,就是讓他們的童年增添繽紛色彩,讓孩子從細微觀察裡展現對事物的興趣。旅行中,手機雖扮演貼身好幫手,可以讓孩子用手機記錄旅行,但別讓孩子把螢幕的世界當成是全世界。

王意中說,若父母不斷拿3C「餵養」孩子,當3C成了孩子的虛擬保母,容易阻擋親子的親密關係。王意中一家人熱衷環島,已前後環島10次,因為他陶醉在彷彿公路電影的氣氛中,並讓全家人有長時間相聚。

他說,當爸媽選擇宅在家,孩子依樣畫葫蘆,也會選擇留在舒適圈裡。他強調,宅在家並非不好,如果家庭活動有變化,如讓孩子參與料理、陪伴寵物、澆花灑水等,都是不錯的做法。

教養專家米媽說,給孩子除了3C以外的活動選擇,例如運動、閱讀等,能減緩孩子對3C產品的依賴,來轉移孩子對3C注意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