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4日 星期六

搶救基本學力 國中小成績沒達標要補考

2014.10.04【聯合報╱記者林秀姿/台北報導】

國中小七大學習領域要有四個領域及格才能領到畢業證書。 記者林澔一/攝影

教育部提高國中小畢業門檻,未達標要補考,許多學生及家長抱怨壓力增。 記者林澔一/攝影

為確保基本學力,本學期開始,教育部將推動國中小補考制度,原本國中小學生在七大學習領域中,只要三領域及格就能畢業,新制改為至少四領域及格才能畢業,且每學期有四領域以上不及格者,都要參加補救教學及補考,小一生也不例外。新制從今年國三生、及小三以下的學生開始適用,即目前所有國中生及小一到小三生都適用。

目前國中小畢業生領畢業證書門檻包括三大項:上課總出席率至少達三分之二獎懲未滿三大過及學習領域成績要達到標準學習領域又包括語文、健康體育、社會、藝術與人文、數學、自然與生活科技、綜合活動等七大領域

三年前配合推動十二年國教免試入學,教育部為穩住國中小學生的學力品質,修訂「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規定七大學習領域中,至少要有四大領域總平均成績達丙等(六十分)以上,才能領畢業證書,從當年入學新生開始適用。

但外界擔心,國中小學生畢業門檻若從三領域提高到四領域,門檻變高,畢業就更難,反而增加學生壓力。教育部因此設計「補考制度」,讓學生「考到及格為止」。

原本國中小的補考制度由各縣市自訂,新學期起全國統一,對於沒達標的學生,教育部要求國中小設立預警制度,每學期都監控學習狀況,適時補救教學和補考。

教育部國教署國中小組長許麗娟說,為幫助學生順利拿到畢業證書,每學期都要預警,因此新增國中小學生每學期四領域以上成績若不及格,就要接受補救教學,然後再補考,再從原始成績或補考成績「擇優採計」。

許麗娟說,畢業門檻提高至四領域,不至於讓學生難畢業,因為七大領域中不全都是學科成績,還有許多生活化學習,家長和學生不需過度焦慮。

許麗娟還強調,國中小是義務教育,沒有留級制度,即使拿不到畢業證書,也不會影響升國中或考高中職,補考制度只是督促學生不要荒廢學力,補考時間也會在寒暑假進行。




畢業變難 家長:孩子壓力變大

2014.10.04【聯合報╱本報記者/連線報導】

國中小畢業門檻提高、推動補考制,很多家長擔心「小學就要補考,如何快樂學習?」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副秘書長羅德水則批教育部忽略現實,現在教學現場每天課程排滿滿,根本沒時間和空間補救教學,他要官員到現場走一走,才知道政策和現實差多大。

屏東市鄭姓家長說,國小就要補考,不但壓力大,也影響孩子生活,「太離譜。」陳姓家長則說,孩子需要補考代表功課差到一個程度,硬要他迎頭趕上,除孩子壓力大,家長也會想請家教、送補習班,經濟壓力跟著來,「才小學就得補考,不會太誇張嗎?」

林姓家長說,老師和家長要思考如何讓學生吸收課業,而不是以補考「恫嚇」,讓孩子從小加深求學恐懼。台南市張姓家長說,很多學生學習落後,到高中再補救教學已來不及,但小學生要快樂學習,不宜實施補考,建議可在小五或小六實施基本檢測,當銜接國中參考。

嘉義市家長協會理事長蕭燈發說,城鄉教育資源不均,補考對偏鄉孩子不公平,應先做好補教教學及適性輔導,觀察成效再談補考。

劉姓家長則贊成,國小課業到補考程度已非常糟糕,補考可給孩子努力學習的動力。台東市林小姐也說,教改把大學生程度越改越差,從小學開始把關很重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