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28 聯合報 國內新聞: 21日:高檢署襄閱主任檢察官郭文東針對洪仲丘案表示,監視錄影帶模糊不清,屬刑事湮滅證據罪,桃檢將追查是人為因素還是機械因素。 23日:1名台東民眾被染狂犬病的鼬獾咬傷,疾病管制署緊急提供人類疫苗,受傷民眾須在1個月打5劑疫苗,才能有效預防致命危機。 24日:台東東河民眾被狂犬病鼬獾咬傷,防疫農政單位將東河列入狂犬病風險區,同時採取進口疫苗加速通關,森林遊樂區禁入寵物等措施,防止疫情擴散。 26日:國防部將檢討現行陸海空軍刑法,刪除與軍事勤務無直接關聯條文,縮減軍事審判範圍;凌虐部屬部分,外界共識最高,認為應移出軍法審判的犯罪,將盡快請立法院修法。 國外新聞: 21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執政聯盟贏得參議院選舉決定性勝利,同時掌控國會兩院多數,這是2006 年小泉純一郎卸任首相後日本首度出現穩定的政府。安倍接受訪問時表示,最優先的課題是拚經濟。 23日:英國威廉王子的妻子凱特下午在倫敦聖瑪麗醫院林多私人分院,順利生下王室男寶寶,男嬰重8磅6盎司,母子均安,小王子成為王室第3順位繼承人。 25日:西班牙1列火車在西北部城市聖地牙哥德孔波斯特拉出軌,死傷人數已升高至77死143傷,堪稱歐洲史上最重大火車災難之一,當局初步排除人為攻擊。 27日:北韓紀念韓戰停火60周週年,舉行閱兵大典,規模堪稱史上最大。在領導人金正恩校閱下,多枚長程飛彈也在典禮中亮相。 |
2013年7月28日 星期日
聯合報一周大事 2013/7/21~7/27
標籤:
一周大事
2013年7月24日 星期三
腳趾長度分3種 「希臘腳」專出正妹
2013-04-17 ETtoday 東森新聞雲

▲人類的腳趾長度分為3種!(圖/取自網路)
社群中心/綜合報導
你平常有觀察過自己的腳趾頭嗎?其實人類的腳趾依據長度,可以分為埃及腳、羅馬腳、希臘腳這三種,其中第二趾長度比其他四趾長的就屬「希臘腳」,擁有這種腳型的人通常四肢修長,幾乎都出正妹。
▼快點低頭看一下自己的腳趾屬於哪一種腳型?
埃及腳(Egyptian Foot)腳型最普遍,大拇趾比其他四根腳趾長,台灣男性幾乎都是這種腳型,而這種腳型比較適合穿斜頭鞋;希臘腳(Greek Foot)則是第二根腳趾比其他還長,適合穿尖頭鞋,通常擁有這種腳型的人四肢修長。
過去有研究發現,擁有希臘腳的女性不一定是美女,但美女絕大多數都符合第二根腳趾較長的特徵。有趣的是,紐約自由女神、希臘諸神雕像都是這種腳型,連氣質名模林志玲、藝人楊謹華都有希臘腳。
▼自由女神的腳版也是屬於「希臘腳」呢!(圖/取自網路)

最後羅馬腳(Roman foot)也稱為正方型,這種腳型五趾長度都差不多,沒有特別凸出的腳趾,看起來就像正方形一樣,羅馬腳在選鞋時,可以挑選圓頭、方頭鞋,而擁有羅馬腳的人較罕見,他們特別適合跳芭蕾舞。

▲人類的腳趾長度分為3種!(圖/取自網路)
社群中心/綜合報導
你平常有觀察過自己的腳趾頭嗎?其實人類的腳趾依據長度,可以分為埃及腳、羅馬腳、希臘腳這三種,其中第二趾長度比其他四趾長的就屬「希臘腳」,擁有這種腳型的人通常四肢修長,幾乎都出正妹。
▼快點低頭看一下自己的腳趾屬於哪一種腳型?
埃及腳(Egyptian Foot)腳型最普遍,大拇趾比其他四根腳趾長,台灣男性幾乎都是這種腳型,而這種腳型比較適合穿斜頭鞋;希臘腳(Greek Foot)則是第二根腳趾比其他還長,適合穿尖頭鞋,通常擁有這種腳型的人四肢修長。
過去有研究發現,擁有希臘腳的女性不一定是美女,但美女絕大多數都符合第二根腳趾較長的特徵。有趣的是,紐約自由女神、希臘諸神雕像都是這種腳型,連氣質名模林志玲、藝人楊謹華都有希臘腳。
▼自由女神的腳版也是屬於「希臘腳」呢!(圖/取自網路)
最後羅馬腳(Roman foot)也稱為正方型,這種腳型五趾長度都差不多,沒有特別凸出的腳趾,看起來就像正方形一樣,羅馬腳在選鞋時,可以挑選圓頭、方頭鞋,而擁有羅馬腳的人較罕見,他們特別適合跳芭蕾舞。
標籤:
科學
2013年7月22日 星期一
十種學校沒教但出社會該懂的事
職場上該懂的事,教授總是忘了教我們
大學教授教的那套,總是在社會這所大學無法適用...
這社會怎麼了呢?當我們聽到越多有關高學歷普及化的學生們的故事,大學畢業的我們讀了好幾年的書,畢業時憂煩著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但我們才發現原來職場要的根本跟我們在校所學的八竿子打不著。這是否意味著過去多年的學習都是枉然?
如果你深有同感,並且在工作上找不到樂趣,時常緬懷著你過去學習無憂的時光,這篇【十種學校沒教但出社會該懂的事】你一定要看。

夢想著出社會賺錢,但朝九晚五的工作好像比參加社團,或是完成作業報告,考試,家教,還要來的痛苦!這好像是一個惡夢開始,因為當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沒人教我們有關於工作,這跟學生時代不同的是...你不用換教室,你只需要坐在你唯一的工作崗位上,十個小時的任務就解除了!可是怎麼好像越來越多責任要扛,無法喘過氣來?
所以我們一定要養成的職場習慣(一):天天保持良好的睡眠習慣〈建議:11 pm 入睡– 7 am起床〉,當然學著保持清醒在 下午兩點到四點間保持清醒。這樣就不會天天上班感覺累、想睡覺了唷!

2. 你學校漂亮的成績單一點也不重要?(至少在第一份工作後就沒用了)
有些基本的工作都會要求你提供在學成績單,但歐洲或美洲,在面試的時候是很少問起成績的。雖然我們總是說著要努力念書,考上台政清交成,但不要把人生看得這樣單薄,考不了一百分的人生不是就是完蛋。除了如果你的工作比較需要技術性,成績可能影響你找第一份工作。因為在之後,升遷或錄取與否是取決於你在工作上面的態度。( 如果你以前成績很好,千萬不要在同事面前提當年勇,吹噓自己別人只會把你冠上人生失敗組書呆子的名號。)

3. 嘗試表現自己,學會如何自我行銷?
雖然這聽起來很抽象,或是過度時有點令人反感,不過在面試時展現自信還有專才,善用面試機會、表現長才,然後要告訴公司他們如何讓你發揮,使他們受益於你。一旦開始工作時,要使客戶記住你,要知道這個社會是很高競爭性的。然後不論你擁有什麼特別專長,你絕對不要說喜歡跟多才多藝的人一起工作,除非你知道怎麼幫他們發揮所長,或是如何成就彼此。表現時同時兼顧謙虛是一門藝術。

4. 跟同事聊天的重要性
雖然我很不想承認這點,但工作環境就是以前學校的延伸擴大版。每個人都會開始拉攏自己的小團體,廣結善緣交朋友。在很多產業裡,這是非常重要的。那些外向、活潑好動的個性能好好表現的話,不讓人討厭,在工作環境中,大家都喜歡跟他講話的人,往往會得到升遷的機會,這不代表你要成為社交女王,或是裝熟一哥,而是你的個性和工作技能有時候可以相輔相成,成會你在職場中的一大助力。有時候跟你擁有一項專職技能同等重要。

5. 這個社會就是外貿協會?
不得不說這個社會就是這麼現實,你長的美醜,看起來體面討喜與否,跟工作順利有很大關係,除非你是Facebook執行長馬克‧祖克柏,不然你一定要梳好頭髮才能出門工作,雖然你覺得你素顏很正,但還是強烈建議要梳妝上點妝再去工作場所〈至少要遮掉黑眼圈〉,因為這不是只代表你個人,同時也是公司的門面,所以最好再見客戶的時候,你可以看起來乾淨俐落,這也同時會為交易談判加了不少分唷!

6. 戰勝四分之一的生命危機?
不論你的工作多棒,你一定會經歷四分之一的生命危機,你一定會某種程度覺得沮喪,失落感大增,覺得迷失方向,這來自一本書《青年危機:你二十幾歲時獨特的生活挑戰》,它提到了一個叫“quarter-life crisis”的概念,中文翻譯成“青年危機”或者“四分之一的生命危機”,這是專屬於20—30歲的年輕人的標籤:那是一段自我懷疑、情緒不穩、迷茫將來的日子,人們變得有些退縮,沒有目標,覺得任何事情都缺少意義。身陷這場危機,你會自我質疑。但是你一定要學會放鬆,因為你的人生勝利與否,並不適取決於你是否有錢,或是工作多麼努力,做了多大的官,你才發現工作不是人生的全部。

7. 那些夢寐以求的工作都只存在夢裡
沒有一個工作是完美的,就像是很多人
都持續的一直想尋找靈魂伴侶,但在一起後都不是很開心。因為人永遠不會滿足,我們總是夢想著畢業後的工作有優渥的薪水,還有人超好的老闆,可以提早下班的公司,還有很多出差或是有一堆放假福利的爽缺...那些都是讓我們工作的動力。然而總是因為我們對工作期待太多,出社會後發現跟想像有落差,開始覺得對工作心灰意冷,為了工作情緒化,這時候,我們就應該切換一個角度!

8.相信你會找到一個'"好"工作?
你在學校總是面對著很多賭注,如果這次考差了!被當了!就好像你永遠考不進好大學,搞壞了一切,好像是世界末日!然後找工作也是一樣,送出履歷後總是找不到自己喜歡的工作,第一份工作就被拒絕,開始對人生絕望,但如果你越悲觀,你的人生會更慘,吸引力法則,告訴著我們說,相信自己,全世界都對幫你!如果你找不到好工作,就把過去失敗的經驗當成墊腳石,然後努力耕耘,相信長時間的累積,自己也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出人頭地。

9.生活處事態度才是一切
很多工作環境中有人的情緒管理就很差,但請不要成為他!教授總是教了我們很多分析統計的技能,但是他其實在日常生活中一點都不適用,因為你今天要跟誰吃飯,或是如何回覆Email,很多職場技能,這都跟你所擁有的知識都無關。

10. 辦公室謠言滿天飛?
人很少不會好奇八卦的,除非你性佛吃素,不然你總會跟同事們談論公司內部的八卦,但是在謠言滿天飛的同時,我們一定要記得保持中立,然後如果你知道你的老闆對一些人有偏見,或是同事們不為人知的過去,最好都保持緘默,設法不要去激怒他們。
在學校裡,我們的成功好像就跟我們的成績密不可分,但是在工作上,我們的成功其實是被其他人所界定的,如果你知道如何與人為善,和解決問題,以及避免挑起紛爭,我想你會比那些在背地裡談論八卦的人更受人青睞。

最後:那些成功不帶表你了解你自己。
一個智者曾經說過,生命的精彩也不是用長度衡量的,過程比結果來的重要許多。雖然我們總是被教導著說要成為第一名,無論在各種學術、運動或音樂比賽上面。但是在工作時,你抱持著相同的態度,然後最後你只會問自己這到底為了些什麼?人生就只是那些自我超越或升遷、轉職而感到成就嗎?你得到這些薪水跟權力,就代表一切嗎?
在現實面中,我們是為了生存而工作,你被快速升遷後,你有試著提拔任何人嗎?還是他們只是變成你的下屬?你每天過生活到底是在追求什麼?這些都是我們需要去思考的,沒有任何一所學校教育會告訴你答案,因為你就是你,你必須了解你自己的個性,再創造你的人生及開闢屬於你自己的一條康莊大道。
終結克蟑流言 小強果真打不死
2013-07-22 中國時報 李義/高雄報導
滅蟑網路流言。 |
蟑螂已在地球存活三億五千萬年,在蟑螂活躍的夏季,網路流傳許多克蟑撇步,效果如何?國立高雄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長白秀華博士,在實驗室裡扮演起網路流言終結者,結果,流言不是無效就是有風險,不禁令人感嘆「果然是打不死的小強!」
網路廣泛流傳的幾種克蟑方法中,「辣椒及胡椒粉驅蟑」及「九層塔驅蟑」在實驗室裡立即破功!白秀華刻意把台灣最常見的美洲及德國蟑螂先餵飽,再與九層塔、辣椒、胡椒粉放進同一只玻璃罐,實驗結果,早已吃撐了的小強仍舊大快朵頤。
許多克蟑妙方中會使用硼酸,白秀華說「劑量高,效果才好,但不鼓勵」,雖然,年糕、油條等食品會摻入微量硼酸以增加保水性等口感及賣相,但劑量高時仍對人體有害,且極可能因使用不當而造成不可收拾後果。
例如「硼酸拖地板」說硼酸滲入縫隙可殺蟑,如果家中有嬰幼兒,在地板爬行沾染硼酸,再吸吮手指而食入,後果不堪設想。
「洋蔥丁蟑螂餌」以硼酸抑制消化脢,但小強不會立即死亡,殺蟑效果並不顯著,還可能發生孩子及寵物誤食危險。
至於,以小強最愛馬鈴薯製成的滅蟑藥,雖然對小強具有致命吸引力,但仍是依賴硼酸滅蟑,與上述幾種克蟑方法一樣有難以預測風險。
宣稱一至兩周就可讓小強絕跡,號稱源起於美國亞歷桑那州傳統秘方「蘇打粉防蟑藥」,用糖吸引小強,再利用蘇打的鹼性破壞蟑螂的胃;或是號稱天然材料加工業用酒精製成「菊花酒精驅蟑法」,白秀華的答案仍然「搖頭」。
雖然酒精可以破壞蛋白質、蘇打鹼性也具殺傷力,但與使用硼酸的克蟑方法一樣,必須提高劑量,調製至濃度極高程度才可見效;就如同把小強丟進濃稠的肥皂水般,一定一命嗚呼。至於市售克蟑屋等滅蟑藥,白秀華說,多是利用費洛蒙生化技術製成誘餌,有環保署認證不會汙染環境,但也不可能把小強滅絕,只能減少。因為,「小強會學習」,發現同伴被克蟑屋黏上了,會改變路徑「避險」。
2013年7月21日 星期日
聯合報一周大事 2013/7/14~7/20
2013/07/21 聯合報 國內新聞: 14日:高雄市港都水上救生協會在西子灣海水浴場,進行救生訓練遇雷擊,造成4名教練輕重傷, 其中1人不治。 16日:國防部表示,因涉陸軍下士洪仲丘命案,高等軍事檢察署檢察官向高等軍事法院聲請羈押陸軍542旅副旅長何江忠上校,軍事法院裁定何江忠依法羈押。 16日:在台灣絕跡50年的野生動物狂犬病現蹤,農委會確認魚池、鹿谷及古坑3隻鼬獾染狂犬病。 18日:苗栗縣政府執行大埔4戶拆除作業,遭遇抗爭,最後以優勢警力排除,過程中黃福記宅2人送醫。 18日:軍檢偵辦陸軍下士洪仲丘命案,繼所屬542旅副旅長何江忠上校後,旅部連長徐信正少校、上士范佐憲也陸續遭裁定收押。 20日:聲援洪仲丘,上萬名「白衫軍」包圍國防部,唱軍歌執行「公民教召」,創下國防史上近年來最大規模現場抗議紀錄。 國外新聞: 14日:美國佛羅里達州法陪審團裁決,槍殺非裔青少年馬丁的前社區守望員齊默曼無罪,當庭釋放,這個結果引發公憤。 15日:100公尺短跑前世界紀錄保持人鮑爾、奧運400公尺接力賽銀牌得主辛浦森與跑出今年至今最快百公尺成績的蓋伊,皆對禁藥興奮劑奧洛福林,檢測呈現陽性反應,這個消息震驚體壇。 17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今天批准國會通過的法律,英國同性婚姻正式合法化,明年將首見同性婚禮。 19日:美國的法院文件顯示,往日汽車城底特律市經濟凋敝,負債高達185億美元,已成為美國歷來聲請破產保護的最大城市。 | |||
標籤:
一周大事
2013年7月16日 星期二
何謂鴻海的「眼球計畫」?「大眼球計畫」?「小眼球計畫」?
眼球計畫就是郭台銘看好日後所有電子產品在使用與應用方面都將與「視覺」脫離不了關係,如果可以用最好的螢幕技術、最好的畫質及最好的內容,將使用者的眼球牢牢的抓住,自然就將成為市場上的贏家,所以計畫一開始命名為「眼球」是希望可以抓牢使用者注意力的意思。
鴻海攻「小眼球」 衝平板智慧機
2012.07.24【經濟日報/記者李珣瑛、曾仁凱報導】
鴻海取得奇美電主導權後,加速啟動發展中小尺寸面板的「小眼球計畫」,市場傳出,奇美電分割出旗下觸控面板貼合業務,納入泛鴻海集團的業成科技,全力衝刺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的面板商機。
鴻海昨(23)日不願證實相關傳聞。據了解,泛鴻海集團已成立眼球事業群(EBBG),為有效整合大陸事業,成立業鑫科技顧問公司,做為眼球相關事業群的在台分支機構,負責統籌集團中小尺寸面板領域的布局。業鑫總部設在竹北台元科技園區,由鴻海投資長莊宏仁主持,相關人員也陸續轉赴此上班。
業鑫代表泛鴻海的「小眼球計畫」正式啟動,看好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等行動裝置的未來商機,中小尺寸面板需求增加,業鑫將扮演泛鴻海在中小尺寸面板領域的旗艦部隊。至於鴻海日前入主夏普,主要瞄準大尺寸面板市場,算是「大眼球計畫」。
鴻海先前為了切割奇美電中小尺寸面板部門,與原奇美團隊鬧翻,鴻海決定自立門戶,自行發展中小尺寸及觸控面板業,先後成立鑫成、業成、業鑫、睿士達、天億科技等公司,完成一條龍「眼球事業群」部署。
隨著鴻海在奇美電6月的股東會上,順利拿下奇美電營運主導權,泛鴻海「小眼球計畫」加速啟動。原本在竹南上班的不少統寶團隊,最近也都轉到業鑫效力。 奇美電7月起已正式分割出旗下觸控面板貼合業務,納入泛鴻海集團的業成科技。鴻海並與夏普在成都合資成立中小尺寸面板廠,攜手搶食蘋果訂單,由夏普提供先進技術,新廠預訂2013年上線。
此外,鴻海先前主導「三合一」整併統寶,據了解,前統寶執行副總吳逸蔚,以及統寶研發大將陸義民、張茂榮等人,最近都被調派到天億科技。
鴻海攻「小眼球」 衝平板智慧機
2012.07.24【經濟日報/記者李珣瑛、曾仁凱報導】
鴻海取得奇美電主導權後,加速啟動發展中小尺寸面板的「小眼球計畫」,市場傳出,奇美電分割出旗下觸控面板貼合業務,納入泛鴻海集團的業成科技,全力衝刺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的面板商機。
鴻海昨(23)日不願證實相關傳聞。據了解,泛鴻海集團已成立眼球事業群(EBBG),為有效整合大陸事業,成立業鑫科技顧問公司,做為眼球相關事業群的在台分支機構,負責統籌集團中小尺寸面板領域的布局。業鑫總部設在竹北台元科技園區,由鴻海投資長莊宏仁主持,相關人員也陸續轉赴此上班。
業鑫代表泛鴻海的「小眼球計畫」正式啟動,看好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等行動裝置的未來商機,中小尺寸面板需求增加,業鑫將扮演泛鴻海在中小尺寸面板領域的旗艦部隊。至於鴻海日前入主夏普,主要瞄準大尺寸面板市場,算是「大眼球計畫」。
鴻海先前為了切割奇美電中小尺寸面板部門,與原奇美團隊鬧翻,鴻海決定自立門戶,自行發展中小尺寸及觸控面板業,先後成立鑫成、業成、業鑫、睿士達、天億科技等公司,完成一條龍「眼球事業群」部署。
隨著鴻海在奇美電6月的股東會上,順利拿下奇美電營運主導權,泛鴻海「小眼球計畫」加速啟動。原本在竹南上班的不少統寶團隊,最近也都轉到業鑫效力。 奇美電7月起已正式分割出旗下觸控面板貼合業務,納入泛鴻海集團的業成科技。鴻海並與夏普在成都合資成立中小尺寸面板廠,攜手搶食蘋果訂單,由夏普提供先進技術,新廠預訂2013年上線。
此外,鴻海先前主導「三合一」整併統寶,據了解,前統寶執行副總吳逸蔚,以及統寶研發大將陸義民、張茂榮等人,最近都被調派到天億科技。
圖╱經濟日報提供 |
聯合報一周大事 2013/7/7~7/13
2013.07.14 【聯合報╱台北訊】 國內新聞: 7日:台灣好手謝淑薇和中國大陸選手彭帥的組合,獲得溫布頓網球賽女雙冠軍,捧回台灣史上第一座大滿貫金杯。 10日:歷時一年多談判,台紐雙方在紐西蘭威靈頓正式簽署台紐經濟合作協定(ANZTEC),這也是台灣與已開發國家與非邦交國簽署的第一個經濟合作協定。 11日:陸軍542旅洪仲丘下士死亡案,國防部議決陸軍司令李翔宙上將等26人各予申誡到大過不等處分,另涉法12人移送軍檢偵辦。 12日:台灣旅美投手李振昌的經紀公司證實,李振昌已到大聯盟克里夫蘭印地安人隊報到,升上大聯盟後,李振昌待命後援。 13日:蘇力颱風襲台,中央災害應變中心表示,至下午5時,造成全台2死、1失蹤、54傷。 國外新聞: 7日:韓亞航空公司波音777-200型客機於美國舊金山時間6日上午11時36分,墜毀於舊金山國際機場,至少2人死亡和130多人受傷,罹難者都是中國大陸女性。 8日:英國網球選手莫瑞笑傲溫布頓網球賽男單決賽,直落3盤扳倒球王喬科維奇,把這男單王冠留在英國,是英國77年來首度奪冠。 10日:埃及臨時總統曼蘇爾(Adli Mansour)發布憲法命令,規範過渡時期及國會總統選舉時程。 12日:美國情報機構承包商前雇員史諾登,今天在莫斯科機場會見人權活躍人士時表示,他希望俄羅斯給予政治庇護,因為他無法繼續飛往其他任何地方。 13日:法國一列急駛的列車下午於巴黎以南的車站出軌,衝撞月台,至少造成6人死亡和30人受傷,堪稱法國近25年來最嚴重的列車意外。 |
標籤:
一周大事
聯合報一周大事 2013/6/30~7/6
2013.07.07 【聯合報╱台北訊】 國內新聞: 2日:屏風表演班藝術總監李國修凌晨3時34分因大腸癌病逝,享年58歲。 3日:台灣旅美投手王建民投1.2局掉6分,被球隊放入指定讓渡名單。王建民將先留在藍鳥3A,等待機會重回大聯盟。 3日:海軍司令部針對導演鈕承澤偷帶陸籍攝影師登海軍軍艦一事表示,除中止支援拍攝,涉法部分移送司法機關偵辦。 4日:民進黨召開對中政策擴大會議,黨主席蘇貞昌說,對中政策是台灣須共同面對的時代課題,民進黨有責提出更符合台灣利益的中國政策。 5日:行政院發言人鄭麗文表示,副總統吳敦義請苗栗縣政府妥善處理大埔案。根據都委會決議,大埔農地爭議4戶裡面有3戶,沒有拆遷或立即拆遷的問題。 國際新聞: 1日:美國亞利桑那州亞瓦佩郡警長辦公室表示,至少19名消防員在灌救野火期間不幸殉職,是美國80年來,奪走最多條消防員性命的野火。 2日:美國揭密者史諾登,試圖在美國境外向多國尋求政治庇護,俄國媒體報導他已撤回向俄國的庇護申請,史諾登似已遭遇困難。 4日:埃及軍方罷黜總統穆希引發國際關注,美國總統歐巴馬和歐洲聯盟表示憂心,並呼籲埃及迅速選出新民選政府,重回民主體制。 5日:台灣女將謝淑薇和大陸女將彭帥在溫布頓網球賽女雙4強戰,直落兩盤,擊敗對手青山修子和謝柏絲組合,首度殺進溫布頓決賽。 6日:委內瑞拉總統馬杜洛表示,決定為提供美國國家安全局承包公司前雇員史諾登提供庇護。史諾登向多國申請庇護,避免遭華府逮捕。 |
標籤:
一周大事
聯合報一周大事 2013/6/23~6/29
2013.07.01 【聯合報╱台北訊】 國內新聞: 23日:大陸盲眼維權人士陳光誠抵達台灣,除赴立法院發表演說、參觀景美人權園區等地外,也發表新書「中國生死書」,並將造訪美麗島事件現場,預計停留15 天。 25日:第5屆公視董事會終於成立,文化部長龍應台在4名董事出爐後,帶著滿臉笑容召開記者會說,「公視有一個全新的起點」。 25日:立法院院會三讀修正通過所得稅法部分條文,證所稅取消收盤指數8500點課徵門檻,散戶免徵,售股新台幣10億元以上採設算課徵為主。 26日:問題澱粉事件促使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法,6 萬家食品添加物業受影響,業界成立食品產業策進會,籌建台灣檢驗聯盟加強自律。 國外新聞: 23日:美國國家安全局承包公司的前雇員史諾登今天離開香港,他據信搭乘的班機已經抵達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但在機場不見他的蹤影,有俄國媒體報導他可能已迅速被送上車,前往外國大使館。 25日:卡達國王哈邁德(Sheikh Hamad bin Khalifa al-Thani)今天正式轉移大權給王儲塔米姆(Sheikh Tamim),創阿拉伯世界先例。 26日:澳洲前總理陸克文三度嘗試終於成功復仇,今天在勞工黨(Labor Party)黨魁選舉擊敗現任總理吉拉德,將回鍋擔任總理,而吉拉德將在9月的大選後退出政壇。 27日:美國最高法院裁定同性婚姻合法,推翻施行長達16年的「婚姻保護法」,法院同時裁定加州禁止同性婚姻的「8號提案」失效,恢復加州同志伴侶結婚的權利。 28日:美國國會參議院經過數月爭論,今天以壓倒性票數通過具畫時代意義的全面移民改革法案,將讓1100萬非法移民有機會成為公民。 |
標籤:
一周大事
聯合報一周大事 2013/6/16~6/22
2013.06.23 【聯合報╱本報訊】 國內新聞: 17日:台灣旅美投手王建民主投7局0失分,拿下加入藍鳥的首勝,完美表現讓教頭大呼不可思議。 18日:國民黨團決議,支持十二年國教高中部分學費設補助標準,家庭年收入達新台幣148萬元以上不補助,約14.1%家庭受影響。 19日:義大犀牛洋將曼尼告知球團離隊決定,球團對曼尼離台決定也給予尊重與祝福,並感謝曼尼這段日子對義大犀牛及中華職棒所付出貢獻。 21日:兩岸兩會第9次高層會談,下午2時許在上海東郊賓館簽署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全文共有4章24 條及2項附件。 21日: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證實,台灣出現全球首例人類感染H6N1禽流感病毒,患者是住在中部的20歲女性。 國際新聞: 16日:溫和派教士羅哈尼(Hassan Rowhani)壓倒性當選總統,終結過去8年來保守派掌控伊朗行政大權的局勢,伊朗民眾上街慶祝,但世界大國卻抱持審慎態度。 18日:八大工業國集團(G8)高峰會,在英國首相卡麥隆等領袖壓力下,俄羅斯總統蒲亭同意敦促敘利亞政府與反對勢力進行和平談判,推動政權和平轉移。 19日:印尼森林大火對新加坡造成的煙霾危機惡化,空氣汙染程度達到16年新高,引發民眾搶購醫用口罩,外國觀光客與本地居民也憤怒的抱怨。 21日:北印度暴雨受創最重的北阿坎德省又發現40 具遺體,該省罹難人數已達190人。重災區印度教聖地凱達爾納特鎮據傳「屍體四散,信仰中心變墳場」。 22日:「華盛頓郵報」今天報導,美國聯邦檢察官已針對揭發美國政府電話及網路監控計畫的「深喉嚨」史諾登(Edward Snowden)發出密封刑事訴狀,罪名是間諜、竊盜及侵占政府財產。 |
標籤:
一周大事
法規制度 須建公共財
2013.07.16 【經濟日報╱記者吳泓勳/台北報導】
台大經濟系教授陳添枝昨(15)日指出,兩岸競合關係改變,產業合作進入新局面,兩岸政府應減少對市場干預,調整大陸一定要讓利台灣的心態,轉而從制度面建立「兩岸公共財」,例如掃除兩岸服貿協議簽訂後的境內貿易障礙、提高行政審批效率、建立人才育成與兩岸貨物檢驗互相承認等,打造產業的合作基礎。 陳添枝出席兩岸經濟產業合作大趨勢論壇,以「兩岸產業合作的前景」為題發表演講。他說,兩岸產業合作過去多限於民間交流,2008年後才開始有較多官方互動,例如,2010年在ECFA架構下的產業合作小組。 但整體而言,陳添枝認為,現在產業合作議題太多僅關於技術性,這些給民間企業或公會推展就好,政府應減少對市場面的干預,著力從法規制度面發展「兩岸公共財」。 舉例來說,簽署兩岸服貿協議後,由於涉及大陸內需市場,容易面臨境內貿易障礙,應在後續談判中處理。此外,包含建立兩岸貿易便捷化,提高行政程序的審批效率;貨物檢驗、認證制度相互承認;兩岸共同人才交流與育成機制等議題,也是須要認真面對的當務之急。 |
標籤:
投資理財
五大產業 具結盟利基
2013.07.16 【經濟日報╱記者邱建業/台北報導】
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吳中書昨(15)日出席「兩岸經濟產業合作大趨勢論壇」時指出,兩岸產業若能維持「又競又合」的關係,將有助提升國際競爭力,他特別點出,生技醫療、資訊、節能環保、金融和農業,是兩岸最具合作利基的五大亮點。 吳中書以「兩岸良性競合提升產業轉型」為題發表演講。他表示,兩岸產業各具優勢,台灣在電子與機械產業、設計與創意領域表現較佳;大陸則擁有雄厚的基礎研發實力,人才多企圖心也較大,雙方產業應尋求互補的機會。 根據吳中書觀察,台灣的生產技術加上大陸的消費規模,可以決定很多產品的規格、檢定標準與交易制度,減少歐美國家的牽制。 吳中書舉例說,大陸擁有豐富的中藥材資源和中醫傳統,台灣則具有將電子資訊科技,應用於生技醫療的能力,以及優質的醫療人才,兩岸在此領域的合作,可透過規模經濟,縮短與國際競爭的時程。 吳中書指出,大陸「物聯網」發展迅速,台灣可透過優勢的資訊科技,和大陸業者在電子資訊晶片、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感測器等研發上,進行合作。 |
標籤:
投資理財
彼此互補 助企業轉型
2013.07.16 【經濟日報╱記者林海/台北報導】
工業技術研究院董事長蔡清彥昨(15)日表示,一個企業從創新邁向商品化的時候,就要趕快轉型,美國企業的轉型相當成功,是由於有很多利於併購的條件,但台灣與大陸目前無相似環境,因此就必須互相合作。 蔡清彥舉例指出,IBM在1960年到1990年間,是個人電腦的王國,但進入1990年代,發現有INTEL、微軟等眾多企業紛紛出現,馬上決定轉型,「IBM一百年的歷史中,歷經了三次轉型,轉型就需要有策略與想法。」 蔡清彥表示,從美國最近20年的產業發展歷程看來,轉型靠的是併購,IBM轉型Global Service時,十年過程併購了80家公司,而微軟或是新成立的公司,如GOOGLE、 FACEBOOK等,也都是靠著併購來實現企業的轉型。 「美國企業能夠快速轉型,靠著就是新創事業非常發達,只要有轉型上的需要,就有很多相似業務的公司可以併購。」蔡清彥說,這種環境對於台灣與大陸來說,都是缺乏的。 蔡清彥表示,兩岸目前的產業發展,還沒有到美國那樣的階段,新創事業並沒有那麼多,因此雙方勢必進行很多領域的合作。 |
標籤:
投資理財
技術創新 陸財經升級
2013.07.16 【經濟日報╱記者林海/台北報導】
「大陸這一波的產業結構調整不同於以往,屬於升級型的調整。」北京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魏杰昨(15)日表示,此次調整的目的,是要打造升級版的大陸經濟,不像以往單純依靠財政與貨幣政策,「關鍵在於技術創新,而兩岸的合作也會比以往更深層次。」 魏杰說,產業結構調整,可分為周期性與升級性,當市場調節失靈或是訊息不對稱時,出現的周期性調整,通常可透過財政或貨幣政策解決,但此次大陸的產業結構調整,屬升級性,主要在於大陸目前全力推動增長方式轉變,要將以往的成本優勢,轉為技術優勢型增長方式、將出口導向轉為內需增長型增長方式、並把投資拉動轉型為消費拉動型增長方式。 魏杰說,大陸這波產業結構調整關鍵,就是技術創新,因此必須要建立三項基礎,首先,必須要有完整保護知識產權的法律基礎,遏止山寨文化,第二則是要建立「實驗室經濟」的物質基礎,讓知識可以轉變為技術,最後則是要有人才基礎,激發科學、技術菁英的能量。 魏杰還說,大陸產業結構調整涉及了製造業、服務業與戰略新興產業。 |
標籤:
投資理財
六大領域 需迫切合作
2013.07.16 【經濟日報╱記者林海/台北報導】
大陸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昨(15)日表示,兩岸在消費升級、高端製造、電子商務與物流、金融與科技服務、人力資源培訓與軟實力等六大領域,具「迫切」的合作需要。 陳東琪說,大陸經濟目前正處於轉型的過程中,與台灣之間的同質競爭,已不如以往明顯,反而在很多方面,都有優勢互補的巨大空間。他認為,大陸市場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台灣則有包含建立市場秩序、規則在內豐富的經濟經驗;大陸產業發展具有多樣性、台灣則有產業發展的專業水準。彼此具備了互補的基礎。 更進一步說,大陸產業發展的硬體良好,台灣則有管理方面的產業發展軟實力優勢;大陸產業價值鏈有向上提昇的需要,台灣在產業發展的技術累積上,可以很好的彌補這一塊。 「大陸的經濟轉型已不是將來的事情,而是一個進行式。」陳東琪強調,很多人認為大陸轉型仍未開始,這種說法並不正確,實際上,大陸經濟轉型已有一段時間。他認為,目前大陸處於一個「換檔減速」的過程中,最近六季經濟成長年增率在8%以下,是為了尋找新增長模式的區間底部或下限。 |
標籤:
投資理財
大陸經濟 還會旺20年
2013.07.16 【經濟日報╱記者吳父鄉/台北報導】
大陸昨(15)日公布第2季GDP年增率為7.5%,增速較第1季放緩。大陸經濟學家、中國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對此表示,現在是經濟調整期的自然放緩,是主動調整、非經濟危機,大陸仍有維持10~20年「正常高增長」的實力。 樊綱並預告,將於今年10月舉辦、決定下階段政策方向的中共「三中全會」,「改革」將是主軸,包括簡政放權、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加速對外開放、推動金融改革等。 他並就大陸經濟的短期調整現象、中長期發展,分別進行剖析與提供建言。首先,樊綱認為這次經濟成長速度放緩,是因為過去七、八年來經濟過熱,因此到了調整時期,自然會放緩,這不是「周期性問題」,是主動調整而非經濟危機,是「軟著陸」非「硬著陸」。 以大陸過去經濟成長數據為例,樊綱說,當大陸GDP年增率超過9%時,會有通膨問題;當達到10%以上時,通膨和資產泡沫會同時出現。也就是說,「雙位數」成長對大陸經濟未必是健康的。樊綱認為,GDP成長率在7%~8%之間,代表告別過熱增長,在他來看反而是好事。 |
標籤:
投資理財
張家祝:生技雲端 優先受惠
2013.07.16 【經濟日報╱記者邱建業/台北報導】
經濟部長張家祝昨(15)日指出,兩岸新興產業發展方向有志一同,未來兩岸經貿協商中,應將相關產業優先納入合作項目。他預期:生技、新能源、雲端運算和電動車等產業,可望優先受惠。 第四屆「兩岸經濟產業合作大趨勢論壇」昨日召開,張家祝說,近一年適逢大陸領導班底換屆、經濟結構持續調整,再加上兩岸服貿協議簽署完成,使今年論壇別具意義。考量兩岸在策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同質性,張家祝表示,未來兩岸在貨品貿易、陸資來台與產業合作的後續協商,應將相關產業納入優先合作項目,並進行大規模試點,引導策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據了解,大陸「十二五規劃」提出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我國的「六大新興產業」與「四大新興智慧型產業」範圍中,都把生技、新能源、雲端運算、智慧電動車列為發展重點,很有機會成為政策推動的優先合作項目。 對於兩岸未來競合關係,張家祝說,兩岸應加強水平分工或互相投資,並避免重複投資與惡性競爭,建構互利雙贏的平台。 |
標籤:
投資理財
兩岸產業 邁入深合作時代
2013.07.16 【經濟日報╱記者吳泓勳/台北報導】 由經濟日報主辦的2013第四屆「兩岸經濟產業合作大趨勢論壇」,昨(15)日在台北舉行。面對兩岸產業合作的趨勢,與會的兩岸學者專家主張,兩岸產業要進入深層合作,包括制訂兩岸產業的共同標準、進而透過共創品牌來打開市場,並在股權控股、產業技術、人才交流等方面,進行實質的合作。 這次論壇以兩岸合作發展新興產業為主題。前經濟部長、華聚基金會董事長陳瑞隆表示,過去兩岸產業合作,分工不徹底,未來必須深化,從兩岸產業鏈分工思考模式出發,否則的話,大陸流行上下游一條龍的產業鏈模式,容易產生重複投資、產能過剩等情況。 陳瑞隆認為,要建立好兩岸產業合作關係,有些基礎條件必需推動,例如共同深化技術研發、制定產業標準等,做到這一步,才能延伸到共同品牌的議題上。 陳瑞隆還指出,近年推動兩岸資通訊共同標準,雖然其中的太陽光電、LED、3D平面顯示等產業,面臨產能過剩的問題,但只要先訂定兩岸共同標準,變成市場主導力量,等到擴大為全球標準時,也可緩解產能過剩的壓力。 北京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魏杰則指出,未來兩岸合作的方向,不光是商業面,還要升級到股權資本的合作,並走向全方位,從單純的產業面、科技技術合作,一直到教育、文化等領域,當合作層面越廣泛時,越能解除障礙。 大陸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則提到具體實踐兩岸新興產業合作的方式。他說,過去兩岸的合作,是台灣資本配合大陸勞動力的模式,以後會是資本加上資本,股權控股、產業技術之外,人才面的合作,如共辦教育、共享人才資源等,都可在台灣、大陸企業間,彼此提供互補。 富邦金控總經理龔天行則從資本市場面切入。他認為,全球都在推動大眾化的股票市場,兩岸可從開放資本市場合作,提高效益做起,如開放互買彼此的股票。 龔天行還說,台灣資本市場過去在電子產業興起時,曾擔任重要的推手,面臨新一代新興產業崛起,應重新思考如何定位。 中天生技集團鑽石生技投資副總裁湯竣鈞以生技醫藥產業為例說,雖然電子產業的智財權維護,兩岸已相當成熟,但生技醫藥面的智財權防制還是缺乏相關人才,應向國外取經,制訂出適合兩岸的共同生技智財權機制。 針對大陸十二五計劃,中國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坦言,對於扶植戰略性產業,最近在做中期評估計畫時,發現推動過程確實出現產能過剩,或是利用政府的資金補貼優惠政策牟利,非實實在在發展產業的情形。因此,要思考不只是擔任資助者,而是改從扶植需求者的角度培植產業。 |
標籤:
投資理財
2013年7月12日 星期五
四技二專 甄選今放榜
2013/07/12 【聯合報╱記者沈育如/台北報導】
102學年度四技二專甄選入學,今天上午10點在四技二專聯合甄選委員會網站公布分發錄取結果,今年共錄取4萬2904人,比去年增加了1萬3458人,考生可上網查詢。今年的分發錄取率為88.20%,比去年提高8.25%。
技專校院招生委員會聯合會表示,今年甄選入學共有8萬327人完成第一階段報名,每名考生最多可申請3個校系科(組),經過第一階段篩選,共有7萬零6人獲得第二階段報名資格,完成第二階段報名者有5萬8440人,最後經就讀志願序統一分發錄取者,共有4萬2904人。
技專校院招生委員會聯合會指出,今年分發錄取人數最多的前三類,分別是商業與管理群1萬955人(25.53%)、餐旅群6341人(14.78%)、電機電子群資電類4706人(10.97%)。
技專校院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執行長黃有評表示,今年甄選入學首度實施「5586方案」,即第二階段要面試系組達5成的學校,甄選入學招生名額最多可增加到5成;達8成的學校,招生名額增加到6成,因此錄取人數大增,成為技專校院最主要招生來源。
黃有評表示,實施5586方案是為了強調技職教育的實做精神,除了以往的統測成績之外,第二階段多審查考生的實作能力、面試及書面審查資料。
技專校院招生委員會聯合會提醒錄取生,必須在7月18日中午12點前,依錄取學校規定的時間及方式完成報到手續,否則視同放棄錄取資格。錄取生如果也獲得技優甄審入學分發錄取資格,只能擇一校系(組)、學程報到。相關資訊可上網查詢(http://enter42.jctv.ntut.edu.tw),或電洽(02)2772-5333。
102學年度四技二專甄選入學,今天上午10點在四技二專聯合甄選委員會網站公布分發錄取結果,今年共錄取4萬2904人,比去年增加了1萬3458人,考生可上網查詢。今年的分發錄取率為88.20%,比去年提高8.25%。
技專校院招生委員會聯合會表示,今年甄選入學共有8萬327人完成第一階段報名,每名考生最多可申請3個校系科(組),經過第一階段篩選,共有7萬零6人獲得第二階段報名資格,完成第二階段報名者有5萬8440人,最後經就讀志願序統一分發錄取者,共有4萬2904人。
技專校院招生委員會聯合會指出,今年分發錄取人數最多的前三類,分別是商業與管理群1萬955人(25.53%)、餐旅群6341人(14.78%)、電機電子群資電類4706人(10.97%)。
技專校院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執行長黃有評表示,今年甄選入學首度實施「5586方案」,即第二階段要面試系組達5成的學校,甄選入學招生名額最多可增加到5成;達8成的學校,招生名額增加到6成,因此錄取人數大增,成為技專校院最主要招生來源。
黃有評表示,實施5586方案是為了強調技職教育的實做精神,除了以往的統測成績之外,第二階段多審查考生的實作能力、面試及書面審查資料。
技專校院招生委員會聯合會提醒錄取生,必須在7月18日中午12點前,依錄取學校規定的時間及方式完成報到手續,否則視同放棄錄取資格。錄取生如果也獲得技優甄審入學分發錄取資格,只能擇一校系(組)、學程報到。相關資訊可上網查詢(http://enter42.jctv.ntut.edu.tw),或電洽(02)2772-5333。
2013年7月9日 星期二
蘋論:太多人考公務員非好事
2013年07月09日 蘋果日報
這幾天正在舉行今年度的高普考,報考人數共14萬6209人,需用名額共3542人,錄取率約2.42%。高考部分共6萬5632人報考,包括315名博士,1萬7701名碩士,博碩士佔27%,預估錄取率4.83%。
沒企圖心打拼進取
太多人考公務員對社會來說並非好事,顯示這個社會單一化、萎縮化和同質化。成熟的現代民主國家第一流的人才多進入企業界,第二或第三流的人進入政府當公務員。
企業界的人才與公務員的次文化本質不同,前者需要創新、企圖心、效率、勇於探索和接受市場法則的嚴厲鍛煉。後者依法行政、戒慎恐懼、謹小慎微、把機構裡的限制性框框圈圈再縮小,以免出事而影響豐厚的退休福利。公務員最忌創新突破、最怕勇於探索,幸運的是他們毋須經過市場的考驗,也不講究效能,因為高效率等於衝勁足,主動積極,容易觸法違規,所以公務員的工作倫理是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事事依法行政,絕不為天下先。兩者文化天差地別。
人才進入公務體系耳濡目染,久了也質變為消極被動的維穩派。這麼多人考公務員說明了什麼?
1.顯示經濟情況糟糕,失業嚴重,當公務員最安穩,有保障。
2.顯示社會年輕的成員失去創新、突破、打拼、進取、追求成就感的企圖心。
3.顯示多數青年不能去從事生產性的工作,而寧願躲進不事生產的政府城堡裡平靜度日。這對經濟發展是不利的。
4.安穩日子過久了,原先學到的專業也都忘光了,以前投資學到的知識沒還有發揮就忘記了,浪費自己的專業等於減少了GDP的成分,十分可惜。
憊懶打混也沒關係
5.顯示我們的公務體系有吃鐵飯碗的問題,政府歲入減少也不准裁員,憊懶打混也沒關係;還更進一步顯示:一定有某個政黨為討好公務員,才訂定那麼多保障公務員的優惠法律,是選舉時的變相買票。
6.顯示公務員的利益遠超出工、農、漁、勞等人,產生階級怨恨,促使社會不公平,違反社會正義。
越優秀的人才越不去當公務員,而選擇進入企業部門,就越能促進社會活力以導致經濟增長。
這幾天正在舉行今年度的高普考,報考人數共14萬6209人,需用名額共3542人,錄取率約2.42%。高考部分共6萬5632人報考,包括315名博士,1萬7701名碩士,博碩士佔27%,預估錄取率4.83%。
沒企圖心打拼進取
太多人考公務員對社會來說並非好事,顯示這個社會單一化、萎縮化和同質化。成熟的現代民主國家第一流的人才多進入企業界,第二或第三流的人進入政府當公務員。
企業界的人才與公務員的次文化本質不同,前者需要創新、企圖心、效率、勇於探索和接受市場法則的嚴厲鍛煉。後者依法行政、戒慎恐懼、謹小慎微、把機構裡的限制性框框圈圈再縮小,以免出事而影響豐厚的退休福利。公務員最忌創新突破、最怕勇於探索,幸運的是他們毋須經過市場的考驗,也不講究效能,因為高效率等於衝勁足,主動積極,容易觸法違規,所以公務員的工作倫理是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事事依法行政,絕不為天下先。兩者文化天差地別。
人才進入公務體系耳濡目染,久了也質變為消極被動的維穩派。這麼多人考公務員說明了什麼?
1.顯示經濟情況糟糕,失業嚴重,當公務員最安穩,有保障。
2.顯示社會年輕的成員失去創新、突破、打拼、進取、追求成就感的企圖心。
3.顯示多數青年不能去從事生產性的工作,而寧願躲進不事生產的政府城堡裡平靜度日。這對經濟發展是不利的。
4.安穩日子過久了,原先學到的專業也都忘光了,以前投資學到的知識沒還有發揮就忘記了,浪費自己的專業等於減少了GDP的成分,十分可惜。
憊懶打混也沒關係
5.顯示我們的公務體系有吃鐵飯碗的問題,政府歲入減少也不准裁員,憊懶打混也沒關係;還更進一步顯示:一定有某個政黨為討好公務員,才訂定那麼多保障公務員的優惠法律,是選舉時的變相買票。
6.顯示公務員的利益遠超出工、農、漁、勞等人,產生階級怨恨,促使社會不公平,違反社會正義。
越優秀的人才越不去當公務員,而選擇進入企業部門,就越能促進社會活力以導致經濟增長。
103年起 當英文老師須英檢中高級
2013-07-08 中國時報 林志成/台北報導
繼國中小後,教育部最近又修法通過,今年九月起在大學修高中教育學程者,須通過相當於全民英檢高級檢定,才能取得高中職英文教師資格。未來要當中小學英文老師,都須通過英檢這一關。
英文講究聽、說、讀、寫,但台灣傳統教育出來的英文老師,聽、說能力常不夠好,連帶影響下一代國際競爭力。教育部師資培育司長張明文說,未來唯有通過英文檢定、聽說讀寫能力都達標準者,才能到國中、小及高中教英文。
張明文說,師資生不管考托福、多益、雅思或全民英檢,皆要達CEF架構B2級以上才可到中小學教英文。修教育學程至少要兩年,之後實習及參加教師甄試要一年。也就是最快一○三學年起,進國小;一○四學年起,進國中;一○五學年起,進高中職服務的英文老師,都須先通過英檢。
張明文表示,日本也要求中小學英文老師必須通過英文檢定,但是標準是新制托福八十分,台灣標準為CEF架構B2級(托福八十七分),要求比日本還高。
彰化高中英文老師白宏彬說,大學好好讀,要通過CEF架構B2級以上英文檢定並不難。但他認為,要確保未來英文師資的素質,大學可設畢業門檻或在教師甄試時檢測即可,要求他們參加英檢是浪費錢,也多此一舉。
繼國中小後,教育部最近又修法通過,今年九月起在大學修高中教育學程者,須通過相當於全民英檢高級檢定,才能取得高中職英文教師資格。未來要當中小學英文老師,都須通過英檢這一關。
英文講究聽、說、讀、寫,但台灣傳統教育出來的英文老師,聽、說能力常不夠好,連帶影響下一代國際競爭力。教育部師資培育司長張明文說,未來唯有通過英文檢定、聽說讀寫能力都達標準者,才能到國中、小及高中教英文。
張明文說,師資生不管考托福、多益、雅思或全民英檢,皆要達CEF架構B2級以上才可到中小學教英文。修教育學程至少要兩年,之後實習及參加教師甄試要一年。也就是最快一○三學年起,進國小;一○四學年起,進國中;一○五學年起,進高中職服務的英文老師,都須先通過英檢。
張明文表示,日本也要求中小學英文老師必須通過英文檢定,但是標準是新制托福八十分,台灣標準為CEF架構B2級(托福八十七分),要求比日本還高。
彰化高中英文老師白宏彬說,大學好好讀,要通過CEF架構B2級以上英文檢定並不難。但他認為,要確保未來英文師資的素質,大學可設畢業門檻或在教師甄試時檢測即可,要求他們參加英檢是浪費錢,也多此一舉。
競爭激烈 師大附中比序無法分勝負
2013-07-03 中國時報 石文南、林志成/台北報導
我考上了高中職申請入學2日放榜,台北市建國中學貼出榜單,家長和學生迫不及待上前,考生發現上榜後,開心大喊「我考上了!」(呂家慶攝)
|
今年高中職申請入學昨放榜,師大附中申請入學原應錄取三○六人,因比序到最後一科英文仍無法分出勝負,增額錄取一人。附中有一○二五人申請,錄取三○七人,錄取到四十一名具建中、北一分數水準的學生,是大贏家。
全國申請入學總召學校員林家商統計,共五萬四六二六人次錄取,比去年六萬八千多人次少約一萬四千人次。教育部表示,今年擴大辦理免試入學,全國高中職提供七○.五五%的免試入學名額,很多學生在此管道都錄取了,造成申請入學報名及錄取人數都較去年降低很多。
基北區高中職申請入學放榜,建中最低錄取分數四○四(原始基測分數四○二)、北一女最低錄取分數四○一(原始分數四○○)。建中有九十二人達最低錄取的四○四分,比到第四順位自然科分出高下,增額錄取三人,刷掉其中五十人,競爭激烈。
建中教務主任朱正明表示,申請入學經特殊加分後,最低錄取分數有九十二人達四○四分,同分比序順位為總分、寫作、數學、自然、國文、英文、社會,最低錄取比到自然科才分出高下,還增額錄取三人才擺平。即四○四分有九十二人同分,刷掉其中五十人,錄取四十二人。
以基測原始分數為基準,今年建中申請入學最低四○二、北一女四○○、師大附中三九六,成功、中山女高均為三九○。建中增額錄取三人、附中增額一人,北一女沒有增額錄取。
北市大安高工最高分是電機科,最高錄取分數三九五分,最低錄取分數為冷凍科三五七分。北市士林高商錄取最高分為商業經營科三九○分,最低分是資料處理科、廣告設計科三三三分。
基北區高中職申請入學放榜,建中最低錄取分數四○四(原始基測分數四○二)、北一女最低錄取分數四○一(原始分數四○○)。建中有九十二人達最低錄取的四○四分,比到第四順位自然科分出高下,增額錄取三人,刷掉其中五十人,競爭激烈。
建中教務主任朱正明表示,申請入學經特殊加分後,最低錄取分數有九十二人達四○四分,同分比序順位為總分、寫作、數學、自然、國文、英文、社會,最低錄取比到自然科才分出高下,還增額錄取三人才擺平。即四○四分有九十二人同分,刷掉其中五十人,錄取四十二人。
以基測原始分數為基準,今年建中申請入學最低四○二、北一女四○○、師大附中三九六,成功、中山女高均為三九○。建中增額錄取三人、附中增額一人,北一女沒有增額錄取。
北市大安高工最高分是電機科,最高錄取分數三九五分,最低錄取分數為冷凍科三五七分。北市士林高商錄取最高分為商業經營科三九○分,最低分是資料處理科、廣告設計科三三三分。
2013年7月8日 星期一
專家開音樂處方…慢跑聽快歌 跑更快更久
2013/07/08 【聯合報╱記者黃文彥/台北報導】
慢跑到底適不適合聽音樂?復健科醫師的答案是「適合」,而且節奏越快的音樂越好;如伍佰的「妳是我的花朵」或大嘴巴的「沒禮貌」。
民生承安診所復健科醫師陳易進認為,人體對音樂節奏具有跟隨本能,音樂節奏的快慢,可以帶動肢體動作速度;跟著愈快的音樂節奏,能達到愈高的運動強度。
運動時適合聽音樂的觀點,英國研究也證實。研究者測量廿八名大學生聆聽不同節拍音樂的運動強度,結果發現聆聽每分鐘超過一五五節拍的快板音樂,不但能增強運動強度,運動時間也可以延長兩倍。
陳易進表示,節拍快速的音樂可以促進腎上腺素分泌,同時能讓人保持愉悅心情,「在音樂輔助下,運動吃力的感覺會慢慢消失。」
陳易進引用國外研究表示,音樂能促進肌肉協調,提高肌肉對氧氣的使用效率,同時刺激體內快樂荷爾蒙的分泌;他建議,運動時不妨選擇適合的音樂,有助於養成運動習慣,提升運動表現。
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也開出適合運動聆聽的「音樂處方」,包含周杰倫的「水手怕水」、伍佰的「妳是我的花朵」、張韶涵的「潘朵拉」、五月天的「離開地球表面」,都適合跑步時聆聽。如果行有餘力,甚至可以考慮節奏更快的大嘴巴的「沒禮貌」、A Lin的「Lin 極限」。
但台安醫院新起點運動中心組長陽安格提醒,跑步時若耳機音量太大聲,耳膜易受損,甚至可能因沒注意周遭環境而發生意外。
「慢跑到底需不需要聽音樂?答案是因人而異。」陽安格表示,聆聽音樂有助分散疲憊感,也能感到輕鬆愉快。但仍要慎選裝備,如選不會影響跑步時肢體擺動的耳機。
陽安格表示,無論是否聽音樂,跑步還是要回歸運動本質,音樂只是輔助性質。
2013/07/08 【聯合報╱記者古硯偉/台北報導】
戴耳機聽音樂,是否有助跑步?一直存有爭議。但台灣超馬好手林義傑、陳彥博等人的恩師潘瑞根教練表示,音樂是他讓選手進入狀況的祕密武器。
擔任田徑教練已經有卅年資歷的潘瑞根表示,他從以前就會放音樂給選手聽,並且針對選手狀況及速度作調配。如果是以競速為主的選手,他會放節奏較快的音樂;如果是長跑型的選手,就會放些慢節奏的音樂,發現音樂和運動有相輔相成的效果。
成淵高中田徑隊教練潘瑞根說,音樂不只對專業選手有幫助,民眾選對音樂也更容易進入運動的節奏。
潘瑞根一向讓跑者選擇適合自己的跑步節奏,他說:「有些教練會注重兩吸一呼,但我認為這沒有絕對,應該讓選手自然而然找到跑步的方式,一般民眾接觸運動時也是如此。」
慢跑到底適不適合聽音樂?復健科醫師的答案是「適合」,而且節奏越快的音樂越好;如伍佰的「妳是我的花朵」或大嘴巴的「沒禮貌」。
民生承安診所復健科醫師陳易進認為,人體對音樂節奏具有跟隨本能,音樂節奏的快慢,可以帶動肢體動作速度;跟著愈快的音樂節奏,能達到愈高的運動強度。
運動音樂「處方箋」 製表/黃文彥 |
運動時適合聽音樂的觀點,英國研究也證實。研究者測量廿八名大學生聆聽不同節拍音樂的運動強度,結果發現聆聽每分鐘超過一五五節拍的快板音樂,不但能增強運動強度,運動時間也可以延長兩倍。
陳易進表示,節拍快速的音樂可以促進腎上腺素分泌,同時能讓人保持愉悅心情,「在音樂輔助下,運動吃力的感覺會慢慢消失。」
陳易進引用國外研究表示,音樂能促進肌肉協調,提高肌肉對氧氣的使用效率,同時刺激體內快樂荷爾蒙的分泌;他建議,運動時不妨選擇適合的音樂,有助於養成運動習慣,提升運動表現。
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也開出適合運動聆聽的「音樂處方」,包含周杰倫的「水手怕水」、伍佰的「妳是我的花朵」、張韶涵的「潘朵拉」、五月天的「離開地球表面」,都適合跑步時聆聽。如果行有餘力,甚至可以考慮節奏更快的大嘴巴的「沒禮貌」、A Lin的「Lin 極限」。
但台安醫院新起點運動中心組長陽安格提醒,跑步時若耳機音量太大聲,耳膜易受損,甚至可能因沒注意周遭環境而發生意外。
「慢跑到底需不需要聽音樂?答案是因人而異。」陽安格表示,聆聽音樂有助分散疲憊感,也能感到輕鬆愉快。但仍要慎選裝備,如選不會影響跑步時肢體擺動的耳機。
陽安格表示,無論是否聽音樂,跑步還是要回歸運動本質,音樂只是輔助性質。
競速聽快歌 長跑聽慢歌
戴耳機聽音樂,是否有助跑步?一直存有爭議。但台灣超馬好手林義傑、陳彥博等人的恩師潘瑞根教練表示,音樂是他讓選手進入狀況的祕密武器。
擔任田徑教練已經有卅年資歷的潘瑞根表示,他從以前就會放音樂給選手聽,並且針對選手狀況及速度作調配。如果是以競速為主的選手,他會放節奏較快的音樂;如果是長跑型的選手,就會放些慢節奏的音樂,發現音樂和運動有相輔相成的效果。
成淵高中田徑隊教練潘瑞根說,音樂不只對專業選手有幫助,民眾選對音樂也更容易進入運動的節奏。
潘瑞根一向讓跑者選擇適合自己的跑步節奏,他說:「有些教練會注重兩吸一呼,但我認為這沒有絕對,應該讓選手自然而然找到跑步的方式,一般民眾接觸運動時也是如此。」
圖/聯合報提供 |
標籤:
健康
2013年7月4日 星期四
25%免試額 教部:明星高中仍可招到頂尖生
2013/07/02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
十二年國教明年上路,有人擔心明星高中可能被消滅,貴族私校的辦學自由也被限制。教育部次長陳益興今天澄清說,明星高中釋出的25%免試名額,仍可招收到優秀學生,「絕不會被消滅」;完全不受政府獎補助及學費補助的私校,直升比率更可達85%。但基於教育是社會公益事業,仍需提供15%校外免試名額。
陳益興指出,根據立法院三讀通過的高級中等教育法,有接受政府補助的私校,直升上限是60%,就讀這類私校的學生,若家庭年收入在148萬元以下,可以免學費。至於不接受政府獎補助、學生也不接受學費補助的私校,直升比率可達85%。學生若就讀這類私校,不論家戶年所得多少,都必須要繳全額學費。但學校的學費收取辦法,必須在招生簡章中明確載明,讓家長和學生清楚知道。
「凡是不接受政府補助的私校,辦學自主權愈高。」陳益興強調,私校只要申請核准,也可以辦理單招。但是基於社會公益性,明年十二年國教上路後,至少要釋出15%免試名額。且私校不論接受政府補助與否,國中部都不能用考試的方式招生,否則會被扣減隔年高中部三分之二的直升名額。
至於明星高中提供25%的免試名額,是否會喪失原有優勢?陳益興也認為,「絕對不會」。他舉師大附中為例,招生來源分校內免試 (國中部直升占35%)、校外免試 (依規定需占25%)及特色招生 (應占40%)三種管道。他說,能直升到師大附中高中部的學生,程度都很好,校外免試也會招到頂尖學生,根本不必擔心明星光環會因為免試名額增加而消失。
十二年國教明年上路,有人擔心明星高中可能被消滅,貴族私校的辦學自由也被限制。教育部次長陳益興今天澄清說,明星高中釋出的25%免試名額,仍可招收到優秀學生,「絕不會被消滅」;完全不受政府獎補助及學費補助的私校,直升比率更可達85%。但基於教育是社會公益事業,仍需提供15%校外免試名額。
陳益興指出,根據立法院三讀通過的高級中等教育法,有接受政府補助的私校,直升上限是60%,就讀這類私校的學生,若家庭年收入在148萬元以下,可以免學費。至於不接受政府獎補助、學生也不接受學費補助的私校,直升比率可達85%。學生若就讀這類私校,不論家戶年所得多少,都必須要繳全額學費。但學校的學費收取辦法,必須在招生簡章中明確載明,讓家長和學生清楚知道。
「凡是不接受政府補助的私校,辦學自主權愈高。」陳益興強調,私校只要申請核准,也可以辦理單招。但是基於社會公益性,明年十二年國教上路後,至少要釋出15%免試名額。且私校不論接受政府補助與否,國中部都不能用考試的方式招生,否則會被扣減隔年高中部三分之二的直升名額。
至於明星高中提供25%的免試名額,是否會喪失原有優勢?陳益興也認為,「絕對不會」。他舉師大附中為例,招生來源分校內免試 (國中部直升占35%)、校外免試 (依規定需占25%)及特色招生 (應占40%)三種管道。他說,能直升到師大附中高中部的學生,程度都很好,校外免試也會招到頂尖學生,根本不必擔心明星光環會因為免試名額增加而消失。
12年國教妥當?8成7教師沒信心
2013/07/01 【聯合報╱記者鄭語謙/台北報導】
台灣師範大學針對中學教師進行十二年國教調查,結果發現,高達八成七教師不相信教育部已經準備好,近七成教師不相信實施國教可以減輕升學壓力,更有將近一半的教師擔心十二年國教實施後,會增加教學上的困擾;整體來說,只有三成教師贊成十二年國教明年如期上路。
立法院日前才三讀通過高級中等教育法,賦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法源依據,但政策改來改去,讓教育現場教師對十二年國教充滿不信任。台師大對全國國中、高中及高職教師進行電話訪談調查,有效樣本數共一一五六份,回收率達九成二。
調查顯示,六成九的受訪老師認為十二年國教無法減輕孩子的升學壓力,有六成不相信高中職可達均優質目標,並有六成一老師不信可平衡城鄉差距。
十二年國教確定「高中排富、高職不排富」,但調查發現,有六成多的教師不贊成教育部所提的學費政策,另有五成多教師不贊成高中與高職有不同學費政策。
免試升學與特色招生方面,調查顯示,六成教師贊成十二年國教可分區進行;另外,教育部常宣導就近入學概念,卻有六成教師會鼓勵成績優異的學生跨區參加特色招生。
整體來說,共有八成七教師不相信教育部已經準備好,更有四成九教師憂心會增加教學困擾,還有四成教師反對實施十二年國教。不過也有近五成七教師贊成實施,其中有小孩、年資深、免試升學區的教師,越贊成國教如期實施。
台師大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長林陳涌指出,教改目標首要為減輕學習壓力,但大部分教師都認為很難,顯示多數教師對國教品質不信任,並對不時變動的決策不滿意;因國教上路勢在必行,師資培育和課程等將是改革重點,建議教育部盡速推動教師進修。
教育部次長陳益興表示,受訪教師認為十二年國教無法減輕壓力,但今年招生名額的特照比率僅百分之八,九成二以上都免試,加上免試只是門檻,可以減輕學習壓力;教育部接下來會加強和老師溝通。
台灣師範大學針對中學教師進行十二年國教調查,結果發現,高達八成七教師不相信教育部已經準備好,近七成教師不相信實施國教可以減輕升學壓力,更有將近一半的教師擔心十二年國教實施後,會增加教學上的困擾;整體來說,只有三成教師贊成十二年國教明年如期上路。
立法院日前才三讀通過高級中等教育法,賦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法源依據,但政策改來改去,讓教育現場教師對十二年國教充滿不信任。台師大對全國國中、高中及高職教師進行電話訪談調查,有效樣本數共一一五六份,回收率達九成二。
調查顯示,六成九的受訪老師認為十二年國教無法減輕孩子的升學壓力,有六成不相信高中職可達均優質目標,並有六成一老師不信可平衡城鄉差距。
十二年國教確定「高中排富、高職不排富」,但調查發現,有六成多的教師不贊成教育部所提的學費政策,另有五成多教師不贊成高中與高職有不同學費政策。
免試升學與特色招生方面,調查顯示,六成教師贊成十二年國教可分區進行;另外,教育部常宣導就近入學概念,卻有六成教師會鼓勵成績優異的學生跨區參加特色招生。
整體來說,共有八成七教師不相信教育部已經準備好,更有四成九教師憂心會增加教學困擾,還有四成教師反對實施十二年國教。不過也有近五成七教師贊成實施,其中有小孩、年資深、免試升學區的教師,越贊成國教如期實施。
台師大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長林陳涌指出,教改目標首要為減輕學習壓力,但大部分教師都認為很難,顯示多數教師對國教品質不信任,並對不時變動的決策不滿意;因國教上路勢在必行,師資培育和課程等將是改革重點,建議教育部盡速推動教師進修。
教育部次長陳益興表示,受訪教師認為十二年國教無法減輕壓力,但今年招生名額的特照比率僅百分之八,九成二以上都免試,加上免試只是門檻,可以減輕學習壓力;教育部接下來會加強和老師溝通。
特招比率低 師大附中跳腳
2013/06/30 【聯合晚報╱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
十二年國教母法高級中等教育法三讀通過後,各招生區的特色招生學校與比率也即將公布,但今天上午師大附中舉行記者會抗議台北市教育局「霸凌」。師大附中校長卓俊辰指出,透過關係知道師大附中的特色招生比率僅50%,與原本申請的85%有很大落差,相較於其他學校以及師大附中過去的表現,他無法接受這項結果。
由於高級中等教育法明文規定各校免試入學比率不得低於25%,換言之,特色招生比率最高僅75%,過去申請特色招生的建中、北一女、師大附中、成功與中山等都是以85%提出申請,最後審核結果最高只能達到75%。
卓俊辰強調,師大附中成立超過一甲子,辦學的績效與培育出的校友素質有目共睹,但委託民代協助了解才知道,目前通過的特招比率僅50%,消息一出讓家長會、教師會與全體師生都無法接受。
師大附中為了特招比率跳腳,補教業分析,因為台北市的明星高中競爭激烈,很擔心免試入學招到的學生程度比較差一點,會影響到學校的升學率,因此,建中北一女始終堅持要維持高比率特色招生,知情人士就表示,師大附中如果這次退縮,以後就失去與其他明星高中競爭的機會,當然得群起抗議。
台北市教育局科長譚以敬表示,師大附中經過特招審查委員通過的特招比率不是50%,但也不是最高的75%,她強調,師大附中在審查過程中,經過一次的補件才完成申請,其他學校都是一次通過,當然無法給予師大附中最高比率。審查前都已經舉辦過說明會,載明所需的資料與內容,而師大附中資料不齊全,審核過程中就會被扣分,直接影響最後的審查結果。
教育部國教署副署長黃新發表示,高級中等教育法將各校免試最低比率入法,造成特招比率受限,各招生區必須依法行政,至於師大附中的特招比率,由高中所轄的主管機關審查,只要合法與符合公平原則,教育部都不會介入,各招生區報來的特招比率也僅是「核備」,會尊重各招生區的決議。
師大附中上午舉行記者會,抗議台北市教育局讓附中特色招生比率僅50%。 記者楊萬雲/攝影 |
十二年國教母法高級中等教育法三讀通過後,各招生區的特色招生學校與比率也即將公布,但今天上午師大附中舉行記者會抗議台北市教育局「霸凌」。師大附中校長卓俊辰指出,透過關係知道師大附中的特色招生比率僅50%,與原本申請的85%有很大落差,相較於其他學校以及師大附中過去的表現,他無法接受這項結果。
由於高級中等教育法明文規定各校免試入學比率不得低於25%,換言之,特色招生比率最高僅75%,過去申請特色招生的建中、北一女、師大附中、成功與中山等都是以85%提出申請,最後審核結果最高只能達到75%。
卓俊辰強調,師大附中成立超過一甲子,辦學的績效與培育出的校友素質有目共睹,但委託民代協助了解才知道,目前通過的特招比率僅50%,消息一出讓家長會、教師會與全體師生都無法接受。
師大附中為了特招比率跳腳,補教業分析,因為台北市的明星高中競爭激烈,很擔心免試入學招到的學生程度比較差一點,會影響到學校的升學率,因此,建中北一女始終堅持要維持高比率特色招生,知情人士就表示,師大附中如果這次退縮,以後就失去與其他明星高中競爭的機會,當然得群起抗議。
台北市教育局科長譚以敬表示,師大附中經過特招審查委員通過的特招比率不是50%,但也不是最高的75%,她強調,師大附中在審查過程中,經過一次的補件才完成申請,其他學校都是一次通過,當然無法給予師大附中最高比率。審查前都已經舉辦過說明會,載明所需的資料與內容,而師大附中資料不齊全,審核過程中就會被扣分,直接影響最後的審查結果。
教育部國教署副署長黃新發表示,高級中等教育法將各校免試最低比率入法,造成特招比率受限,各招生區必須依法行政,至於師大附中的特招比率,由高中所轄的主管機關審查,只要合法與符合公平原則,教育部都不會介入,各招生區報來的特招比率也僅是「核備」,會尊重各招生區的決議。
12年國教減升學壓力?近7成師不信
2013/06/30 【聯合晚報╱記者邱瓊平╱台北報導】

十二年國教政策明年實施上路,但台灣師範大學調查發現,近7成中等學校教師不相信實施十二年國教可以減輕孩子升學壓力,超過7成教師認為分區實施可能導致城鄉差距加大。值得注意的是,8成教師不滿意十二年國教的規畫及決策品質,僅有3成教師贊成如期實施十二年國教。
十二年國教政策一變再變,不僅學生、家長搞不清楚,第一線教師也都霧煞煞,台師大針對全台國中、高中及高職教師進行電話訪談調查,了解中等學校教師對政府推動十二年國教中學費排富與分區實施等政策的看法。這項調查於6月19日至21日實施,回答率為92.8%,有效樣本數為1156份。
十二年國教確定「高中排富、高職不排富」,但調查發現,有6成多的教師不贊成教育部所提的學費政策,另有5成多教師不贊成高中與高職有不同學費政策。進一步詢問若高中採排富措施,則有近7成教師贊成學費標準應以家中就讀高中子女數訂立門檻。
十二年國教將分區實施,每個就學區可有不同的免試升學與特色招生比率。調查顯示,6成教師贊成十二年國教可分區進行,但也有6成教師會鼓勵成績優異的學生跨區參加特色招生。
進一步詢問發現,有7成多的教師擔憂分區可能造成城鄉差距逐漸加大,6成教師贊成中央應補助較多經費給免試升學學區。十二年國教將於明年推動,但調查顯示有8成7教師不相信教育部已經準備好了,還有近5成教師坦言十二年國教將會增加教學上的困擾。
台師大調查更發現,大多數教師對十二國教仍存有懷疑,除了近7成認為不會減輕孩子的升學壓力,還有超過6成不相信十二年國教可以達到高中職均優質化的目標,另還有6成教師不認同十二年國教可提升人民素質以及促進國家競爭力。
十二年國教政策一變再變,不僅學生、家長搞不清楚,第一線教師也都霧煞煞,台師大針對全台國中、高中及高職教師進行電話訪談調查,了解中等學校教師對政府推動十二年國教中學費排富與分區實施等政策的看法。這項調查於6月19日至21日實施,回答率為92.8%,有效樣本數為1156份。
十二年國教確定「高中排富、高職不排富」,但調查發現,有6成多的教師不贊成教育部所提的學費政策,另有5成多教師不贊成高中與高職有不同學費政策。進一步詢問若高中採排富措施,則有近7成教師贊成學費標準應以家中就讀高中子女數訂立門檻。
十二年國教將分區實施,每個就學區可有不同的免試升學與特色招生比率。調查顯示,6成教師贊成十二年國教可分區進行,但也有6成教師會鼓勵成績優異的學生跨區參加特色招生。
進一步詢問發現,有7成多的教師擔憂分區可能造成城鄉差距逐漸加大,6成教師贊成中央應補助較多經費給免試升學學區。十二年國教將於明年推動,但調查顯示有8成7教師不相信教育部已經準備好了,還有近5成教師坦言十二年國教將會增加教學上的困擾。
台師大調查更發現,大多數教師對十二國教仍存有懷疑,除了近7成認為不會減輕孩子的升學壓力,還有超過6成不相信十二年國教可以達到高中職均優質化的目標,另還有6成教師不認同十二年國教可提升人民素質以及促進國家競爭力。
預防「熱傷害」 注意你的尿
2012/07/18 【聯合報╱朱柏齡╱三軍總醫院副院長,中暑防治中心主任】
今年夏天特別熱,北市近日連續一周最高溫超過攝氏37度。媒體報導,美國過去三周至少有74人被「熱」死,而近日台北與台南9男皆傳出有人暴斃,疑與天氣太熱有關。
因高溫導致傷害或死亡病例,有些是年紀大的慢性病患,但也不乏年輕力壯的正常人,若因對環境的「熱」疏忽,導致傷害或喪命,實為憾事。
其實,熱傷害可以避免及預防。熱傷害依程度,分為熱衰竭、熱痙攣及中暑,前兩者屬於較輕的熱傷害,中暑屬重度熱傷害。
中暑常合併多重器官衰竭,如急性肝衰竭、腎衰竭、肺水腫、心臟衰竭、呼吸衰竭、瀰漫性血管內凝血、腸胃道出血、敗血症、橫紋肌溶解症等,死亡率極高,臨床上,治療最具挑戰性。
大家常將熱衰竭與中暑混淆,有時將輕微熱傷害當成中暑,卻將嚴重且危及生命的熱傷害當成熱衰竭。
三總於民國99年成立中暑防治中心,根據收治多名病例的經驗,建議以「熱傷害」代表暴露在熱環境下產生病症,以「重度熱傷害」代表高燒大於攝氏40度,且合併意識障礙,可能危及生命的中暑。
熱傷害,主要肇因於熱環境下,體溫調節能力失衡所致,取決因素一為高溫環境,另一為個人身體狀況,如產熱及排熱功能。
易導致熱傷害的危險因子:處於溫度高、濕度高的環境、劇烈運動、甲狀腺疾病、糖尿病、心臟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先天無汗腺症、感冒、腹瀉、肺炎、其他感染症、睡眠不足、體質耗弱、肥胖(大於85公斤)、水分缺乏者、新兵(當兵5至7天內)使用利尿劑或影響排汗藥物等。
在熱環境下工作時間及飲水量,需參考熱指數與飲水參考表,同時要注意尿量及顏色,若尿量減少、顏色變深,表示水分不足。
當患者出現熱傷害時,須迅速將其移至陰涼處,解開衣物,以冷水或冰水將身體淋濕,輔以電扇吹拂降溫,將冰袋或冰毛巾置於頸部、腋窩、腹部及鼠蹊部,之後將病患置於開放性且具有空調的運輸工具,盡速送醫,運送過程並持續降溫。
台灣地處亞熱帶,每年夏天高溫高濕期相當長,極易產生熱傷害。預防之道是當熱指數增高時,需有足夠的飲水及散熱,具高危險因子病人避免在室外逗留,室內應有適度空調。
一般身體健康者也需注意,身體狀況不佳時,應避免在高熱環境下工作或運動,了解熱傷害成因及預防之道,避免熱傷害病例發生。
熱傷害有三種:
●熱衰竭:屬於較輕微的熱傷害,暴露在熱環境下,出現暈眩、頭痛、惡心、嘔吐、虛弱、心跳加速、發燒等症狀診
●熱痙攣:屬於較輕微的熱傷害,在高熱環境下,過度運動後合併有不自主之肌肉抽搐
●中暑:重度熱傷害,除了有熱衰竭症狀,另加上發高燒,體溫大於攝氏40度、中樞神經系統受損症狀,如精神錯亂、癲癇、昏迷等,常合併多重器官衰竭
今年夏天特別熱,北市近日連續一周最高溫超過攝氏37度。媒體報導,美國過去三周至少有74人被「熱」死,而近日台北與台南9男皆傳出有人暴斃,疑與天氣太熱有關。 本報資料照片
|
今年夏天特別熱,北市近日連續一周最高溫超過攝氏37度。媒體報導,美國過去三周至少有74人被「熱」死,而近日台北與台南9男皆傳出有人暴斃,疑與天氣太熱有關。
因高溫導致傷害或死亡病例,有些是年紀大的慢性病患,但也不乏年輕力壯的正常人,若因對環境的「熱」疏忽,導致傷害或喪命,實為憾事。
出現熱傷害時,將其移至陰涼處,解開衣物,以冷水或冰水將身體降溫,盡速送醫。 本報資料照片 |
其實,熱傷害可以避免及預防。熱傷害依程度,分為熱衰竭、熱痙攣及中暑,前兩者屬於較輕的熱傷害,中暑屬重度熱傷害。
中暑常合併多重器官衰竭,如急性肝衰竭、腎衰竭、肺水腫、心臟衰竭、呼吸衰竭、瀰漫性血管內凝血、腸胃道出血、敗血症、橫紋肌溶解症等,死亡率極高,臨床上,治療最具挑戰性。
大家常將熱衰竭與中暑混淆,有時將輕微熱傷害當成中暑,卻將嚴重且危及生命的熱傷害當成熱衰竭。
三總於民國99年成立中暑防治中心,根據收治多名病例的經驗,建議以「熱傷害」代表暴露在熱環境下產生病症,以「重度熱傷害」代表高燒大於攝氏40度,且合併意識障礙,可能危及生命的中暑。
熱傷害,主要肇因於熱環境下,體溫調節能力失衡所致,取決因素一為高溫環境,另一為個人身體狀況,如產熱及排熱功能。
易導致熱傷害的危險因子:處於溫度高、濕度高的環境、劇烈運動、甲狀腺疾病、糖尿病、心臟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先天無汗腺症、感冒、腹瀉、肺炎、其他感染症、睡眠不足、體質耗弱、肥胖(大於85公斤)、水分缺乏者、新兵(當兵5至7天內)使用利尿劑或影響排汗藥物等。
在熱環境下工作時間及飲水量,需參考熱指數與飲水參考表,同時要注意尿量及顏色,若尿量減少、顏色變深,表示水分不足。
當患者出現熱傷害時,須迅速將其移至陰涼處,解開衣物,以冷水或冰水將身體淋濕,輔以電扇吹拂降溫,將冰袋或冰毛巾置於頸部、腋窩、腹部及鼠蹊部,之後將病患置於開放性且具有空調的運輸工具,盡速送醫,運送過程並持續降溫。
台灣地處亞熱帶,每年夏天高溫高濕期相當長,極易產生熱傷害。預防之道是當熱指數增高時,需有足夠的飲水及散熱,具高危險因子病人避免在室外逗留,室內應有適度空調。
一般身體健康者也需注意,身體狀況不佳時,應避免在高熱環境下工作或運動,了解熱傷害成因及預防之道,避免熱傷害病例發生。
熱傷害有三種:
●熱衰竭:屬於較輕微的熱傷害,暴露在熱環境下,出現暈眩、頭痛、惡心、嘔吐、虛弱、心跳加速、發燒等症狀診
●熱痙攣:屬於較輕微的熱傷害,在高熱環境下,過度運動後合併有不自主之肌肉抽搐
●中暑:重度熱傷害,除了有熱衰竭症狀,另加上發高燒,體溫大於攝氏40度、中樞神經系統受損症狀,如精神錯亂、癲癇、昏迷等,常合併多重器官衰竭
圖╱聯合報提供 |
標籤:
健康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