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生活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生活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3年1月1日 星期日

2023年元旦新制將上路 16項惠民措施一次看!

 中時 2022/12/29  黃婉婷

行政院29日整理16項元旦惠民新制。(行政院提供)

新的一年即將到來,行政院29日整理16項元旦惠民新制,包括調高基本工資至2萬6400元、提高綜合所得免稅額及扣除額、調高每人基本生活費用到19萬6000元、健保費率不調漲。此外,還有節能冷氣、冰箱補助3000元,以及老舊車輛汰舊換新補助,購買電動機車最高補助7000元。

政院指出,明年起將調高基本工資,月薪漲至2萬6400元、時薪176元,預估232萬人受惠,育兒津貼及0到2歲托育補助取消排富,預計4.2萬人受惠;並調高每人基本生活費用,從原先來12萬2000元,調高到19萬6000元,約有230萬戶受惠,預計明年5月申報綜所稅時適用。

行政院29日整理16項元旦惠民新制。(行政院提供)

稅務部分,綜合所得免稅額由8.8萬元提高至9.2萬元,70歲以上者及其配偶、扶養之直系尊親屬,由13.2萬元提高13.8萬元;標準扣除額部分,單身由12萬元變12.4萬元,有配偶者由24萬元增至24.8 萬元;薪資所得及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則由20萬變20.7萬元,約641萬戶受惠。

行政院29日整理16項元旦惠民新制。(行政院提供)

此外,政院指出,將延續進口黃豆、小麥及玉米免徵營業稅, 減輕業者水泥、汽柴油減徵貨物稅,以及牛肉、 營運負擔 奶油、奶粉、小麥等22項貨品調降關稅緩和民生物資上漲壓力,措施一路到2023年3月底。

行政院29日整理16項元旦惠民新制。(行政院提供)

另外,老舊大型車汰舊換新減徵貨物稅,每輛最高40萬元,購買電動機車補助每輛最高7000元,4年約有50萬輛受惠,住宅冷氣冰箱汰舊換新節能補助,每年會有64萬台,而因應升息,政府將全額吸收學貸青創利息等。

2018年9月29日 星期六

9大成癮症狀大公開!你有多少項?

2018年09月29日 壹週刊 撰文:蔣仁人

使用智慧手機帶來很多方便性,但是千萬別影響到正常生活。(資料照片)



由於智慧型裝置的日新月異,特別是在開發國家中,發現了越來越多人因為長時間使用網路、電玩,導致影響到正常功能與生活,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已經計畫將這種成癮症狀,定義成一個新的疾病。

世界衛生組織已經計畫,將這種長時間使用網路電玩而影響到正常生活、情緒、性格的狀況,疾病英文名稱為internet gaming disorder,中文名稱暫定為網路電玩功障礙症。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說,這個疾病最重要的判斷依據是「長時間且影響到正常的生活或是應該扮演的角色」。

因為智慧手機的普及,現代人的人只要有空檔,就是拿起手機來滑,而且這些狀況是越來越嚴重,不管是坐著、站著甚至連躺著、睡覺時,手裡都離不開手機;「不一定是玩電玩,只要是掛在網路上,足以影響到讓你無法與日常生活接軌,就是這一個疾病的判斷重點。」楊聰財這麼說。

怎麼是影響到正常生活呢?楊聰財舉例,就像是學生應該要上學上課,結果沒有去;又或是不斷追劇結果該做的家事都沒有做;向這些嚴重干擾到生活甚至導致無法與生活接軌,都算是一種功能性障礙。「如果今天玩了8個小時,明天低於8小時就出現坐立不安、情緒不穩的戒斷症候群,就是一個非常明顯的特徵。」

另一個評判的重點就是「長時間」!楊聰財解釋,雖然短時間內很依賴手機,但是如果不是長時間依賴,就不會定義成功能障礙。「就以追劇來說好了,可能只是幾天的生活受影響,追完了就恢復正常,這樣就不算是功能性障礙。」

「不可諱言的,現代人的工作越來越依賴手機,但是依賴程度也是有區分的,即使你是重度使用者,只要能控制就不算上癮。」楊聰財說,手機就跟水一樣,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就看你怎麼樣使用手機,只要能做好自我管控,不影響正常運作,就不算是障礙依賴。

要避免成為功能性障礙,楊聰財建議,自己一定要有自我管理、時間管理的觀念;如果發現這些行為開始影響自己的睡眠、情緒甚至是人際關係,一定要自我警覺,趕緊尋找正向啟動快樂中樞的方法,像是運動、閱讀、興趣等等,千萬別讓自己大腦的快樂中樞被網路制約了。


沉迷手遊!醫學生險斷白袍夢!

沉迷手遊!醫學生險斷白袍夢!

2018年09月29日 壹週刊 撰文:蔣仁人

醫學系學生因為沉迷手遊,廢寢忘食到課業荒廢。(示意情境照片)



隨著網路科技的進步,再搭配智慧裝置的普及,現代人越來越常掛在網上;不管是上班上課,還是聊天追劇,幾乎都離不開手機、平板或電腦;但是醫師就接獲了1個醫學系學生個案,因為沉迷手機遊戲到廢寢忘食,1個月都沒去上課,經過學校老師與家長反應,趕緊就醫治療,才得以繼續往醫學之路繼續邁進。

「因為他是一位醫學系的學生,所以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精神科醫師楊聰財這麼回憶。他還記得這個同學是由爸媽帶到診所來的,一開始反而是爸媽比較焦慮,病人則是看起來就是很久沒有出門的宅男樣子。經過家人的主述才慢慢勾勒出病人的狀態。

原來他是一位醫學系大三的學生,從大二開始就沉迷在手機遊戲的世界之中,結果生活作息開始大亂,慢慢的翹課就成了習慣,甚至連打工的班也都不去上了,連他最愛的社團活動都拋在手遊之後。

大二的這一年因為沉迷再加上翹課,功課根本就跟不上,所以被當了好幾科;但是他好像都無所謂的樣子,而且在大二升大三的暑假,更變本加厲地沉迷在手機遊戲之中。

大三開學了,他竟然1個月都沒去上課,好幾位老師向導師反應這麼離譜的翹課行為,後來學校覺得事態嚴重,通知家長可能會有退學之虞,家長簡直嚇壞了,聽到學校的建議,趕緊帶到專業的診所進行評估與治療。

「經過我們專業的評估,確定他有網路遊戲障礙症、情緒障礙與社交障礙。」楊聰財說,這些障礙症其實都有連帶相關,通常可以在宅男族的身上發現,特色就是沉迷在網路之後,變得不願意與外界接觸,也不會處理自己的情緒,完全活在自己的網路遊戲世界裡面。

除了使用藥物之外,楊聰財也幫助他從新認知正確的行為,包括像是時間管理、自我管理,再加上學校與父母的協助與鼓勵,很快的,他就跳脫了網路世界的束縛,整個人就像脫胎換骨般,醫學院的學業也從回正軌。

楊聰財建議,過了青春期的學生,家長溝通時要採用平行的方式,讓雙方在有共識的情況下約法三章。「家長可以尊重學子,但要強調絕對不能影響睡眠,這個絕對沒有妥協空間。」

其次要教導孩子,一定要有時間管理、自我管理的能力;而且手機電玩都屬於虛擬世界,跟真實的生活並不一樣,自己一定要有辨識能力與敏感度,知道甚麼是真的甚麼是假的,要不然也不會一直出現宅男被恐龍女詐騙的社會新聞。


9大成癮症狀大公開!你有多少項?

2016年5月1日 星期日

超商寄杯限期兌換合理?消保處:非禮券定型化契約可管

2016-05-01 聯合晚報 記者林政忠/台北報導



超商咖啡促銷手法多元,消費者要睜大眼已免權益「過期」。 記者林政忠/攝影、報系資料照

超商咖啡優惠大不同。 圖/聯合晚報提供


國人愛喝咖啡,但部分超商限期喝咖啡,第二杯「寄杯」必須在一定期限內使用。目前業者雖多是提醒性質,並無強制限期,但行政院消保處和民間消基會皆表示,限期寄杯屬於商業行為,非禮券定型化契約規範範圍,逾期可視為放棄權利,消費者要留意寄杯期限

至於部分超商「限期咖啡優惠券」,消費者若逾期使用是否要補差價?官方和民間的認定不同。行政院消保處認為屬於合法的「促銷行為」,折扣逾期可回復原價,但超商應充分揭露資訊;民間消基會則主張已違反「禮券定型化契約」,超商不得記載使用期限。

依據禮券定型化契約,不可記載事項第一條明定,禮券不得限定使用期限;違者依消保法懲處,業者不改善最重可罰50萬元。

咖啡商機一年數百億元,四大超商有許多促銷手法。有的是第二杯打折,消費者可寄杯,例如7—11寄杯無期限,全家在收據聯註明「一周內兌換完畢」,OK則促銷第二杯大拿鐵優惠期限至5月11日前;萊爾富可一次購買多張優惠咖啡券,但限期約4個月使用,逾期每杯要補差額。

行政院消保處副處長吳政學說,不論是寄杯或優惠券都屬於促銷手法,不在禮券定型化契約規範內,就像游泳池業者為了促銷,冬季可以有優惠,但限定消費者不能在夏季使用,折扣逾期可回復原價。

吳政學說,禮券定型化契約不得限定使用期限,是為了保障消費者手中的禮券,不因逾期而變成無用的壁紙;超商限期促銷咖啡是合法的商業行為,不宜管制,但業者必須在優惠券上充分揭露資訊。

不過,消基會副董事長游開雄指出,超商販售多張咖啡優惠券,當然屬於禮券,發行禮券一定有折扣等誘因,才會吸引消費者購買,咖啡優惠券應受到禮券定型化契約規範。消費者可主張,超商限期使用咖啡券違反禮券定型化契約,超商是無效規定;若業者不理會,消費者可向消保官、消基會檢舉,或走法律途徑。

游開雄說,至於寄杯算是業者提供的方便措施,一般購物必須一次取貨,寄杯屬於消費行為的誠信原則,若消費者不在期限內使用,等於拋棄權利,確實是禮券定型化契約的模糊地帶;但超商限期一周或十天之內取貨,也容易引發消費糾紛,必須由雙方磋商。

萊爾富:促銷優惠期限早註明

【記者葉卉軒/台北報導】萊爾富優惠咖啡券有4個月的使用期,逾期每杯要補差價,雖然行政院消保處認為是合法促銷行為,民間單位消基會卻說違反禮券定型化契約。對此,萊爾富公共事務部經理彭博璋指出,優惠咖啡券的規畫當初是來自「促銷活動」的概念,既然是活動就一定有開始和結束的時間,而店家也都有明確和消費者說明。

因此,一旦活動結束了,若再繼續使用優惠咖啡券當然需要補差額。

2016年4月30日 星期六

金庸一甲子

2016-04-30 聯合晚報 文字:王茂臻

今年是金庸完成他的首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60周年,他以此部作品展開他15部武俠作品的奇幻之旅,成為華人圈最廣為人知的武俠著作。聯合晚報要向武俠小說大師致敬,蒐集各種金庸作品衍生的趣味角度,也準備了小考題向「金迷」挑戰,讓我們一同回顧這一甲子的金庸武俠世界。






資料來源:遠流出版公司、金庸茶館

圖片來源:遠流出版公司、主圖繪者/李志清、食物照及舊版照/臉書爐心私語粉絲團、報系資料照

版面構成:孫珮齡、詹沐玟

2016年4月20日 星期三

保溫瓶塑膠內環 將標明耐熱溫度

2016年04月20日 工商時報 倪浩倫/台北報導

未來含有塑膠內環的不鏽鋼杯,業者須標示其塑膠材質和耐熱溫度。圖/倪浩倫

塑膠遇熱恐溶出有毒物質,現行規定業者標示塑膠食品容器的塑膠材質和耐熱溫度。衛福部食藥署昨公告,明年7月起製造的食品容器,就算本體為不鏽鋼等非塑膠材質,只要食品接觸面含塑膠材質,就須標示塑膠材質名稱和耐熱溫度,違者可開罰3~300萬元罰鍰

衛福部食品組餐飲衛生科科長林蘭砡強調,現行規定重複性或一次性使用的塑膠類食品容器,要標示其塑膠材質和耐熱溫度,但外界有聲音認為強制標示的品項太少,在蒐集各方意見後,未來只要食品接觸面含塑膠材質的各式食品容器,業者皆須標示,適用範圍為明年7月起製造的產品。
林蘭砡指出,新制包括現階段未強制要求標示的不鏽鋼杯,只要杯蓋內環含塑膠材質,業者依法也須標示,從國外進口的產品,同樣會根據其在當地生產製造的時間來規定。她補充,一旦應標未標,會依《食安法》令業者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將處3~300萬元罰鍰,明年7月前製造的產品則依現行規定標示即可,不會要求其下架改標。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表示,該舉確實能有效保障民眾安權益,他以不鏽鋼材質的保溫杯為例,若杯蓋內環為塑膠材質回收辨識碼1號或3號,遇到過熱的液體恐溶出塑化劑,完整標示塑膠材質和耐熱溫度,能讓民眾知道「可以裝什麼」,避免誤裝過熱的液體而喝下有毒物質。

台南警搗詐騙窟 赫見5本「厚黑學」 臉皮要厚 心腸要黑

2016-04-20 聯合報 記者邵心杰、鄭惠仁、陳金松/連線報導

刑事局會同台南市警方昨天偵破假檢警詐騙集團,逮捕十九名嫌犯(圖),羈押十八人。詐團組織嚴密,在台南設立電信機房,打電話向大陸人詐騙,幹部要求成員熟讀厚黑學,務必做到「臉皮要厚、心腸要黑」,放下羞恥心,就是要把對方的錢騙到手。 記者邵心杰/翻攝


刑事局會同台南市警方昨天偵破假檢警詐騙集團,逮捕十九名嫌犯,羈押十八人。詐團組織嚴密,在台南設立電信機房,打電話向大陸人詐騙,幹部要求成員熟讀厚黑學(圖),務必做到「臉皮要厚、心腸要黑」,放下羞恥心,就是要把對方的錢騙到手。 記者邵心杰/翻攝

刑事局會同台南市警方昨天偵破假檢警詐騙集團,逮捕張姓等十九名嫌犯,破獲詐騙集團設在台南的話務機房,發現屋內有五本專門研究人性心理的厚黑學,集團開設「厚黑學先修班」,要求成員背好教戰守冊、詐騙話術再上場

詐團成員涉嫌假冒電信局、公安及檢察官身分,近二月每天發送上萬則訊息給大陸民眾。檢警清查上萬筆資料,初步掌握被害大陸人超過十人,詐騙金額逾五千萬元。

檢警調查,詐騙集團幹部先熟讀厚黑學,再開班教導新進成員,「臉皮要厚,心腸要黑」,放下羞恥心、同情心,想盡辦法憑三寸不爛之舌,就是要把對方的錢騙到手

台南檢警十三日攻堅逮捕張姓男子(廿七歲)為首的詐騙集團成員十九人,年齡多在廿歲上下,有一人未成年,移送少年法庭,檢察官另聲請羈押張等十八名嫌犯獲准。

警方調查,去年八月起,詐騙集團在台南各地設立電信機房,每隔一至二個月變更據點。

機房內桌椅排列有如教室,成員像學生排排坐,總指揮官像老師,在前方監督全場。

集團以「賺錢比較容易」在網咖吸收成員,或借錢無力還錢者入行。在機房工作包吃包住,但手機要沒收,與外界隔絕;成員沒有底薪,全靠口舌行騙,抽佣百分之六當獎勵金。

詐騙集團廣發「你名下申辦之座機或寬帶積欠費用」訊息給大陸民眾,如有人回撥,先由扮演「中國電信局客服人員」的成員,誆騙對方被公安部門鎖定涉洗錢,並敲打數字鍵盤營造轉接情境,由假公安受理報案。最後再由第三線「檢察官」接手,指示「須進行財產清查」,騙對方將名下帳戶款項轉帳到集團指定帳戶,由台灣車手持銀聯卡提領贓款。

2016年3月9日 星期三

狂補習、瘋3C 2成4青少年曾失眠

2016-03-09  聯合報 記者江慧珺/專題報導



失眠別輕忽!一項最新調查顯示,全台2成4青少年有失眠經驗,北北基地區青少年熬夜失眠狀況更嚴重,醫師推估,可能與補習或使用3C產品有關。一名國二少年長期失眠,睡不好就對自己生氣,甚至數度自殘,家人也受影響,醫師提醒,青少年失眠,未來罹患憂鬱躁鬱風險大增。

台灣睡眠醫學會昨天公布「2016年青少年睡眠大調查」結果,全台國高中生12至18歲國高中生,有效樣本506人,慢性失眠症盛行率為2.8%,有失眠經驗人口則高達24%;青少年睡眠總時數平均為7.12小時,假日增加至9.26小時。調查也發現,北北基地區青少年失眠比率較高,上床睡覺時間介於11到12點,也較其他地區來得晚。

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睡眠中心臨床心理師黃彥霖表示,青少年平、假日睡眠時間落差大,家長須注意孩子平日睡眠時間是否被壓縮,生理時鐘紊亂也會影響白天專注力與認知能力;另北北基的青少年晚睡、失眠比率較高,可能是3C產品使用時間長,或家長求好心切,安排許多課後學習,壓縮睡眠時間,建議應斟酌,避免揠苗助長。

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葉啟斌指出,青少年失眠問題普遍,曾有一名國二少年因失眠問題嚴重到自殘,父母晚上也提心吊膽不敢睡。失眠原因包含長時間打電動上網聊天、課業壓力造成憂鬱或不明原因失眠,不少青少年平時晚睡,假日「睡回來」,易打亂生理時鐘,造成惡性循環。

葉啟斌說,慢性失眠也可能是躁鬱症前兆,若青少年情緒不穩、遇到小事就生氣,常頭痛腹痛、不能吃睡、上學或人際互動受影響,就必須就醫診治。若沒有妥善治療青少年失眠,未來罹患躁鬱症與憂鬱症的風險大增,也可能依賴酒精或濫用安眠藥,建議應就醫讓精神科醫師判斷用藥或給予心理輔導。

想提升睡眠品質,葉啟斌與黃彥霖建議,睡前不要從事刺激或動腦的事,例如滑手機、看恐怖或動作片、煩惱隔天考試等,洗熱水澡或激烈運動會刺激交感神經、吃太飽也會影響睡眠,睡前都應該避免,作息盡量規律、白天適度運動則有助一晚好眠。

2015年11月24日 星期二

一張嘴讓你看不膩 沈玉琳的饅頭與水

2015-11-24 聯合報 記者葉君遠/專訪



沈玉琳(左)人緣極佳,上節目胡扯潘若迪的小事,可以鬧到人盡皆知,但又不傷感情的程度。圖/取自沈玉琳臉書

沈玉琳錄影前會思考一下內容,但多半是靠他人生閱歷讓節目豐富。圖/取自沈玉琳臉書

沈玉琳(右)如今結婚生女,一家4口(包括狗),靠他用一張嘴糊口。圖/取自沈玉琳臉書

綜藝圈沒人能浮誇贏過沈玉琳,但他卻有一種本事,就是觀眾明知他在浮誇,逼自己看完後還是不爭氣地笑了,他講任何故事都建構在自己的「饅頭和水」的理論裡,「即7分饅頭,3分水,饅頭是真理,但大道理別人未必嚥得下口,唯有配上3分浮誇的水,觀眾才吞得下去。」

沈玉琳從事節目製作超過20年,最終換來負債3千萬赤字,5年前情勢所逼,竟要靠結婚賺演藝圈紅包財才能還部分債務,後來他痛定思痛,轉行當名嘴,最後成專業通告咖,沒想到短短時間負債還清,存款超過3千萬,而這些全靠他三寸不爛之舌,專做胡扯無本生意,有人問他,早知今天,為何當年不直接轉當藝人就免了這段冤枉路?

他說,歷史的演進自有其路程,如果一出道便當藝人,沒有這20多年的製作人養分,有那麼多故事可取,可能只會是個是內容空泛,說完就沒的短線角色。

「當年我只是個鄉下來台北工作的窮學生,個性內向,拿腳本跟大哥們對時,還被念『玉琳,你可不可以大聲一點』,老闆李典勇看我在對通告,罵我可不可以有些精神,從此我痛定思痛,養出本身個性的另一種職場性格,說奇怪,還真有用,接到我電話的人看我朝氣十足,有些甚至連酬勞都不拿了。」

如今他說話嬉笑怒罵、引人入勝,其中還賦予他最真的人生歷練,沈玉琳說:「就算是作家李敖寫的書,也坦言有些橋段是幫助閱讀的方式。你看的電影全是假的,就算打上真人真事改編,大家只看到『真人真事』,沒注意到『改編』兩個字,就連賈伯斯的傳記電影,也是加油添醋地編成,否則內容沈悶,觀眾怎看得下去?」

有一次,藝人Kid好奇問他,每次上場要花多少時間準備,才有今天這種效果?沈玉琳答:「毋需準備。」Kid大驚:「我以為你會有嚇人答案。」沈看他認真問,正色回他:「其實我為了這刻,早準備了40年。」他說,「綜藝丟話接話戰場,通常只有0.5秒,這種事怎可以臨時抱佛腳?扣除年幼不知人事階段,算一算有40年思考期,一步步從念書、打工糖炒栗子、加油站、廣播主持人到節目製作人,一點一滴去培養沃土,這些都是我上節目能用的東西。」

他善用饅頭和水的理論,去為故事加火添柴,例如,他最常說的大學聯考差1分上第一志願,最後念世新,「我的故事就說成,抬頭看榜那刻,我名不在其中,心已死,回頭一望,父親在後面,難過的把5千元塞給我當生活費,他轉身離開,還不慎從袋子裡掉了一地橘子,全場聽到這裡已大笑,因為想到朱自清的『背影』,其實聯考差1分是真的,父親給我5千元是真的,但其他都是加進去的,故事是否因此不同?」

沈玉琳被封荒謬大師,每月超過70個通告,一張嘴走跳江湖,他的一頁傳奇綜藝史已演了5年,觀眾似乎還看不膩。

2015年8月11日 星期二

學生證被回收 準大學生怨看電影沒優惠

2015年08月11日 蘋果日報 陳培煌、實習記者陳涵文 / 台北報導

國民黨立委楊麗環召開記者會。陳培煌攝

國民黨立委楊麗環今舉行記者會表示,高中職學生畢業後,部分學校會將學生證收回,導致學生在大學開學前,有將近4個月的時間沒有學生證,無法享有電影票、交通、展覽等學生優惠。與會教育部專委賴文淨表示,學校對畢業學生的學生證只要加蓋「已畢業」章,就可以繼續保留使用,直到大學開學為止。

楊麗環表示,教育部常務次長林騰蛟會在下午的中小學校長會議中,宣布這項措施,協助各校推動,除高中畢業生之外,國中升高中的學生,未來也一樣不需繳回學生證,可以使用學生證直到開學為止。

學生代表呂同學說,去看電影、展覽,還是有學生證比較方便,雖然有些單位會通融,但是有學生證的話就不用多加解釋,對高中畢業生來說,升大學前的暑假是難得可以到處走走的時間,如果能保留學生證的優惠,對於全國學生來說都是一大福利。

賴文淨指出,學生證的規範與核發,都是交由個個學校自行規範。教育部會與學校聯繫,在畢業學生的學生證上面蓋註「畢業」章後,將學生證發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大學開學前,可以繼續使用。而今年度畢業生,若已經將學生證繳回,也可以與學校聯繫,領取學生證的影印本,代替學生證繼續使用。

2015年5月3日 星期日

滿屋雜物扔不掉…「囤積症」是心病

2015-05-03 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台北報

Phyllis老家,連她住的套房都被母親雜物堆滿。 圖/Phyllis提供

Phyllis的母親是囤積症患者,老家堆了滿坑滿谷的雜物,冰箱被堵到無法開啟。 圖/Phyllis提供

「囤積解密」作者Phyllis,認為囤積症必須用愛與關懷治療。 記者陳宛茜/攝影




「家裡放不下,回收物擺路旁婦睡安全島堅守」、「東區精華地段公寓成回收場,居民憂逃生難」……。囤積雜物塞爆家中、影響公共安全的新聞,近年時有所聞。這些囤積者未必髒或懶,而可能是精神醫學新發現的「囤積症」患者。

一九六六年。美國醫學論文已出現「囤積(hoarding)症」字眼。兩年前,美國精神醫學學會新版診斷與統計手冊當中,正式將「囤積症」定義為需要治療的心理障礙。

台灣作家Phyllis花了十年時間研究囤積症,上月出版華人世界第一本囤積症專書「囤積解密」,近期還準備去美國考「囤積症整理師」證照。她表示,「囤積症」是病,而且是用愛與關懷才能治療的病。

Phyllis母親正是囤積症患者。從高中起,Phyllis老家便堆了滿坑滿谷的雜物。二○○三年,她從老家倉皇逃離,留下獨居的母親。母親沒多久便得胃癌,三年後辭世。

Phyllis認為母親的胃癌是她離家造成。懷著愧疚,她花了五年整理母親遺物,一邊研讀西方醫學書籍,發現母親的症狀竟是「囤積症」。囤積症患者多半缺乏關愛,以近乎上癮的方式蒐集、堆積物品,企圖塞滿內心的空虛。

全球統計,每廿五人就有一人是囤積症患者:患者四十歲後症狀明顯,五十歲起進入高峰。高齡化社會患者人數攀升,溢出雜物造成家庭關係惡劣,成為公共安全的隱憂。專業的「囤積症整理師」在美國應運而生,協助患者清理內心和外界被塞滿的角落。

「我不只是想清理雜物,更想修補關係。」Phyllis希望藉「囤積解密」一書讓台灣理解「囤積症」,讓人們學會用愛與關懷,清理心靈與物質世界應該捨棄的囤積物,也讓她完成來不及對母親做的事。


囤物成癮/囤積症用愛治療 別丟患者的「寶貝」

2015-05-03 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日本電影「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中,女主角松子獨居於公寓,過著寂寞而糜爛的生活。她在屋內堆放大批垃圾、不跟別人講話,惹得鄰居稱她「討人厭的松子」。電影敘述她的前半生,原是國中老師的她,總是所愛非人,落到居住在垃圾屋。

Phyllis指出,「討人厭的松子」正是典型的囤積症。根據西方研究,囤積症好發族群包括獨居者,老師則是囤積症最常見的職業之一。因為此症患者的最大病因是缺乏愛與忽視自己。老師的社交圈封閉、又常傾注心力在學生身上,因此忽視自己。

Phyllis母親也是老師。她認為,離婚又再婚的母親始終缺乏愛,退休後生活失去重心,囤積症因此爆發。母親和松子一樣,渴忘愛卻又得不到,最後用雜物在身邊堆起一座牆,阻止別人進入、從中獲得安全感。「如果我能早點發現,便可以幫她打掉這一座牆。」

治療囤積症不能只是把有形的雜物丟掉,還必須將患者內心的雜物清走。Phyllis表示,專業的「囤積症整理師」必須兼具心理諮詢和整理物品兩種能力,如果只是丟掉物質上的雜物,患者還是會不自覺地蒐集、囤積,不斷惡性循環。

身為囤積症的親友怎麼辦?Phyllis警告,「千萬別亂丟囤積者的物品」,因為他們一旦發現物品短少,不但會陷入哀傷,還會對丟東西的人產生極大憤怒。也不要一味責怪患者的行為、向他們下最後通牒,這只會造成雙方的衝突。

「囤積」可視為囤積症患者發出的孤獨警訊。Phyllis表示,親友應主動關懷有囤積症徵兆的患者,告訴他們囤積的負面影響,讓他們理解你的愛、感受到你的擔憂,並說服囤積者接受精神科醫師的治療。


囤物成癮/囤積症 醫師:失智、強迫症的症狀之一

2015-05-03 聯合報 記者黃筱雅/台北報導

書田診所精神科主治醫師江漢光表示,「囤積症」是老年失智症及強迫症的症狀之一,患者不只將垃圾當寶,還把雜物堆滿整屋子,影響全家人。

江漢光說,囤積症是常見的精神科症狀,有些患者不只捨不得丟棄擁有回憶的物品,甚至將別人丟掉的垃圾撿回家。

治療上可先予血清素類的藥物,舒緩情緒,再給予行為認知治療,使患者辨別物品能否囤積、囤積後帶來的影響等,治療時間視患者嚴重情況而定。


安迪沃荷 連腳趾甲也囤

【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史上最著名的囤積症患者是誰?「囤積解密」作者Phyllis認為,非藝術大師安迪.沃荷莫屬。

普普藝術大師安迪.沃荷一九八七年辭世,身後留下大批收藏和六百一十個紙箱。他紐約豪宅廿七個房間只有五個房間沒堆滿紙箱。

這些紙箱裝滿大師生前使用過的所有雜物。據說他習慣在辦公桌旁擺紙箱,心血來潮便將桌上所有東西掃進去。

安迪.沃荷過世後,遺產管理人接收這些箱子,花了廿年時間,也才開了一百六十多個箱子。裡頭東西包括機票、帳單、超市傳單、糖果包裝紙、腳趾甲等。

2015年1月19日 星期一

山下英子/〈斷捨離-年終總整理〉

〈年終總整理〉東西怎麼丟 自我發問

2015-01-19 自由時報 文/山下英子

請各位仔細檢視自己的家。所有物品是否都放在「最恰當的地方」?如果已經放在最恰當的地方,旁邊是否放著與該項物品毫無關係的雜物?

家中物品失序的原因各有不同。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原本用來居住的房子早已變成「置物間」。

長久下來,根本無法打掃房子,灰塵愈積愈厚。更糟的是,你再也搞不清楚家裡到底有哪些物品,也不知道哪裡放了多少東西。於是開始出現重複購買的行為,明明家裡還有卻不斷添購,雜物就在不知不覺間逐漸增加,放在陰暗的角落堆灰塵,甚至放到壞掉,變成垃圾。對於這樣的現象你毫無所覺,一步步走進惡性循環的陷阱裡。

請各位仔細觀察現在的家。好好察覺雜物堆積如山,東西胡亂擺放、雜亂無章的現狀。無感正是最大的敵人,你的家不應該如此雜亂失序。

只要冷靜下來環顧四周,便可以察覺到哪些東西太多、哪些東西派不上用場。

請從仔細觀察家中狀態開始做起。

察覺家中物品失序的混亂狀態後,接下來要找出無用的垃圾。請從家裡面的物品當中,挑選出要處理的垃圾吧!

用垃圾來形容好像有點嚴重,不過,無論是還能用的東西、不太用的東西、高價商品或別人送的禮物,只要是不需要的物品,就是和你的關係已經結束的廢物。

若因為該項物品保存良好而捨不得丟,那麼可以拿去回收或送給朋友。

唯一要注意的是,每次想著要「回收」或「送給朋友」而留下的物品,通常都等不到適當機會,就這樣放在家裡塵封。

想要留下來並給予物品第二次重生的機會,一定要盡早決定去向,這一點相當重要。


<Check Point>判斷基準 自問3問題

判斷物品要丟要留時,請隨時提醒自己,要丟的物品是垃圾,要留的物品則是自己的持有物。判斷基準是自己,不知該如何選擇時,不妨問問自己下列問題。

●我是否喜歡這項物品?

「因為是別人送的禮物,丟掉的話會很對不起送禮的朋友!」「這項物品很貴,不用太可惜了!」……當你這麼想的時候,你的判斷基準是別人及世俗眼光。無論這項物品背後蘊藏了什麼樣的故事或歷史,都要以「自己喜不喜歡」來做為判斷基準。如果你的答案是「不怎麼喜歡」,那麼請務必當場丟掉。

●這項物品適合我嗎?

還能穿卻已經退流行的衣服、附贈的餐具、已經磨破褪色的心愛包包等,相信各位在整理過程中,一定會挖出許多保存狀態不佳的物品。

遇到這些物品時,請不要從「還能用」的角度來思考。而是要不斷問自己「當我使用這項物品時,看起來如何?」「當我拿著這項物品時,是否好看?」「我是否想成為適合使用這項物品的人?」仔細去感受手中外表殘破不堪的物品,確認自己是否真的適合使用它。如此一來,自然可以下定決心丟掉它。

●這項物品能讓我感到開心嗎?

使用不好用的物品、便宜貨和品味極差的東西時,會讓人的心情愈來愈差。因為每次使用都一定會抱怨「好難用!」「這個圖案真醜!」久而久之會令人煩躁。遇到這一類的東西,相信各位一定會選擇丟掉。

不過,有些「看起來很棒、帶出門很有面子的物品」也會讓人感到不舒服。許多女性懷抱著浪漫幻想,基於「女人一定要會的才藝」或「想成為賢妻良母」的想法而添購許多商品。例如原本想親手製作孩子的東西而發憤圖強買的裁縫機,因為自己根本不會女紅而閒置在一旁;想要學做料理而購買的昂貴鍋具組;想在家裡插花、增添生活風格所買下的花藝剪刀等等。

無論初衷再美好,最常見的結果都是怎麼學也學不會,或發現這項才藝根本就不適合自己。不過,這樣的結果也很好,無須心心念念感到自卑。這類「賢妻良母商品」只會將妳侷限在夢想的框架裡,讓妳不斷責備學不會的自己,愈來愈覺得自己矮人一截。

身邊充滿這類物品,在無形中帶來壓力……這種生活當然不可能感到快樂。


<想清楚>留不留 自己要開心

相對於「要丟的雜物」,不管別人怎麼說,決定「留下來的物品」時,一定要以是否能讓自己感到開心為判斷基準。

假設你的孩子畫了一張你的自畫像送給你,畫裡的你帶著燦爛笑容,只要看到那張畫就讓你想起與孩子說好「每天都要帶著笑容」的約定,進而振奮精神、好好努力。像這類能讓你重新振作、充滿元氣、感到幸福的物品,就算別人一直勸你丟掉,也無須捨棄。

最重要的是讓物品與自己感到開心。


<作者小簡介>山下英子

早稻田大學文學部畢業。大學時期開始學習瑜珈,並透過瑜珈習得了放下心中執念的行法哲學「斷行‧捨行‧離行」,其後即致力於提倡以這種概念為基礎的新整理術「斷捨離」,將其實際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2001年起以「雜物管理諮詢師」的身分,在日本各地舉行一連串的「斷捨離」講座,造成話題。各大媒體爭相採訪,引起熱烈迴響,也使得「斷捨離」在日本掀起一股心靈改造運動,影響了無數讀者。近期將在台出版《斷捨離流 改變人生的整理魔法》。

2014年11月18日 星期二

〈生活大補帖〉50歲以後的人生

2014-11-18 自由時報 文/周志建

圖/陳佳蕙

圖/陳佳蕙


我意識到:50歲的我,生活得做個「大轉彎」。意思是,我得「革」自己的命……

50歲以前,我總是瞻前顧後、謹慎小心、害怕失控;50歲以後,我想要大膽、恣意過自己想要的輕鬆人生。

我看見,50歲以前的人生,我都在努力打拚、獲得,那是一種「累積」的人生。我還是很感謝過去那個努力、打拚、腳踏實地工作的自己,這樣的我,讓我擁有專業的助人能力,讓我生活安定、經濟不虞匱乏。

但是,我也在問自己:「50歲以後,我的人生還要這樣過嗎?難道我還要這樣繼續努力累積嗎?」

去年深秋,我把自己帶到京都去賞楓,置身在萬紫千紅的楓葉林裡,彷彿到了天堂。今年春天,我再度前往京都賞櫻,在雪白的櫻花樹底下,我擁有了最純靜美好的高峰經驗,度過了今生中最美好的春天。旅行,開展我的生命。

在大自然中行腳,讓我感到踏實。做這些事,讓我感覺到:活著真好。突然間,我意識到:50歲的我,生活得做個「大轉彎」。意思是,我得「革」自己的命。我要改變,我要讓自己活得更快樂。我的生命不只如此,我值得過更精采的生活。


<生活要有趣>省了大半輩 開始對自己好

50歲以前,我只會「賺錢」;但50歲以後,我得學會「花錢」。相信我,花錢是要學習的。

我跟我的父母一樣,總是節省過度。節儉沒有不好,但凡事總要適度。現在,我反而要去學習:好好享受物質的美好。上半輩子辛辛苦苦賺來的錢,我得好好去享受這個「成果」,因為我值得。我不想到頭來:人在天堂,錢在銀行,我更不想跟我老媽一樣,節儉到把日子過得匱乏又無趣。

50歲以前,我總是瞻前顧後、謹慎小心、害怕失控;50歲以後,我想要大膽、恣意過自己想要的輕鬆人生。過去,我是一個想太多的人,我總是精於計畫、安排、計算。我精於「有為」,卻拙於「無為」。我在「無所事事」裡,無法感到安然自在。

就在50歲生日那天,吹熄蛋糕上蠟燭的那個剎那,我意識到:其實我早已豐盛,我早已不再匱乏。但過去童年的匱乏,卻一直讓我「繼續」活在匱乏中,讓我不斷攫取,停不下來。其實我已經「擁有」很多了,不是嗎?但我經常忘記。

於是我必須隨時提醒自己:「你看,你有足夠的存款了,雖不是千萬,但也足夠下半輩子花用無虞的。而且你有專業,根本不怕沒工作,不是嗎?」這樣的提醒是重要的,它會把我拉回現實,而不是老活在過去的匱乏裡。

有時候,我會打開衣櫥,看著裡面的衣服,這些衣服夠我穿上一個月,每天換不同款式,但我怎麼老是穿那幾件呢?好幾件新襯衫連包裝都還沒開封呢。不然,我再打開冰箱,裡面堆滿了食物,其中有一半是過期的。好東西,我捨不得吃,也捨不得丟。這就是累積的證據,根本就是浪費。


<人生要簡單>後半輩 要學會捨

有一回從京都旅行回來,我打開冰箱,發起狠來,開始清理東西(很特別,每次旅行回來到家之後,我都有清理打掃家裡的衝動)。

5年前朋友從德國帶來的頂級巧克力,過期了兩年,一直捨不得吃,丟。一袋富士頻果,不知道放了多久,幾乎快要成了頻果乾,丟。所有瓶瓶罐罐的蘸醬,只用過幾次,幾乎都過期,丟。丟了一大袋的食物,心裡有些罪惡感,但此刻我知道,如果我想要一個嶄新的人生,我必須捨、必須丟。學會「放棄」,是我50歲以後的人生功課。此刻,就連罪惡感也一起丟了吧。

一小時過後,清理完,面對清爽乾淨的冰箱,我如釋重負,蹲坐在冰箱門邊,大大鬆了一口氣。「對,這就是我要的人生。少一點,簡單一點。」我跟自己說。孔老夫子不是提醒過我們:人到老年,要戒之在「得」嗎?行至中年,我現在就得學會「煞車」,不然,我的人生「後患無窮」。

50歲以後的人生,如果我想要清靜、簡單地過日子,「丟、捨、棄」是勢在必行的,不用討價還價。捨,絕對是一種修行,更是智慧,它比「獲得」更難,我發現。


〈作者小檔案〉周志建

一個任性、愛玩、認真工作、看起來年輕的中年男子。一個擅長說故事、聆聽故事的心理工作者。50歲以後的他,開始致力於寫作,故事療癒作家是他的「新身分」。敘事治療是他的最愛與專長,有二十餘年的諮商實務經驗,心理諮商不是他的工作,是他的志業。年過半百。他說,生命的轉折點到了。下半場人生,他期許自己活得清安自在就好。著作《把自己愛回來》即將出版。

2014年11月5日 星期三

新北圖書總館 24小時不熄燈

2014.11.05【聯合報╱記者陳雨鑫、魏莨伊/新北報導】
 
新北市圖總館明年初啟用,未來將廿四小時營運。圖/新北市文化局提供

新北市圖書總館明年初啟用,新北市府文化局將誠品書局的讀書空間設計帶進館內首創「慢讀區」,打破過去下午五點就關門的傳統,挑戰「圖書不夜城」廿四小時不熄燈。為增加讀者的借閱率,把「得來速」的觀念也拉到借書中心,到櫃檯只要卅秒即可拿到預約的書籍。

新北市長朱立倫認為,圖書館不再只是書庫,而是家中書房的延伸,圖書館的空間就得更自然輕鬆。文化局長林寬裕表示,市圖總館啟用絕對讓市民耳目一新,許多圖書館的首創都是依照民眾的需求改良。

林寬裕表示,台灣很快就會面臨超高齡化社會,不論是對身障者或是老年人,空間的設計應該要更加友善;市圖總館導入「通用設計」概念將走道變寬,最下層的藏書只要微微彎腰即可拿到,成為全國第一個符合通用設計的圖書館。

他說,圖書館很常被民眾反映「下班時過去就關了」,想借書得利用午休時間;將來市圖總館借閱書籍統統改為廿四小時不熄燈,而且只要民眾在網路上預約,到櫃檯卅秒內就可拿到預約的書籍。

除借書,自修室、書報閱覽室也全日無休,目前先以市圖總館試辦,若民眾響應熱烈,不排除延伸到各圖書館。新北市圖書總館地址為板橋區莊敬路六十二號。

市圖館長唐連成說,預約取書只要卅秒,全歸功於機器取書手臂;兩層樓高的透明書櫃,有兩千多格方塊書格,民眾只要一點菜,馬上就能把書送到讀者手中,「這個概念是東亞第一」。

朱立倫表示,廿四小時營運勢必會增加人力,但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是政府的責任,當市民願意走進圖書館閱讀,就代表「我們成功了。」



 
尬誠品 新北市圖總館不打烊

2014年11月05日
中國時報 陳宜加/新北報導

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將於明年初落成,新北市長朱立倫4日宣告,要打破傳統形象,目標成為圖書館界的「誠品」,從人性出發,配合現代使用者需求,首創24小時開放,並結合數位、餐飲服務,「市民願意走進圖書館,就成功了。」

為推廣閱讀風氣,新北市文化局2011年起,推動為期4年「閱讀環境再造」計畫,人書比達1.37,等同140 萬冊書籍,並整建39座圖書館,迄今共打造102處據點,並於2012年起興建市圖新總館。


總館坐落板橋亞東醫院旁,為國內首座鑽石級綠建築公共圖書館,規畫地下3樓、地上10樓,基地面積達6137平方公尺,預計明年1月完工,文化局昨於市政會議指出,設備進駐整合後,最快4月啟用。

文化局指出,現代圖書館不只強調館藏,應為知識中心,將強化數位科技服務,為全國首座取得通用設計標章的公共圖書館,提供國內最多逾1100種期刊,更創亞洲圖書館之先,打造24小時預約取書機制。

朱立倫說,新北市重視圖書館,但紙本可能被網路取代,如何讓人願意再走進圖書館成為重點,當場宣告將以圖書館界「誠品」為目標,與坊間同步上架新書,並推出24小時開放,成為公共圖書館首例。

他指出,須從人性角度出發,重視「時間」與「空間」,圖書館不再是傳統藏書庫,而是「家中大書房」;過去圖書館開放時間「朝九晚五」,也應重視現代使用者需求,以讀者優先,針對不同族群,提供全天候服務。

至於人力配置,朱立倫說:「那是我們的事,要配合讀者改變。」建議可增加志工、約聘雇員。「當圖書館變成書房、變成誠品,喝杯飲料、讀本書,那就成功了。」

文化局長林寬裕說,將規畫充足人力,確保使用者安全,並選定多媒體、自習室等特定樓層,結合數位影音、餐飲等服務,分區開放夜間時段,寫圖書館新頁。

「勇於嘗試才能有成果。」新北市圖書館長唐連成指出,將試辦半年,以逐時紀錄評估成效,未來可望逐步擴大推廣。

2014年9月23日 星期二

〈家事高手〉4大步驟 整理Go Go Go

2014-09-22 自由時報 文/小松易

為了不讓自己忘了後方被擋住的物品,要盡量提高該物品的「可見度」。(路透)

整理的基本動作就是「取出」、「分類」、「減量」、「歸位」4大步驟……

很多人對於整理房間千頭萬緒,實在不知從何整理起,其實整理就跟運動一樣,也有所謂的基本動作。

整理的基本動作就是「取出」、「分類」、「減量」、「歸位」4大步驟。無論是任何地方或物品,這4大步驟都能在任何場合加以運用。請將這4大步驟牢牢地記在心中,如此一來整理工作就能進行得很順利。


<Step 1>取出 可增加效率

如果你已經確定好自己要整理的場所或物品,那麼首先就要把所有東西拿出來放在地板、桌上,因為若是所有東西都還放在原位,那麼整理時就常會因為受到干擾而打亂了整理的腳步,進而成為半途而廢的藉口。

也因此在這個階段,先別急著判斷哪些東西該不該丟,總之就先集中注意力,把所有物品拿出來。整理時,也許還會不斷發現各種沒必要的物品,例如:不知為何幾乎沒有用到的東西,或是早就忘了自己當初為何會帶回家的東西(因為過度消費而囤積的物品)等等。

所以這個步驟不只能增加整理效率,還可以反省自己,讓自己接收到不要再隨便浪費錢買東西的訊息。

Point:

在「取出」這個步驟上,請盡可能專心在目標場所或物品上。


<Step 2>分類 明確定出標準

接著就是把取出來的東西分成「可以留用」和「無須留用」兩種。

這個步驟的重點就是必須明確訂下分類標準。如果此時的標準曖昧不明,最後肯定會拖累到分類效率。其中較危險的標準就是「也許還用得到」,因為這種標準會讓許多不是消耗品的東西都成了「可以留用」的東西。對於這類物品,推薦的分類標準是「可轉送其他人使用」。

另外,雖然有些物品會令你回想起當初的購入動機,但這時請不要被過去的價值觀套牢,以當下的價值觀為標準,再三檢討該物品是否還有留下來的必要。

Point:

請積極地把能在網路上找到或是能在二手用品店購得的物品清理出去。


<Step 3>減量 清掉無用品

在「分類」這個篩選步驟結束後,接下來就要把「無須留用」的物品清理掉。

篩選出的物品有三種減量方式,第一種是直接「丟棄」,如果你想要立刻脫胎換骨,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輕鬆,也明確認為自己必須丟掉大量物品,那麼丟棄就是最合適的方法。第二種則是「轉送」,尤其是CD、玩具模型等,當你將這些物品送給興趣相同的親朋好友,通常都會讓他們非常高興。第三種是「出售」,如果是有價值的物品,建議可以拿到專門收中古商品的二手店或是網路拍賣上出售。

請多嘗試各種方法,減少自己房間的物品數量。

Point:

雖然在跳蚤市場擺放攤位頗費心力,不過最大的成果就是幫自己處理掉不少無意留下來的東西。


<Step 4>歸位 提高物品可見度

最後,我們開始把「可以留用」的東西放回定位吧。

此時,要把原本放在最裡面的物品拿出來,放在較新物品的前面。為了不讓自己忘了後方被擋住的物品,也要盡量提高該物品的「可見度」。最建議的有效方法就是用筆記本記下所有收納物品的清單,並在收納箱上貼上標籤。

另外,在做完物品減量的工作後,千萬別因為清出了空間,就想立刻拿別的東西填滿剛淨空的位置,因為空出來的位置是要留給未來「有必要」增添上去的物品,所以平時保持淨空才是明智的選擇。

Point:

這個步驟,不要先考量使用上的便利性、美觀度,而是先全部物歸原位吧。


<達人小檔案>小松易

1969年出生,曾在建築公司擔任總務一職,2005年9月創立「清爽實驗室」(sukkiri lab),以「把整理習慣化」為概念,提供個人輔導與顧問諮詢服務、企業研習與演講等,指導過的客戶超過2500人。著有《這樣整理,天天都有好事發生!:日本第一整理士教你一分鐘改變人生》等多部著作。近日將在台上市《1日60秒懶人整理術》。